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失误及服务补救研究
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失误及服务补救研究姓名:刘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李雪松20080501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失误及服务补救研究作者:刘静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储符荣对金融业提升服务质量的思考与建议——以江西境内商业银行为例-老区建设2008,(6)提高服务质量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金融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新的经营服务理念和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形成了金融产品同质化、同业竞争白炽化的局面.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江西境内各家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与日益发展的地方经济、与日益提高的社会公众需求还不相适应,提升服务质量已成为当前江西银行业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2.期刊论文李钊.王舒健构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中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商业研究2006,(2)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强化的格局下,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经营方式的主流.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是混业经营的一种有效模式,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构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应当是我国金融业逐步实现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3.学位论文方明华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选择——构建银行类金融控股公司2008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风起云涌,金融创新、金融企业兼并重组层出不穷,金融业内部的边界日益模糊,国际金融业客观上已经走上了交叉发展的道路。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使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长期存在的壁垒逐渐消失。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已成为现代金融业的技术支柱,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对综合、庞大的跨国(境)金融机构进行管理成为可能。此外,公众对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复杂多样,并且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巨大的规模、复杂的业务以及不断的购并活动形成了对多种金融服务的依赖。在这种背景下,金融控股公司作为基本载体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实现与发展。现代金融体系是以资本市场为基础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是金融运作的基础性平台,商业银行在诸多产品创新、交易创新和市场创新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虽然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但在整体的盈利能力,资金的流动性以及风险的控制能力方面却与西方国家大银行相距甚远。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将会不断加强。面临着国外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在我国金融业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紧跟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步伐,将混业经营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选择合理的混业经营模式,来完成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转变。在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大背景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要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就要顺应混业经营的潮流由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构建金融控股公司。本文在比较分析了国外主要混业经营模式之后,得出具体采取哪种经营模式是与各国的实际金融业发展水平、社会接受与认同水平以及监管当局的监管水平有直接关系的,要根据实际国情来确定最终选择哪种经营模式能更好的发挥其资源配置、分散风险的作用。我国目前已存在大致三类金融控股公司,但鉴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业的主导地位,本文提出由国有商业银行来构建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由目前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逐步过渡的有效途径。国有商业银行在兼营其他非银行金融业务时可以充分利用金融控股公司构建资源整合平台,实现资本、信息、企业家才能、品牌的资源共享而享有利益,当然也要注意防范这样的联合可能带来的资金风险、道德风险以及某些看似扩张实则对行业发展不利的举措。此外,在国有商业银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后,要注意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即在外部监管上本文提出要相应地推进监管体系和监管理念的转变,由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发展,由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同时监管当局要针对新的发展趋势,制定有效的监管制度来配合金融控股公司控制风险;在内部制度建设上本文联系了我国当前实际,提出由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构建金融控股公司,要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状,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要逐步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使其独立性在公司治理中起到监督与制衡的作用,要理顺金融控股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治理关系,推进或保留母公司的上市地位,取消子公司的上市地位,加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实际控制力。另外,本文还联系了我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有关关联交易的管理规定,对完善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防火墙”制度建设提出了建议。4.期刊论文彭华.PengHua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比较与选择-科技信息2008,(22)以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通过为标志,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入世后,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中国正逐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国金融机构正面临来自实行混业经营国家航母式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分业经营模式下的中国金融体系已难以应对国际混业经营的挑战.鉴于银行业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领域中的绝对主导地位,本文以国有商业银行为核心,在比较各种混业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实现混业经营的机理与方式、确保安全性的特点和在我国现有资源可获性综合分析,本文认为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积极构建中国金融控股公司混业模式是中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相对现实而稳妥的选择.5.期刊论文李世银.李璐彤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比较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5)混业经营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的趋势.金融业混业经营在带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协同效应、分散风险的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风险.当今的混业经营模式主要有德国式的全能银行模式、英国的单一金融机构控股公司模式和美国的纯粹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这三种模式在混业经营的效益和风险上各不相同.基于我国的金融业发展状况,认为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单一金融机构控股公司是较为适合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6.期刊论文金雪军.李红坤规制理论演进与商业银行规管-济南金融2004,(10)中国经济转轨的过程,就是一个规制的演进过程--从高度规制到轻度规制的过程.随着规制理论的逐步发展完善,西方商业银行规管模式经历了行政命令式、标准化方法、内部模型法、预先承诺法等四个规管阶段.随着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推进必然对旧的商业银行规管模式造成冲击,我国商业银行规管方式随着规制理论的发展会不断向以市场规管为主、安全与效率并重方式演进.7.学位论文张阿温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2006入世以后,我国的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金融业将融入到全球金融服务竞争中,我国商业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展开直接的、零距离的全面的竞争。西方国家基本上都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都经历了利率市场化的洗礼。在我国,为了适应金融业对外全面开放的需要,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改革已逐步推进。但是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利率风险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利率管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缺乏相应的度量利率风险的手段和工具,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和经验相对于西方先进的商业银行要远远的滞后。如果不能尽快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在未来和外资银行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商业银行将处于不利的地位,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稳定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下,提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系统和管理策略,变得尤为的重要。本文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尝试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在借鉴国际上先进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特征和利率变动可能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系统体系的建立以及利率风险策略的选择,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合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体系和策略。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作为引言,探讨论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成果综述,为本文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的借鉴。同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首先主要通过介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经营活动和外部环境产生的影响,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利率的市场化使商业银行的竞争更加的公平,提高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增加商业银行潜在的利率风险;其次针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带来的利率风险,分析了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第三部分则详细的介绍了当今世界上的所运用的各种利率风险测量技术和模型,包括敏感性缺口分析法、持续期缺口分析法和凸度分析法、VaR模型分析以及动态模型分析,比较了各模型存在的优缺点以及所需要的应用条件,为下文的实证分析提供了必需的理论来源。第四部分就是在上一部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运用敏感性缺口分析模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存在的利率风险暴露程度,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并没有采取积极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而是被动的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同时实证分析了持续期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在现有的技术和数据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运用比敏感性缺口分析更为准确的利率风险衡量技术,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现代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打下了基础。第五部分也是本文核心部分,通过上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提出了在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的利率风险管理系统包括有:利率走势预测系统、利率风险衡量系统和利率风险管理系统。并且在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系统的过程,给我国商业银行和外部监管机构提出了与之想适应的政策建议,有利于商业银行尽快建立先进的适合自身的利率风险管理系统。8.期刊论文李蕴晖建立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6)本文通过分析综合经营模式,特别是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优势,重点结合我国现阶段金融业发展情况,从商业银行多年累积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的综合经营实践、海外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现有监管体制及银行内在动力等方面,详细阐述发展以商业银行为基础设立纯粹型控股公司的优势和可行性,并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提出建议.9.学位论文高戈论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变革20072007年4月,汇丰、东亚、花旗、渣打等四家外资银行已经领取了独立法人营业执照,获准在华办理人民币业务,这四家外资银行在华的设立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在中间业务、零售业务、信用卡业务等方面抢夺中资银行的优秀人才。作为我国金融业支柱的工、农、中、建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虽然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但由于体制、历史文化等原因,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滞后,薪资待遇、发展前景、员工培训等方面缺乏吸引力,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中主要表现为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失、员工频繁跳槽、企业竞争力下降、缺乏用人留人的机制等,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及经济金融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有鉴于此,不少专家学者纷纷呼吁,尽快建立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保持国有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快速发展的方案,以维护我国经济金融秩序的稳定。国内目前关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等方面研究的文章较多,而从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变革这一角度去探讨的文章较少。笔者曾多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经济特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有较深入的了解,并希望能从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变革这一途径,提出提升国有商业银行企业竞争力、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员工队伍凝聚力的若干思路,以保证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人才争夺战中获胜,并取得健康持续发展。这正是本文写作的目的所在。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着重从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国有商业银行变革的思路、以及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等方面阐述了进行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变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探索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瓶颈的方式方法,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顺利进行献计献策。文章首先在绪论中提出选题的意义,随着中国
本文标题: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失误及服务补救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92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