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中国国内云计算服务平台简介
北京建设云计算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启动“祥云工程”2010年07月10日06:29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7月9日电(记者王明浩)7月9日,随着中关村云计算产业技术联盟挂牌成立,北京启动实施“祥云工程”行动计划,力争尽快实现云计算技术的突破,抢占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制高点。b计划到2015年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带动整个产业链规模达到2000亿元,云应用的水平居于世界前列,使北京成为世界级云计算产业基地。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从2007年开始兴起的商业计算模型。其最基本的概念,是将计算任务分布在由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软件服务。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高扩展性、高可靠性、高通用性等特点,是继互联网、个人电脑后信息技术的重大革新,也是信息移动化、网络化趋势的具体体现,代表下一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但目前,云计算尚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技术和业务模式有待探索,产业市场还需要长时间培育。新组建的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由联想、用友等19家单位发起成立,其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产业为导向、以共享资源为主线、以攻关技术为核心,联合云计算领域重点企业和研究机构,汇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促进云计算领域产、学、研合作,致力于通过3年的努力,建设面向全国的云计算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业务孵化,建设云计算服务中心,突破云计算关键技术,形成一批自主核心技术和集成应用方案,推动云计算技术与产业标准的制定,引领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云计算产业发展,确立北京云计算产业的龙头地位。北京市经信委软件处处长姜广智表示,根据“祥云工程”计划,北京将发挥云计算领域技术和产业优势,合理规划布局云应用、云产品、云服务和云基础设施,而当务之急是安排部署一批云计算的重大示范应用。目前以企业为主体正在规划建设的有教育云、产业云、信息服务云等。北京祥云工程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唱主角日期:2010-07-19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以企业协作的方式,打破固有的产业链模式,联合建设一个中关村云计算服务中心,以开放模式吸引企业进行云计算产业创新实践,为新兴云计算服务企业提供运营支撑服务,这是北京市促进云计算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云计算是互联网和大规模数据中心不断发展的产物,将在未来5-10年内成为影响整个IT行业的关键性技术。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中关村管委会联合起草的北京“祥云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发布。该方案指出,2015年北京云计算产业将形成500亿元的规模,而当日成立的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将成为重要推手。建设云计算研究产业基地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软件委员会软件处处长姜广智介绍,北京“祥云工程”实施方案拟定了在未来几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云计算研究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和路径。目前,“祥云工程”已经被列为北京市“十二五”软件信息服务业和电子信息发展规划重大工程,该工程将围绕芯片、网络设备、网络运营、各种终端以及各种云应用构建北京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带动首都信息技术产业的整体提升。有关部门将抓紧部署一批云计算的重大示范应用,特别是推动电子政务全面向云时代转型,规划和建设政务资源云、政务信息云、智能交通云等政府云,扶持建设一批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的共有云和行业云。此外,北京市还将建设一个高水平的云计算产业基地,该基地定位为云服务的产品创新中心、技术交流中心、应用示范中心、服务运营中心。通过政府的战略引导、专业公司的运营、龙头公司的带动、公共平台的支撑,聚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核心企业,健全产业创新的生态系统,完成新标准创制、新业态孵化、新领军企业培育的功能。目前,该基地选址已初步定在北京科技大学产业园,计划汇集十家以上的云计算科研机构,几十家新创企业,形成每年100亿元的云计算产值。按照规划,“祥云工程”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10-2012年,是产业布局阶段,完成云计算产业链的整体布局,基本形成技术、产业、应用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格局,聚集一批全国领先的云计算企业,推广一批高标准、高效能、高可用、低成本的云服务和云应用,使北京成为全国的云计算中心;第二阶段为2013-2015年,是产业化发展阶段,目标是要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带动整个产业链规模争取达到2000亿元。云计算联盟促产学研合作“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是推动北京在云计算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突破产业瓶颈的重要抓手,也是承接国家科技资源投入的重要载体。”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表示,该联盟将按照“祥云工程”的部署,在云计算的关键示范应用、关键设备公关、技术和产品的标准创制等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加速研发成果的产业化,促进联盟企业扩大市场和提升品牌,形成北京云计算产业向全国辐射和带动的形势。北京有关部门将全力支持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承接国家和北京市的重大科技专项,在项目审批、配套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促进云计算与其他相关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北京云计算产业。“云计算产业目前尚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技术和业务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产业市场还需要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整合产业资源和力量,促进成立云计算产业联盟,通过成员单位的强强联合,加速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秘书长、赛尔网络副总经理武文忠介绍,云计算的发展将加剧IT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要尽快形成云计算产业链,除市场的推动外,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更需要IT企业间的密切交流与合作。在此大背景下,联想集团、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百度、神州数码、金山、用友等19家在云计算研究和应用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关村高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积极倡议,并组成中关村云计算产业技术联盟。该联盟将以服务企业为导向,以共享资源为主线,以公关技术为核心,以推动产业发展为目标的指导思想,试图通过凝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云计算领域产学研合作,力争使中关村在云计算产业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据了解,联盟成立后,将推动云计算企业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争取政府资源,建设政府云计算企业的公共服务支撑平台,为云产品的研发、认证、检验、试运行和前期的市场孵化提供服务;积极组织联盟成员间的信息沟通、技术交流、产学研对接等活动,推动联盟成员联合申报与云计算相关的各类研究和工程项目;促进云计算技术与产业标准的制订,支持由联盟成员共同研发制订云计算技术与产业标准;推进新一代互联网当中的云计算研究与应用,充分发挥联盟成员在新一代互联网方面的战略优势,探索基于新一代互联网的云计算技术新应用和新业务模式,培育一批基于IPv6的云计算示范性应用。构建云计算服务平台在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筹备的过程中,联想、用友、金山、百度、神州数码、赛尔网络等不同产业链环节企业倡议联合建立中关村云计算服务中心,依靠集体创新构建全价值链的云计算服务平台,采用以市场化运营拉动创新的策略,依靠政府对运营基础设施进行大力扶持,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积累,集中力量,以应用服务和客户规模为首先的突破重点,迅速扩大市场和用户参与程度,从而在应用、平台和基础设施层面、关键技术上进一步扩展,通过服务运营孵化创新产品,降低企业创业门槛,培育用户和市场。同时,在运营服务的实践中去发现技术问题,检验技术创新成果,逐步完善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技术体系,从而从根本上构建一个真正的服务社会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我们以企业协作的方式,打破固有的产业链模式,联合建设一个中关村云计算服务中心,以开放模式吸引企业进行云计算产业创新实践,为新兴云计算服务企业提供运营支撑服务,这将是促进云计算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代表、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贺志强发出了联盟关于建立《中关村云计算服务》的倡议。他介绍,云计算是一个全新的业务模式和应用模式,具有较长的市场培育成本和周期,投资风险较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云计算的应用价值无法通过单一环节突破实现,需要跨地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需要创新的平台性和互操作性的标准化技术。微软与上海云计算基地共建医疗云服务平台2010-11-0209:13:00来源:赛迪网【赛迪网讯】继上海市发布“云海计划”、“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落户上海市北高新园区之后,11月1日,微软与上海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联手打造国内首个“微软数据港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云计算应用孵化中心”,以及“健康云”和“中小企业云”。该项合作是继“微软中国云计算创新中心”今年9月落户上海之后,微软在中国的又一项重要战略布局。根据战略合作备忘录,微软将携手上海数据港有限公司,在闸北区建立卫生医疗云计算服务平台,以云计算SaaS(软件即服务)的方式向闸北区下属所有医院和相关医疗机构提供医院管理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应用服务,以帮助卫生医疗机构提高其整体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和管理效率,进一步丰富了卫生部命名的“闸北模式”内涵。双方还将联合建设基于微软技术平台的“中小企业云”,重点服务区内电子政务系统及园区内2000家企业。此外,微软将协助上海数据港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产品进行微软的标准测试和认证。双方还同意在未来合适的时候,探讨进一步的合作,共同研发并推广云计算解决方案。上海多媒体公共服务平台首启“远程渲染”服务动漫行业尝鲜“云计算”日期:2010-03-24作者:张懿来源:文汇报让千里之外的原创团队在上海的公共服务平台上制作动画片,这种想法正在走进现实。昨天,公益性的上海多媒体公共服务平台启动了名为“远程渲染”的服务,借用时下流行的“云计算”技术,公共服务的辐射力有望借助互联网得到极大的拓展。这也成为“远程渲染”在国内的首次正式应用。一张铺到家门口的自来水网对影视动漫行业来说,融合着想象力和艺术创作的特效画面,都是由计算机按照动画师的要求制作合成的,包括场景、道具、角色的材质、纹理、光影等的生成。创造这类虚拟现实镜头的过程就是“渲染”,每一帧画面的“渲染”,都伴随着CPU的“辛勤工作”。上海多媒体公共服务平台主管陈敏刚告诉记者,目前,影视动漫业对计算资源的消耗正在急速扩大。在影片《阿凡达》创造的诸多纪录中,除了票房收入,还包括其为制作特效而占用的CPU内核数量——3.5万个。实际上,在著名的“超级大脑”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它所拥有的CPU内核数量也不过2万多个。国内不少动漫制作企业实力有限,他们对CPU计算资源的需求与手头的订单相关,往往是短期的、突发的。因此,自己不购买计算机,转而向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租用CPU,这是他们降低成本、满足突发性“渲染”需求、提高创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常规方式下,动漫企业要租用第三方CPU,必须带着素材在公共服务平台“安营扎寨”。“渲染”一部片子一般需要数周乃至数月。如果长期派员在总部之外“扎营”,不利于技术部门与创意团队的沟通,影响效率和影片质量。陈敏刚告诉记者,上海多媒体公共服务平台开发的“远程渲染”技术,是“云计算”模式的一次实际应用,可望让用户足不出户,在互联网上提交任务,并下载得到加工后的影片。如果说传统的渲染服务,相当于“带着水桶去水厂打水”,那么“远程渲染”就相当于新铺设了一个自来水网,在家“拧开龙头就能用”。在国内,多媒体平台的这种新技术可谓独一无二;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少数几家有能力提供。技术和带宽瓶颈有待突破位于闸北的“37数码”是一家成立不久的动漫影视制作公司,昨天,他们成为多媒体平台“远程渲染”的首批签约用户。其技术负责人江杰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掌握的影视制作海外订单,所需CPU数量是公司自有计算资源的8倍。因此,十分看好“远程渲染”技术。既然是尝鲜,那必然意味着诸多有待完善的制约因素。目前,上海多媒体平台的“远程渲染”服务,本身的技术还必须不断更新,以适应各种3D制作软件的升级节奏。同时,现有的互联网带宽,也给“动漫云计算”的服务能力设下瓶颈。江杰告诉记者,需要远程渲染服务的一段影片,其文件大小有时高达300G(千兆),用下载速度为每秒2兆的宽带,下载完需要几个星期。如果想租用更高的互联网带宽,价格又实在
本文标题:中国国内云计算服务平台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83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