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砖砌体工程施工操作规程及质量要求
xxx建筑工程总公司施工技术标准(土建类)文件名称:砌体工程施工操作规程及质量要求文件编号:版号:受控号:生效日期:xxx建筑工程总公司xxx建筑工程总公司施工技术标准文件名称:砌体工程施工操作规程及质量要求归口管理部门:文件编号:编制人/日期:版号:审核人/日期:受控号:批准人/日期:生效日期:备注:执行已有文件砖砌体工程施工操作规程及质量要求1目的确保砖砌体工程质量,使其所有工序,环节处于受控状态,以满足合同规定和设计要求。2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公司所承建的所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砖砌体工程的施工。3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应按本标准执行;对本标准无规定或与现行国标准、部颁标准有矛盾者,应按国标,部标(即待业标准)执行。4材料要求4.1砖材砖砌体采用的有烧结普通砖、蒸压灰砂砖等,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单。4.2水泥采用32.5或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4.3砂用中砂,并通过5mm筛孔。配制M5(含M5)以上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M5以下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4.4掺合料有石灰膏、磨细生石灰粉等、石灰膏的熟化时间不应少于7d,严禁使用冻结或水硬化的石灰膏。施工准备5.1材料准备应符合第4.0条的规定。其中水泥进场后,应按品种,规格入库存放;水泥库应保护干燥、通风,不应漏雨和泛潮,水泥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0袋,离地面不得小于30cm,离墙面不得小于50cm。5.2机具准备5.2.1机械设备5.2.1.1应备有砂浆搅拌机、筛砂机和淋灰机及用于吊运的塔式起重机、门架或井架等。5.2.1.2各种机械进场后,应按施工平面图的规定就位。5.2.2主要工具5.2.2.1备料工具:备料应准备运砂浆和运转小车,盛砂浆灰桶、灰盆或铁板,以及砖卡子、筛子、台秤、人工拌合砂浆的工具等。5.2.2.2砌筑工具:砖刀、铁铲、拉线、卷尺、线锤、灰瓢、扫帚等工具。5.2.2.3勾缝工具:抿子、长、短溜子、托灰板以及草把等,应于勾缝前准备。5.2.2.4检查工具:自检和互检,应准备靠尺、楔形塞尺、托线板,吊线锤、铁(木)水平尺、百格网等,专检还要准备经纬仪和水平仪等测量仪器。5.3现场准备5.3.1脚手架应坚固、稳定。每步架的脚手板平面,不应高于已砌砖墙顶面。5.3.2砖墙(柱)施工前,楼(地)面以下已完工程(包括暗管管线、防潮层等),应进行自检、互检专职检查、隐蔽工程和分项工程的验收已进行完毕。5.3.3选砖:清水墙(柱)包括窗台、腰线、挑檐、过梁等细部。应选择外形规正、色泽均匀、棱角整齐的砖;独立柱,100cm宽以下的窗间墙、普通砖墙和挑檐、窗台的丁砌层等部位,应选用整砖。5.3.4润砖:烧结粘土砖,应在砌筑前1~2天浇水润湿,砌筑时含水率宜为10~15%水浸入砖内1.5cm左右为合格;灰砂砖砌筑时的含水率宜为5~8%,一般情况下不浇水润湿,但在气温较高的夏天施工时,则应提前润湿。各种砌体,严禁干砖砌筑。5.4技术准备5.4.1技术交底砌体工程施工前,工长(施工员)必须向班组长和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对所砌部位的构造,门窗位置,预留孔,预埋件,构件完安装位置以及砂浆标号和取样组数,砌体组砌方法,砌体轴线,标高等,应写出详细资料进行交底。5.4.2技术学习应熟悉已经会审的施工图,弄清设计构造和设计要求,应熟悉所作工程的工艺程序,工艺要点和工艺规定。5.4.3技术协作对于水、电、设备等安装工程,架子、木工、钢筋、砼等土建工种,应由各工种负责人统一协调,制定和落实技术协作措施,保证各工程交叉作业的顺利进行。5.5砌筑砂浆5.5.1砂浆基本要求5.5.1.1按设计要求的砂浆种类和标号。5.5.1.2保水性能良好,分层度≯2cm,如用拌合料,必须通过试验,并准确计量。5.5.1.3拌合均匀,颜色一致。5.5.1.4砂浆的稠度要求:砖墙(柱)砌体为7~10cm;砖墙(柱)勾缝为4~5cm,砖平拱式过梁砌体为5~7cm。5.5.2配合比5.5.2.1试配:砂浆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试配砂浆的强度,应按设计提高15%。5.5.2.2选定:经试配选定的砂浆配合比,在现场使用前,应经有关技术负责人核准。5.5.2.3变更:现场拌制砂浆的组成材料,如与核定的有变更时,配合比应重新选定。5.5.3砂浆的制备5.5.3.1水泥砂浆机械拌合:水泥砂浆采用机械拌合时,应先向已转动的搅拌机内注入适量的水,再按配合比将水泥及砂子选后投入,视其稠度再加入其余的水。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5min。人工拌合:如用人工拌合,应先浆砂子倒入拌灰槽内,再按配合比加入水泥,用灰扒(或铲等工具)干拌均匀,然后按需要的稠度加水拌合。5.5.3.2水泥石灰砂浆机械拌合:应先向已转动的搅拌机内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将砂子及石灰膏(或生石灰粉)倒入搅拌机内,先拌合1min左右,再按配合比加入水泥及其余的水,搅拌均匀,并达到要求的稠度。人工拌合:应将水泥和砂干拌均匀,同时将石灰膏加水拌成稀浆,再混合搅拌至均匀为止。拌灰注意:人工拌合砂浆,应用拌灰槽,并应拌至颜色均匀,不含疙瘩为止。5.5.4砂浆使用5.5.4.1砂浆贮存砂浆应盛入不漏水的贮存器内,并随用随拌,少量储存,使砌筑能经常使用新鲜砂浆。5.5.4.2使用时限水泥砂浆在气温≤30℃时为3h;气温>30℃时为2h。水泥混合砂浆在气温≤30℃时为4h,气温>30℃时为3h。5.5.4.3落地及隔夜砂浆落地砂浆应在初凝前及时回收,回收砂浆时不得夹有杂物。并应及时运至拌合地点,掺入新砂浆中拌合使用。未经处理的隔夜砂浆,不得使用。5.5.4.4砂浆度块每一楼层或250m3砌体中各种标号的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检查一次,每次至少应制作一组度块(每组6块)。6作业条件6.1砌筑前,基础及防潮层应经验收合格,按要求在基础顶面弹好墙身轴线,墙边线、门窗洞口和柱子的位置线。6.2办完地基、基础工程隐检手续。6.3回填完基础两侧及房心土方。6.4砌筑部位(基础或楼板等)的灰渣、杂物清除干净,并浇水湿润。6.5砂浆由试验室做好试配,确定配合比;准备好砂浆试模。6.6随砌随搭好的脚手架;垂直运输机具准备就绪。施工操作工艺7.1工艺程序7.1.1工艺流程弹线→找平→立匹数杆→排砖→盘角→挂线→预埋件→砌筑→勾缝7.1.2弹线7.1.2.1砌筑前,校核龙门板或基础墙上的轴线,并弹出墙(柱)的中线和边线。还应弹出普通隔墙、1/2砖隔墙、木隔墙等的轴线,以便留槎和安设木砖等使用。7.1.2.2砌墙时,应分别弹出门洞、窗洞和墙面其他孔洞的洞口边线,正确掌握施工。7.1.2.3弹线后应校核墙(柱)和门窗洞口等边线,使上下各层吻合一致,其误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7.1.3找平7.1.3.1基面找平墙(柱)砌筑前,应按设计标高,用砂浆或细石砼将墙(柱)基面找平。7.1.3.2细部找平墙体在第一步架砌筑完之前,应在高出设计楼(地)面+50cm的墙面上,弹出水平线,以控制墙体细部(包括门窗洞口、过梁、预留孔、预埋件等)的标高。7.1.3.3墙顶找平在板底或檐口标高下10cm的墙面上,应弹出水平线,以控制楼板安装前的墙面找平和挑檐、封山砌筑前的檐口找平。7.1.4立匹数杆7.1.4.1砖与灰缝砖的平均厚度:应由现场在同一砖厂的砖堆中,随机选砖十匹,以十匹砖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砖的平均厚度。灰缝尺寸:砖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应以10mm为准。普通砖墙(柱)控制在8~12mm范围内。7.1.4.2匹数杆制作根据砖的平均厚度和水平砂浆的允许厚度,制作匹数杆,其上应标明砖和水平灰缝的厚度及门窗、过梁、圈梁、楼板等竖向位置。7.1.4.3匹数杆安装砖墙(柱)的匹数杆,应立于墙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及墙面变化较多的部位,其间距不宜大于12m。当采用外脚手架作时,匹数杆宜设在里面,当采用里脚手架和操作时,匹数杆宜设在外面。7.1.5排砖7.1.5.1基本要求砖墙(柱)砌筑前均应排砖。清水砖墙(柱)的排砖,应整齐对称,均匀一致。外山墙第一层应排丁砖,前后纵墙应排丁砖。山墙两大角排砖应对称。窗间墙、扶臂柱的位置尺寸应符合排砖模数,若不符合模数时,可用七分头或丁砖排在其不明显部位进行调整。门窗洞口两边顺砖层的第一块砖应为七分头,各楼层排砖和门窗洞口位置应与底层一致。砌清水墙或共正面,应选尺寸合格,棱角整齐,颜色均匀的砖。7.1.5.2排砖撂底砖墙(含1/2砖墙)在砌筑前,均应根据图纸尺寸、门窗位置、砖的模数、灰缝宽度,排砖基本要求及选定的组砌方法翻制排砖草图,进行排砖撂底,经试排合格后,方能拉通线砌筑,作为向上施工的标准。7.1.6盘角盘角的位置应转角处或交接处,且每次不得超过五层,随盘随吊线,使砖的层数、灰缝厚度与皮数杆相符。7.1.7挂线7.1.7.1砌一砖厚及其以上的墙应两面挂线,一砖厚以下的墙可单面挂线。线长时,中间就设支线点,拉紧线后,应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砖一砖混水墙时宜采用外手挂线,可以照顾砖墙两面平整。7.1.7.2成排独立柱,附墙烟囱、壁柱等,应挂通线砌筑;窗台挑檐等,应先砌两端挑砖,经检查无误后,再挂通线砌筑。7.1.7.3普通砖隔墙和1/2砖隔墙挂立线砌筑。7.1.7.4封山和斜槎砌筑封山前,应按设计要求在檐墙和山墙中线的木标杆上找出屋面坡度线,根据坡度拉斜线砌筑。7.1.7.5查线操作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平线、线别子、腰线砖、立线和斜线等,遇有偏差,及时纠正。7.1.8砌筑7.1.8.1实心墙体砌筑方法宜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三顺一丁、全顺(仅用于半砖墙)和全丁(仅用于圆弧面墙砌筑)等砌筑形式。7.1.8.2砌砖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砖要砌得横平竖直、灰浆饱满,做到“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清水墙面不得有三分头,不得游丁走缝。每砌五皮左右要用靠尺检查墙面垂直度和平整度,随时纠下偏差,严禁事后凿墙。7.1.8.3砌筑砂浆应随拌随使用,砂浆使用时限应符合第5.5.4.2条的规定。清水墙应随砌随刮缝,刮缝应深线一致,清扫干净;混水墙随砌随将舌头灰刮尽。水平和竖向灰缝厚度不小于8mm,不大于12mm,一般为10mm。7.1.8.4墙体日砌高度不宜超过1.8m。雨天不宜超过1.2m。雨天砌筑时,砂浆稠度应适当减少,收工时应将砌体顶部盖好。7.1.8.5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内外墙砌筑必须留斜槎,槎长与高度的比不得小于2/3。临时间断处的高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后砌隔墙、横墙和临时间断处留斜槎有困难时,可留阳槎,并设墙高每隔50mm,第120mm墙厚预埋一根Φ6.5mm钢筋,其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小于1000mm,末端弯钩90°。7.1.8.6预留孔洞和穿墙等均应按设计要求砌筑,不得事后凿墙。墙体抗震拉结筋的位置,钢筋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7.1.8.7砌筑门窗口时,若先立门窗框、则砌砖应离开门窗框边3mm左右,若后塞门窗框,则应按弹好的位置砌筑(一般线宽比门窗实际尺寸大10~20mm)。7.1.8.8窗台檐砌筑时,窗台标高以下的一层砖应砌过分口线60mm,挑出墙60mm,出檐砖的立缝要打碰头灰,砌筑虎头砖时,斗砖应砌过分口线120mm,并外向倾斜20mm,挑出墙面60mm。7.1.8.9独立砖柱砌筑时,应用整砖砌筑,其垂直灰缝至少错开1/4砖长,柱心不得有通缝,不得用包心砌法,成排砖柱应拉通线砌筑,楼层柱的两个方向中心线应与下层柱吻合。砖柱同砌高度不得超过1.8m。灰缝宽度与砖墙同。7.1.8.10扶壁砖
本文标题:砖砌体工程施工操作规程及质量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93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