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溢出效应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溢出效应研究摘要伴随着全球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快速出现与蓬勃发展,集群溢出效应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是企业的空间集聚,它的出现与发展存在特定的路径依赖性,但从地理区位、人文因素和政府政策协调等方面都对集群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合理的区域集聚和产业集群既是发达地区保持发展优势的利器,又是落后地区摆脱困境的有效手段,而目前大多数关于产业集群中知识溢出的研究都是针对外生溢出,而在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溢出效应可大体根据其内涵分为知识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本文首先对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相关的阐述,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对集群整体经济效益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然后又结合着国际上诸多学者关于产业集群经济效益的探讨,更深一层次的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集群模式的优势性,并结合我国陕西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发展,总结了其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关键词:产业集群;空间聚集;溢出效应;陕西;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竞争;第1章导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自从1920年马歇尔最早提出了集群层面的溢出效应以后,直到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全球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快速出现与蓬勃发展,集群溢出效应的问题才真正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马歇尔之后,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在主流经济学中沉寂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有经济地理学仍然在关注产业的区域集聚问题。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1986)和卢卡斯(1988)为代表内生增长理论,从人力资本溢出、技术扩散和收益递增这些内生因素分析经济增长的原因。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为产业集群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内生增长理论中提出的人力资本溢出、技术扩散和收益递增成为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理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而尽管在目前的诸多研究中,产业集群内的溢出效应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不少经济学家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不同视角的钻研,但总的来说,对于集群溢出效应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现代区域经济发展表明,发达地区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不断产生和吸引新兴产业,从而形成产业集群,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使自己的实力逐步壮大,并以自身特有的向心力把落后地区的资金、技术、劳动力和资源吸引过来,形成回流效应,这会造成落后地区的进一步衰落。同时,发达地区虽然通过扩散效应可以向腹地输送各类要素资源,但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扩散效应往往小于回流效应,特别是从发达地区往落后地区销售廉价工业品将会抑制落后地区工业的发展。在此条件下,落后地区要想实现赶超目标,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通过提高区域集聚水平,形成和发展产业集群,设法增强区位的能量积累功能。所以,合理的区域集聚和产业集群既是发达地区保持发展优势的利器,又是落后地区摆脱困境的有效手段。1.1.2选题的意义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溢出效应的理论研究有利于塑造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重要因素,它还能够深化专业化分工,技术、信息、非编码化知识的交流。增强集群整体的协同性,提高集群的品牌效应,使区域内部获得了外部范围经济,它有利于大大降低交易费用,在时间和空间上方便企业之间交往,使得企业间的信息相对透明,有利于消除交易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不良影响和成本浪费,企业间谈判、签约和其他商务交往易于实现规范化和程序化,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则有利于建立合作信任的企业间网络关系,通过合约可以节省搜索信息的费用,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集群的区域性形成了劳动力的充足供给,使企业可以比较容易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人才,有利于企业根据生产需要及时调整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节约了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劳动力的专业化水平,时促进信息、思想的扩散。促使最初基于资源享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创新优势。激发企业为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而不断创新,不断改善产品类型和功能、种类,提升质量和服务;促进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等的扩散反应,增加了区域内企业之间的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共享机会,企业可以快速学习并应用区域内新的技术和理念。与此同时有利于形成一系列市场效应,并使产业集群与市场互相之间促进,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能够促进专业市场建设的方面,能够促进集群品牌建设方面和能够促进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促进专业市场建设主要在于集群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区位、资源、分工体系为区域内形成专业市场提供了条件,树立起较有影响的产品品牌和区域集群品牌;而当这种形象和品牌建设到达一定的层次以后,也有利于集群产品开辟国际市场。促进人们勇于冒险,努力创办新的公司,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有效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就业问题,增加政府财政税收,1.2国外产业集群中“溢出效应”的研究进展阿罗最早用外部性解释了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认为“新投资具有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生产率”。罗默提出了溢出效应的模型,指出知识不同于普通商品之处在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这使任何厂商所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卢卡斯提出了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并指出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可以解释为向他人学习或相互学习,一个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更多的有利影响,提高周围人的生产率。但他并不因此得到收益。科高认为溢出效应的发生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来源于示范%模仿和传播;其二来源于竞争。前者是技术信息差异的增函数,后者主要取决于跨国公司与当地厂商的市场特征及相互影响。旺和布洛姆斯特罗姆比较全面地看到了当地厂商和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决策行为对溢出的影响。一方面,假定跨国公司子公司能意识到技术扩散的成本,另一方面,假定当地厂商也能意识到溢出的存在。在互为约束的前提下,可以求取各自的动态最优解。理论上,无论是跨国公司子公司还是当地企业都可能通过其投资决策影响溢出水平。跨国公司对新技术的投资越多,溢出越多。当地企业对学习的投资越多,其吸收溢出的能力就越强。可见,除了原有的溢出效应外!还存在着一种取决于当地厂商和跨国公司子公司投资决策的溢出效应,这种影响是累积的!具有正反馈性质。1.3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1.3.1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数量关系计算和实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基本理论的详细阐述以及数量间关系的计算和举例证明,对产业集群中溢出效应对企业发展和竞争力的影响做了深入的研究。而与此同时,文献研究也是本文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在研究总结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相关的科学理论体系知识,借助实例举证,从而最终提出了理论研究的框架。1.3.2研究思路和框架本文旨在能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揭示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溢出效应具体是什么和怎么起到影响企业和经济作用的,同时也根据实例解释了这种经济学的前沿理论是具体如何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的。鉴于此,本文根据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溢出效应的两种典型范例,即知识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并且分别阐述了其溢出效应的性质、特征、优势和区别。本文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的理论基础,指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溢出效应的优势和影响要素,并且运用独特的视角结合我国陕西市的具体情况,分析和说明了集群溢出效应的实际运用中的具体经验和做法,并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给出了中肯的意见和措施。本文共分5章,总体的总结为:第1章:导论。包括研究的背景、选题的意义、国外产业集群中“溢出效应”的研究进展,研究思路和框架,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结合点。第2章:产业集群的理论。其中包括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征的详细阐述,而在其中的产业集群的特征中又分别从地理集群特征、集群的文化根植性特征、集群的网络性特征、集群的柔性专业化特征和集群的创新性特征角度分析,最后,通过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战略管理学派的集群理论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优势。第3章:产业集群的溢出效应研究。首先研究了溢出效应的概念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释了知识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并且探讨了知识存量、知识积累与知识溢出的关系,提出了影响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战略。本章具体结合我国陕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根据发达国家的经它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定量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4章: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战略。本章具体结合我国陕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分别阐释了合理规划与引导战略、集群的营销战略和人才战略,并且在集群的营销战略中又分别详细的分析了产业类型方面的规划和引导、集群区位方面的规划和引导、集群环境的改善、集群矛盾的政府调控。并且最终给出了适应我国特色经济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结论和建议。第5章:谢辞。第2章产业集群的理论2.1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征自从一个多世纪前,马歇尔首次提出“产业空间集群”的概念以来,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都从不同的视角对产业集群的现象进行了广泛系统的研究,产业集群的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2.1.1产业集群理论的概念产业集群出现在工业产业革命之后,它是工业化时期的一种重要的现象。集群是指事物的空间集中过程,应用到产业上就指的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现象。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Marshall)提出了产业集群即空间外部性的概念,他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产业区”的概念(1890),随后又于1920年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把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而获得的经济称为“外部经济”。纬伯(Waller)在1909年的《工业区位论》中认为“所谓集群效应,是指某些工业部门向某地域集中所产生的一种大于所追加的运费或劳动力费用,从而使产品成本降低的效果”。他还阐明了企业是否进入集群取决于集群所能够带来的好处与产生的成本的对比,此外他还从运输指向和劳动力指向两个不同的途径去分析产业集群能够达到的最大规模。1937年胡佛(Hoover)首次对集群经济进行了分解,他根据集群实现的范围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地方化经济(LocdriationEconondes)和城市化经济(UrbhozationEconondes)三大类。他认为“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源于企业内部的集群,即企业内部具体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和分工的优势,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率得到提高而同时平均成本降低。而地方化经济是指相互紧密联系的产业部门形成的综合体,是为本地企业创造的生产合作优势,又被称之为反映单一产业集中程度的外部经济。城市化经济是指巨大城市聚集体的组成要素,又被称之为反映城市规模的外部经济。胡佛的这种分解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产业集群现象的研究,促进了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第一次高潮的形成”。而之后又有很多的学者以他的观点为基础,对产业集群进行了各种定义,但总体上都表明了产业集群是一种空间产业组织形式,聚集本身并不是产业或者企业的目的,企业在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在空间上追求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最佳区位而导致了产业聚集。产业集群内集聚了众多的企业和大量的经济资源,这就既可以充分利用高度聚集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又能有效的提高集群内的经济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效率,达到效益的极大化。产业空间集群与区域专业化并存,既可能发生在制造业中,也可能发生在服务业中;既有可能是新兴产业,也有可能是传统的产业;既有主导的产业,同时也有为主导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其他企业和机构。2.1.2产业集群的特征根据西方相关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产业集群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重要的特征:2.1.2.1地理集群特征集群,它首先体现为在地理区位上的集中,这是产业集群在外在形态上体现的特征。由于区域的接近性,可以使产业集群域中的相关企业都获得空间范围的资源共享优势,如地区基础设施的共享,供货商的有效服务,企业所需员工的迅速招聘,市场信息和行业竞争信息的及时获得等等,因此,当某个地方具有集群的潜力时,就可能吸引更多企业在此集中,从而使区域产业集群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和发展。2.1.2.2集群的文化根植性特征文化根植性,它指的是经济行为深深嵌入于社会关系当中。集群中的企业不仅仅是地理区位上的靠近,更重要的是具有很
本文标题: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溢出效应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983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