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促进区域高等教育改革宁波市教育局局长华长慧2006年12月13日一、面对经济社会需求,中国高等教育面临三大难题☂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科技创新是机遇也是挑战☂传统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困难重重(一)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国家就业形势面临四大压力新增就业压力转移就业压力再就业压力消化历年失业劳动力压力全国每年需提供就业岗位2400万个左右城镇每年新增要就业的劳动力550万,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力每年有1000万,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等需要再就业的劳动力每年有400万其他需消化的往年失业人口约450万△从劳动力需求看,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力下降,单纯依靠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人作用有限时间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1980年9.3%3.0%1991-1995年12%1.2%1996-2000年8.3%0.9%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03年212万人2004年280万人2005年338万人2006年始,超过4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2001年90%2004年73%△从高校现状来看,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率逐年下降(二)科技创新是机遇也是挑战△从专利申请构成看:——数量构成:2004年,我国共有13万件发明专利,其中半数来自外国公司,主要是跨国公司。剩余一半中40%为个人申请,60%为大专院校、科技机构和企业申请。——技术构成:我国申请的主要是中药、饮料和食品等;外国公司申请的主要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等高技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看:——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也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除了进一步发挥基础作用外,还要扩大和提升服务功能,积极参与应用科学研究,帮助企业开展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三)传统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困难重重1999年我国作出高校扩招的决定,开启了高教大众化进程,高校规模迅速扩大。高校在校生规模高教毛入学率2002年2000万人15%2005年2300万人21%2020年(规划)4000万人40%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选择何种发展途径?外延式?内涵式?0102030405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份毛入学率(%)全国浙江省宁波市(一)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溯源二、服务经济社会中国高教需要实现四大突破■从国外看:古希腊的西方教育,欧洲中世纪的宗教教育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人文教育,长期以政治论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强调以纯粹的理智和心灵训练为目的△夸美纽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布鲁纳: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的目的不仅在雕塑,更在人类的进步”▲教育直接为经济社会服务,最早始于1862年美国的《莫里尔法案》,并在20世纪初的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正式确立。▲威斯康辛大学校长范海斯:“大学的目标是要把知识的光亮和发展的机会带给全国各地的人民,服务应该成为大学的唯一理想”,明确树立为社会服务、积极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威斯康辛理念”。■从国内看,浸润着浓郁的儒家传统文化的教育特别强调为社会、为政治服务,要培养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世贤才”△孔子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开门办学方针,将教育服务对象范围由贵族扩大至广大平民;△北宋王安石实行教育改革,提倡“经世应务”,在学校中教授地理学、经济学、史学、法学、医学等实用学科;△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主张以“学以致用、开物成务”为教育目标……△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两阶段:第一阶段,至20世纪初,科举选才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初以来:废除科举阶段。△在我国,高教为经济服务始于民国初期。1922年,以东南大学的一批教授为核心,首先在南京设立了生物研究所。1927年,水稻的创始人丁颖创办了水稻研究所,从而使高校服务经济的职能得到了延伸。△毛泽东: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邓小平: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002年,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教育就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实践活动,服务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为人的成长服务的过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过程;△教育就是要为增加人类幸福、提高生活质量服务。(二)中国高教为经济社会服务要实现四大突破(一)要实现高教与经济社会之间关系的突破(二)要实现区域高教发展战略与模式的重大突破(三)要实现高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大突破(四)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大突破一要实现高教与经济社会之间关系的突破高等教育的服务功能不断凸现;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日益强化;区域高教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不断提高。二要实现区域高教发展战略与模式的重大突破区域化、地方化是实现高教大众化的有效途径;要构建区域高教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模式;要构建区域高教资源开放、共享模式。三要实现高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大突破2005年平均48人竞争1个公务员,有些岗位甚至2000人争1个;上海大学生供需比为6:1,厦门市大学生供需比为5:1△学科导向型或教师导向型的专业设置直接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建立就业为导向机制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四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大突破△内涵发展是新一轮高教发展的路径选择△高教发展要从注重自身发展转为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要从注重自身条件的改善转为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三、根据宁波实际急需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这是一个前瞻性、历史性的课题。△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科技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高度发达的教育之上,教育应该为经济社会承担些什么?(一)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必要性△我市正处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社会转型的时期,面临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和产品科技含量等因素形成的“倒逼机制”,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靠什么?△高等教育自身具有直接服务经济的功能,但教育与经济相脱离的情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地方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支持,要获得地方的支持靠什么?△三种类型的高校发展模式:一是美国,通过高校的研究引领整个科研,引领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二是日本、德国,高校注重应用研究。三是印度、爱尔兰,注重在某一方面突破。△三类高校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支持经济、服务经济在支持服务经济中发展、壮大自己△宁波高教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具备一定条件。——2005年,全市共有高校15所,包括本科院校5所,高职高专8所,成人高校2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超过11万人(2006年已达到12万人),高教毛入学率达42%(2006年达到44%)。——2005年,全市共有省属高校科技创新基地2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专业2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硕士点54个。(二)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内涵▲2005年8月,宁波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科技教育大会,下发了甬政发[2005]74号《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构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服务型教育体系。▲2006年10月,宁波市政府召开全市职教工作会议,下发了甬政发[2006]91号《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意见》2006年10月29日-30日,我市召开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21日,我市举行甬港教育合作论坛服务型教育体系是以服务为导向的教育体系更加主动、更加直接、更加有效地服务经济社会服务型教育体系是区域化的、有特色的教育体系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型教育体系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结构完整、机制灵活(三)宁波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主要措施1、转变一个观念:从被动适应型向主动服务型的转变○教育发展理念:要努力实现从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办学模式:要努力实现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办学层次:要努力实现从学历化向终身化的转变2、创新两个机制:○创新教育投入机制:强化财政投入引导突出投入绩效评价拓宽筹资渠道○创新教育评价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学校创新与服务能力的权重制订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励办法3、处理好三个关系○服务地方经济与发展学校自身的关系明确服务定位打造服务特色提升服务质量○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的关系强化政府推动作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发展优势互补保障公平兼顾效益4、实现四个突破○突破传统教育体制建设10个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突破传统办学模式建设20个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突破传统资源配置方式建设四大公共服务平台○突破传统办学特色形成地方办学特色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95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