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人口管理:优质服务评估与计划生育工作评价优质服务评估指标及其分析
人口管理优质服务评估与计划生育工作评价温勇2009.11.8第一讲优质服务评估指标分析第二讲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改革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指导意见中的评估指标(国家人口计生委“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指标)第一讲优质服务评估指标1995年:启动优质服务试点工作;试点工作顺利发展2000年:优质服务写入《中央决定》2001年:成为“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新机制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2002年:在全国各地开始全面创建2003年:开始评比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县2008年:提出“提质提速”要求创建活动的背景03~07年优质服务评估指标一、评估内容:目标:1、实现计划生育“两个转变”2、稳定低生育水平3、满足群众需求一、评估内容:效果:1、公民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尊重2、出生性别结构适宜3、公民获得规范的避孕节育服务和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4、基层干部和育龄人群的能力、知识得到提高一、评估内容:活动:1、依法行政、正确执法、文明执法2、创建“先进服务站”,开展以“三大工程”为重点的生殖健康推进活动3、按群众需求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4、改进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5、协会积极发挥作用6、政策推动一、评估内容:投入保障:1、人员、机构、设施2、经费投入3、领导责任二、评估指标:三大目标:1、实现计划生育“两个转变”2、稳定低生育水平3、满足群众需求1、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工作新机制建设,形成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2、三年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5%以上,没有计划外多孩出生。3、群众满意率达85%以上。目标1:实现两个转变工作思路转变:由以往的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工作方法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综合改革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综合改革:6项机制建设统筹协调: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提高对统筹的认识科学管理: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新指标体系优质服务:服务机构机制改革,优质服务提质提速利益导向:利益导向政策与相关公共政策的衔接群众自治: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人财保障:队伍职业化和投入保障机制建设目标2:稳定低生育水平生育水平如何测量?什么是低生育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含义是什么?人口出生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每千人中拥有的活婴数,反映的是出生强度或水平,一般用千分数表示。人口出生率×1000‰年平均总人口数年出生人数人口出生率的分析某县新上任了一位分管县长,上任之初了解到该县刚过去一年的出生率为12.6‰;该县长分管一年后,出生率上升为13.3‰。请问:该县的出生率上升是否说明该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在退步?人口出生率的分析某地区对明年的工作提出了目标,其中要求全地区的出生率控制在15.5‰以内。该地区下属有6个县,各县为了确保任务的完成,纷纷将出生率指标限定在15.5‰以内甚至更低,县以下的各个乡镇也如法炮制。请问,各县和各乡镇的做法正确吗?结论:出生率指标不仅受到工作水平的影响,还可能受到非工作水平的因素如生育高峰(即年龄结构)、城乡结构、民族结构的影响。出生率上升时,工作水平不一定下降;出生率下降时,工作水平不一定上升。出生率最低的地区,工作水平不一定是最好的;出生率最高的地区,工作水平不一定是最差的。生育水平如何测量?•一般生育率‰1000年平均育龄妇女数年出生人数生育水平如何测量?•年龄别生育率‰1000数年平均某年龄组妇女人某年龄组妇女生育数生育水平如何测量?•总和生育率=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TFRGDP•GDPTFR•原来要求越高越好越低越好现在要求绿色GDP稳定在适度水平什么是低生育水平?更替水平的定义:为保持人口数量稳定不变,父母一代人需要生育的子女一代人的数量。更替水平:总和生育率在2.1左右。低生育水平: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含义是什么?将生育率稳定在一个适度水平“适度”的含义:生育水平不能高!生育水平也不能太低!“稳定”其实很难做到!生育率应该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及其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保持人口长期均衡的发展,也就是在今后一个时期,坚持总和生育率1.8左右。美国2005年15105051015百万(预期寿命78岁)日本2005年6420246百万(预期寿命82岁)印度2005年80604020020406080百万(预期寿命64岁)中国2005年80604020020406080百万(预期寿命73岁)15-64岁65岁以上0-14岁符合政策生育率定义:一定时期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与同一时期出生人数之比。计算公式=%100全年出生人数求的出生人数一年内符合计划生育要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符合政策生育率只是计划生育工作结果的评价指标,并不一定能反映计划生育工作质量。符合政策生育率的统计与分析应该在一个比较大的人口区域内进行。指标设置的水平应实事求是。应注意对“政策外生育”的分析。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政策外生育=一孩的政策外生育+二孩的政策外生育+多孩的政策外生育甲地:15%=2%+7%+6%乙地:15%=6%+7%+2%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甲地:15%=2%+7%+6%乙地:15%=6%+7%+2%二孩政策外生育=不到间隔的二孩政策外生育+数量不容许的二孩政策外生育甲地:7%=2%+5%乙地:7%=5%+2%甲地:15%=(2%+2%)+(5%+6%)=4%+11%乙地:15%=(6%+5%)+(2%+2%)=11%+4%结论:相同的符合政策生育率可能有着不同的人口增长强度,从而有着不同的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原因:符合政策生育率不是一个单纯的数量要求指标,它还包含着对生育时间的要求。而在数量和时间上,我们更看中对数量的要求。目标3:满足群众需求注重群众需求调查、分析、应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改进管理与服务群众满意率%100服务的人数某时点接受计生管理与感到满意的人数其中对计生管理与服务群众满意率如何测量和分析:(1)问卷调查(2)相关指标综合法二、评估指标:效果1:公民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尊重*4、群众应享受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资金的兑现率达100%,执行过程中应将资金管理、资格确认、资金发放、监督检查四权分离。*5、已婚育龄夫妇享有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落实率达100%。*6、开展规范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村达90%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全面做到规范的知情同意。*7、实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村达90%。奖励优惠政策兑现率%100人数应享受某项优惠政策的策的人数实际享受到该项优惠政优惠政策兑现率知情选择率%100的人数某年内新采用避孕措施的人数其中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知情选择率二、评估指标:效果2:出生性别结构适宜8、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异常得到有效治理,并趋于正常。无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出生性别比分析计算公式:正常值的范围:102-107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分孩次、分政策内外分析注意人口规模的影响指标不能分解到基层性别比失调严重地区不要期望有快速下降100同年内出生的女孩数某年内出生的男孩数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116.9118.6119.3120.21001051101151201252000200520062007年份正常水平线分年龄组的性别比表2-22000年全国分年龄人口的性别比年龄别性别比年龄别性别比0~4120.1755~59107.865~9115.4260~64108.2110~14108.8165~69101.8515~19105.4370~7494.6620~24102.7975~7981.9925~29104.9880~8466.9530~34105.5085~8953.5535~39105.9290~9441.4840~44108.3295~9943.4045~49105.67100岁及以上35.0050~54107.55总计106.30资料来源: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570~572页,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8月注:本资料不含人口普查漏登的人口数和中国人民解放军250万人,故与调整过的人口数据有所不同。双女户占两个孩子户的比重研究对象: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其子女的生育情况有4种,即:(1)第一孩为男孩,第二孩也是男孩;(2)第一孩为男孩,第二孩为女孩;(3)第一孩为女孩,第二孩为男孩;(4)第一孩为女孩,第二还也是女孩。分析:生育政策为1.5个孩子的地区如果严格地按照政策来生育:“双女户比例”应该趋向于50%;如果普遍生育两个孩子:“双女户比例”应该趋向于25%;合理情况应该是:既不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也不会普遍地生育二孩,因此,“双女户比例”应该在25%~50%之间。实际情况是: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显示“双女户比例”在全国只有14.3%,最高的省这个比例能达到37%,而最低的省还不到10%。“双女户比例”偏低的原因:普遍生育二孩:不愿意成为“双女户”:有一个女孩的妇女在二孩生育时选择性别生育:想脱离“双女户”的行列:“双女户”超生生育多孩,且选择性别生育。二、评估指标:效果3:公民获得规范的避孕节育服务和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9、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85%以上;人流出生比0.25以下。10、落实避孕措施及时率95%,规范的术后和药具随访服务率95%,近三年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发生,手术并发症控制在1‰以下。11、育龄妇女接受规范的基本生殖健康服务率达80%,参与生殖保健活动和服务的人群中男性占20%以上。综合避孕率综合避孕率=最高水平是多少?优缺点:%100已婚育龄妇女人数育龄妇女人数已落实避孕措施的已婚生育政策为1.5时:在已婚育龄妇女中:未育妇女一般占7%~8%离婚、丧偶、绝经、不孕症等占4%符合政策待孕生育二孩占3.6%当年8、9月份分娩妇女还没落实措施等结论:综合避孕率一般应小于85%。人流出生比人流/出生比:一定时期内人工流产数与出生人数之比。表明每一千名活产婴儿与同期人工流产数的比例。人流出生比=1000‰同期出生人数年内人工流产数避孕措施及时率避孕措施及时率=%100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当年应及时采取避孕措女人数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取各种其中按时间要求及时采公式中,分母的当年应及时采取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是指在年内生育过孩子、实施过人工流产、引产手术的妇女人数之和。当前各地对分子的通常规定为,妇女生育或实施人工流产、引产手术后三个月内落实避孕措施为及时,否则为不及时。随访服务率%100避孕药具的人数某年内接受手术和采用服务的人数其中接受过规范的随访随访服务率二、评估指标:效果4:基层干部和育龄人群的能力、知识得到提高12、人口与计划生育干部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知识知晓率达95%。13、育龄群众对应享有的计划生育基本权利知晓率达90%,对所采取的避孕方法基本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二、评估指标:活动1:依法行政、正确执法、文明执法14、近三年无违法行政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评议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执法规范、文明,程序合法,案卷齐全;信访渠道畅通,初信初访结案率达95%以上;没有恶性案件发生,行风评议名列本地前10名。15、依法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实行流入人口与常住户籍人口同管理、同服务;服务率达80%。16、严厉查处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二、评估指标:活动2:创建“先进服务站”,开展以“三大工程”为重点的生殖健康推进活动17、县级服务站达到“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科学、群众满意
本文标题:人口管理:优质服务评估与计划生育工作评价优质服务评估指标及其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842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