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试论服务型学校建设近年来,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些中小学提出建设服务型学校,这是很有创意的举措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遇到不少问题。本文试就服务型学校建设的内涵与意义,路径与方法,困惑与反思等话题谈谈看法。一、服务型学校建设的内涵与意义服务”一词,各种辞典早有解释,但与“服务型学校”概念中的“服务”有所不同。“服务型学校”的提出,似乎更多是从“服务型政府”借鉴而来。服务型政府是20世纪70年代来至今,新经济时代公共管理变革的产物。这一时期,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产业迅猛发展,世界进入全球化市场经济时期。社会需要政府放松管制,提供满足人们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更多的自由。又希望能加强对环境、国际竞争等公共事务的管理与协调。同时要努力克服政府失灵,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于是,在当代公共管理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治理理论的引导下,通过实践,逐步建成了公共服务型政府。目前,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政府公共管理的基本模式。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指政府只有通过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没有服务就没有现代政府。①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是基本相同的概念。公共物品有着不同于私人物品的特征。任何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②也就是说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分割性和非排他性。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容,一是维护性公共服务,如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财产权利和公民权利、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二是社会性公共服务,主要有教育、社会保障、卫生等公共服务。三是公共服务绩效管理。③我国政府也正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④十七大报告同时肯定了教育公益性质,教育的公益性质就决定了教育应该为社会、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因此,服务型学校与服务型政府本质上是一致的。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从公共物品理论的视角看就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物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所以,建设服务型学校的理念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精神是一致的。同时建设服务型学校也可以从比较成熟并富有成效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经验中得到不少启发和借鉴。在当前如火如荼,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教育改革中,建设服务型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经验,值得关注和支持。当然,服务型学校与服务型政府有共性,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服务型学校应该有自己的特质和内涵。首先,服务型学校概念的提出时间不长,但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很多思想家、专家都认为要揭示复杂概念的内涵,应从静态的直观思维进入动态的变革思2维。理解一个复杂概念要把它动态化、历史化,像历史和现实生活本身那样。马克思与海德格尔都曾指出:“‘是什么’和‘如何是’是一回事。不在于是什么,而在于如何是”。邓小平也说过,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根本问题。他说的是“一个”而不是“两个”问题。社会主义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社会主义怎样,要看我们干得怎样。⑤这是邓小平运用实践思维,动态化、历史化揭示复杂概念的典范。对服务型学校这个复杂概念内涵的揭示很有启发,我们也应该学习运用这种方法。其次,服务型学校既然是个实践性的、动态性的复杂概念,它的内涵就应该和当前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新课改等实践活动紧密联系。根据以上阐述,服务型学校的内涵将随着实践不断地动态地发展,不应该有一个标准解释,也不可能有最终的答案。但为了论述的方便,根据一些学校的实践经验和我们的理解,提出一个阶段性的服务型学校(建设)的内涵还是有必要的。因此,我们初步认为服务型学校(建设)的内涵是:以全体师生主动、终身发展为目标,以提供最佳服务为核心,通过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实践,以及学习型学校建设、现代学校服务管理机制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和开放互动的学校社区教育服务机制的建设等方式,形成以人为本、富有特色、充满活力、和谐开放、优质创新的服务型学校。二、服务型学校建设的路径与方法1、理解内涵形成共识服务型学校建设的内涵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对于具体的学校来说,师生能较准确地理解内涵,并具有阶段性的共识是十分必要的。对此,应高度重视。要动员和组织全体师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真正形成共同愿景。这是建设服务型学校的前提。2、学习型学校建设服务型学校与学习型学校建设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体成员的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是提供最佳服务,建设服务型学校的核心能力之一。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和教育转型的时代,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要提供最佳服务就是空话。虽然学校的成员都在学习,但并非学习中的学校就是学习型学校。所谓学习型学校,首先既重视个人学习,但更强调学校成员作为一个“群体”的学习,即通过团体合作学习来促进学校发展和创新。第二,学习型学校的“群体”或组织学习能力形成的标志是具有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第三学习型学校组织应该是层次扁平化、组织资讯化和系统开放化的结构形态。第四,学习型学校应该建立民主平等、鼓励自我超越、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学习文化。3、现代学校服务管理机制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举办者产权与学校日常管理权基本分3离,学校依法自主管理,由教育管理行家负责日常管理,教职工依法民主参与,学校与社区中的各种组织及家长密切合作,指导和约束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已经成为今后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真正的服务型学校建设的成功必须建立在现代学校制度基础上。然而,从现实来说,现代学校制度的完全建立还是一个较长的渐进过程。但是我们可以学习现代学校制度的精神,探索和健全现代学校服务管理机制,为服务型学校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现代学校管理机制的核心观点是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绩效管理、教职工民主参与的校本管理,以及建立扁平化组织机构等等。这是建设服务型学校的手段方法,也同时是目的。4、特色服务型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型学校建设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最终还要靠特色服务型校园文化建设。所谓特色服务型校园文化建设,除了一般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如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和校园活动文化建设外,还要强调特色和服务。特色是指从学校的历史积淀、师生特质,地域特点等实际出发,形成有比较独特和优化的整体风格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服务文化是因为现代学校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是它们的服务对象不同。传统教育本质上是精英教育,是甄别选拔基础上的培养和训练。而现代教育是面向全体,师生互动,是普及教育、大众教育,是立足于尊重权利基础上的发展。建设校园服务文化首先必须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关爱每一位教职员工和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家长。其次要让现代服务理念,如服务对象满意度、服务项目承诺,质量绩效和个性化服务等渗透到学校办学的每个环节和细节中。使每一位师生都能得到最适切的服务,都能主动、可持续发展。服务文化也必然是和谐文化,学校应该成为所有服务对象的家:亲切、温馨、随和、自然,学校每个空间设计都要处处浸润着平等、宽容、理解和激励,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以及家长都应该用微笑、激情、博爱去相互接受、欣赏、关心和帮助。建设真正的服务文化,学校必然是全体服务对象学习的乐园。让师生真正感到学校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是服务型校园文化的主要标志。现代学校和校园服务文化的本义就应该是彻底废弃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真正解放师生,给师生更多的时空,更多的自由,让学生更多地与自然、社会接触,更多地实践和体验,保持童趣,唤起童心,让教师真正得到幸福和成功,共同提高生命成长的质量。5、开放互动的学校社区教育服务机制的建设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应该树立大教育服务的概念,也就是说学校绝不能仅仅是自我满足、自我服务。学校应与社会,尤其与社区形成开放的、互动的教育服务机制。这也是服务型学校建设的应有之义。开放互动的学校社区教育服务机制的建设,既可以有实体的人员互动,互相帮助的形式,如办社区家长学校,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等。也可以建立学校与社区网络教育平台。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又积极参与了全民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和公民社会建设的过程。这才是真正大教育意义上的服务型学校建设。⑥4三、服务型学校建设的困惑与反思中小学开展服务性学校建设的历史不很长,遇到困惑是必然的。以下,试做一些分析。1、主体与对象一提到服务,一般总是说由服务主体去为服务对象服务。例如在服务型学校建设中,不少学校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口号,即全体教师职工是服务主体,要全部为服务对象的学生服务。这种提法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我们认为,从现代学校和校园服务文化的视角看,教职工和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是互为服务的主体和对象。我们既要为学生服务,也要为教职工服务。教职工(包括校长)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既是服务者,又是被服务者,同时也是自我服务者,是与学生互相服务,共同发展,是共同成长的生命过程。只是提“一切为了学生”,容易忽略教职工,实际上最终也无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著名教育改革家李希贵提出:“教师第一,学生第二”。只有把教师(职工)放在第一,关心他们的生命成长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使教师获得幸福和成功,才可能真正做到师生学习共同体质量的提高。他认为提“学生第二”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就是说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师生是共同体,是互为服务对象和主体的。⑦我们在服务型学校建设中,尤其不要忽略对教师(职工)的关注和服务。2、到位与越位服务的到位与越位,实际就是“什么是最佳服务”的问题。在服务型学校建设过程中,最佳服务往往就是最合适的服务,即根据服务对象的年龄、个性、兴趣等,提供最适切的满意的服务,使其能发挥最大潜能,提高幸福指数,主动地可持续地发展。合适就是到位。而在现实中一些学校却往往服务越位。比如出于“好心”使学生提高成绩,让学生违背学习规律,加班加点;或者过度关心,侵犯师生的隐私,损害他们的权益,还自以为是服务。从上述视角看“为了学生的一切”口号也值得商榷。首先,学生是具有无限可能并主动生成的个体。“学生的一切”就几乎是无限的需要,学校不可能是无限服务,即使加上学生家庭和社会,也不能为“学生的一切”提供服务,学生应该有自我服务。再说,学生是人,是有个人隐私和权利的,我们也不应该关注学生的一切,服务他们的一切,去侵犯人的尊严。而且,仅从知识的角度看,在信息化时代,学校也早已不是唯一的知识的来源。因此,“为了学生的一切”一方面是根本做不到,另一方面从某种角度说是好心做错事,是服务越位。3.公平与效率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服务型学校建设中需要搞清的重要关系之一。自教育产生以来,社会对教育的看法一直是基于一种功利主义的考虑,即将它看是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即通过某种合理的教育来提高社会发展的效率。⑧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并在人类发展历史上产生了很好的效果。5但进入现代社会尤其是普及教育充分发展的今天,教育本身就不再仅仅是社会效益的需要,而是更多地包含了公平正义和道德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的观点,就是指出教育公平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应该说,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是服务型学校建设的基础。教育公平有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也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视角认识公平。现在从宏观角度,即从全国和省市看,教育的起点公平已经初步解决,教育公平的深化正在向中观层面(学校)和微观层面)(班级)发展,向教育教学的过程公平推进。可以说,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学过程的公平,就不可能做到以人为本,不可做到全体师生主动终身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建成服务型学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复杂的。强调教育公平,有时会妨碍效率。因为效率往往更强调功利性、筛选性,更重视知识能力。教育公平则更注重人性道德、基本素质,终身发展,一句话,更重视人的教育。当然在具体的教育条件下,也有可能做到两
本文标题:试论服务型学校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02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