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课改-中心备用邮件服务器
课改,从教育常识出发山东青岛郑成业E-M:whistlezh@163.com前言:回顾与反思——风风火火的培训;——不尽人意的效果;1.广东风风火火,海南隔岸观火,山东后院起火,宁夏黑灯瞎火。2.对课改新教材的质疑声不断;3.江苏高考10年换5方案学生成“小白鼠”。——山东的第二次素质教育大推进带来的新思考(不是改革是回归);前言:回顾与反思我们缺乏的不是革新而是常识我们过去在教育上的所谓革新——1950年代向苏联学习;1958年“教育革命”;文革停课闹革命;1973年学习白卷英雄;——1977年恢复高考,新名词如雨后春笋:标准化命题、目标教学、素质教育、标准分、“3+1”、文综合理综合大综合、汨罗经验、教育市场化、减负、扩招、基本能力前言:回顾与反思每一次变革都振振有词,但大多数变革都无果而终;季羡林:我做了北大几十年的西语系主任,就如同是黑瞎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不断搞改革,今天搞一个名堂,还没开好头,一个新名堂又来了。魏书生:不是我有什么本事,我只是把大家创造的办法守住,再守住,往精处做,往深处做。山东教育厅厅长齐涛:山东这一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是改革,不是“新政”,更不是革命,而是一种“回归”,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从基本的规范做起,让山东的各类教育回归到教育的基本规律上来,回归到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上来。回归何处——对教育本质的反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叶圣陶)。教学艺术的关键在于变接受教育为自我教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语文来说,就是“多读,多说,多写”,这是不二法门。课改后的教学可以在读、说、写的形式上有所创新,而不应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的内容。前言:回顾与反思前言:回顾与反思课改前的教育状况速写我当中学生的时候,虽然记忆能力差,但却会想出一些小窍门来帮助自己记忆老师强调的那些所谓“标准答案”。比如在英文“thankyou”之下,标上一行“三克油”的中文……历史课上学到的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我会把他想象成一个有趣的情景“瞧大馍,吃的多”,一次性就把他记住了,而且是终生难忘。……上了三年高中,我净玩这些游戏了。要说我那三年长了啥本事。大概就是记忆能力了。若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哪儿去了,我告诉你,全跑应付考试那一块去了……——李桂芝《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哪儿去了》1.考试成为教育目的;2.压抑创造性思维;前言:回顾与反思民国时期的教育状况速写耀华中学特别加强英文教学,要求其他课有条件的也用英文教,“范式大代数”和解析几何课,老师就是用英文课本、用英文讲课的。这样做首先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数学老师是南开大学毕业的,学校要求用英文讲课,她也无难色。那时候听家长议论学校好坏,首先讲师资、校风如何,很少听到“升学率”之说。北大附中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环境,在必修课程外,安排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各种选修课,根据各人爱好来选读,除本校老师以后,师大的教授们、北平的一些学者们都可在附中开选修课,有中国诗词、古文选项卡读、外国文学作品选读、文学史、哲学史、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微积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傅国涌《过去的中学》1.课程的综合性;2.课程的开放性;3.课程的选择性;4.课程的社会性;5.师生共同成长;前言:回顾与反思民国时期的教育状况速写朱自清曾任教于春晖中学。一次,学生王福茂写了一篇作文《可笑的朱先生》,对朱自清做了“可笑”的描述,朱先生不以为忤,反而在这篇作文下面画了许多双圈,并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赞其是一个榜样,描写人让人读后如见其人。南开学生谢邦敏富有文学才华,但数理化成绩不佳。1941年毕业考试时,他物理交了白卷,但心有不甘,即兴在卷上填词一首,调寄《鹧鸪天》。物理老师魏荣爵水平之高、态度之严谨,校内有口皆碑。他评谢的卷子,也在上面赋诗一首:“卷虽白卷,词却好词。人各有志,给分六十。”于是谢邦敏顺利毕业,并考入西南联大法律系,毕业后先在北大法律系任助教,后任职法院,成绩斐然。——傅国涌《过去的中学》1.评价的多元化;2.教师主体地位;3.维护学生个性;4.尊重学生人格;讲三个问题——理论实践:课程标准解读与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发展: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师发展途径;——教研管理:课改形势下的教研管理有效途径;理论与实践: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策略课改以来语文教学误区:——没有语文的语文课(形式化的分组讨论、毫无语文味的教学活动、大而无当的研究性论文……在文本外围转圈);——没有教师的语文课(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却可有可无)——没有评价的语文课(学生说错了都要鼓励,严重偏离了文本原意)——没有“选修”的选修课(选修与必修并无区别,据课标要求还有较大距离)过去一味应试不好,课改后一味求新也不好;新课程其实并不新,之所以认为它新,是因为我们前一段时间走了“将考试当做教育唯一目的”的弯路。不要把课标看做抽象名词的堆积,课标中提到的基本理念都有恰当的实践方式;理论与实践: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策略经过“否定之否定”后的语文课堂改革之路:——倡简:简简单单上语文课;读写听说;教学目标要单纯明确,学习兴趣要充分调动,课堂情境要相对稳定。——务本:学生为本(调动学习兴趣),语文为本(不做无用的活动),文本为本(要吃透教材)。——求实:扎扎实实的学好基础知识,注重积累。理论与实践: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策略课标设置理念1.知识和能力2.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再别康桥》的三种教法1.主讲:知识点传授、背诵2.预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思想教育;3.体验:在朗读中积累、鉴赏、感悟、表演。理论与实践: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策略课程目标1.积累·整合;2.感受·鉴赏;3.思考·领悟;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鲁版选修《唐诗宋词》教学设计唐诗宋词中的佳句,文辞优美,情真意切,意境深邃,读来有齿颊生香之感。仿照下面的格式,制作名句鉴赏卡片……理论与实践: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策略课程目标1.积累·整合;2.感受·鉴赏;3.思考·领悟;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鲁版选修《唐诗宋词》教学设计1.组织一次唐诗宋词吟诵会,在朗诵中领略唐宋华章之美,选出优胜者介绍朗诵心得。2.从表达技巧与效果两个方面,评点下列诗句……鲁版选修《唐诗宋词》教学设计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经过无数诗人的提炼与创造,形成了众多含义丰富、诗意盎然的意象。如一闻“折柳”,就令人顿生依依惜别之意;一见“明月”,便使人产生悠悠思乡之情。选择一个意象作深入研究,写成一篇小论文。理论与实践: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策略课程目标1.积累·整合;2.感受·鉴赏;3.思考·领悟;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理论与实践: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策略课程目标1.积累·整合;2.感受·鉴赏;3.思考·领悟;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鲁版选修《唐诗宋词》教学设计唐诗宋词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许多景观因为有了诗词的濡染而具有了丰厚的神韵。寻找当地的唐诗宋词旅游资源,组织一次“唐诗宋词之旅”,做一期图文并茂的壁报。理论与实践: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策略课程目标1.积累·整合;2.感受·鉴赏;3.思考·领悟;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教学设计一首含义丰富的诗歌,就像一颗多面体的钻石,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折射出不同的色彩,李商隐的《无题》就是这样的作品。以“李商隐+无题”为关键词,在互联网上搜索并帅选信息,概括前人看法,并谈谈自己的观点。理论与实践: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策略评价建议1.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给孙萍同学的一封信孙萍同学:首先祝贺你期末考试语文取得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有一定文学水平的人一定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热爱生活的人。我相信语文学习给予你的,不是压力和负担,而是乐趣与享受。你可以把学习语文的乐趣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按我们的约定,你可以为自己挑选我的一本藏书作为寒假读物,你为自己挑选的是《红楼梦》。这本书到处都可以买到,但我的这本与众不同。理论与实践: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策略评价建议1.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的学习需要。这是我大学时读的版本,上面抄写着脂砚斋的评语,写着我自己的体会。我清晰地记得读书时的情景,那是在冰冷的冬夜,宿舍里没有暖气,读一会就要向手上呵几口气,心中却弥漫着小说中的悲伤和浪漫……读者在寻书,书也在寻找读者。这本《红楼梦》在这个春节被你捧起,书中的人物又一次获得了生命。你要感谢书,书和我则要感谢你。请你写出读书笔记,假期回来时向同学们谈谈心得体会。祝你寒假愉快!新年进步!郑成业理论与实践: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策略教学建议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活动设计1.读写结合学小说《祝福》;2.假期作业:春节给教师发条祝福短信;3.《唐诗宋词》:组织诗社,为诗社与诗刊命名,并写一则文字解说社名、刊名内涵;学习写作诗评与创作诗歌,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4.综合实践:“感动中国”人物理论与实践: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策略一次成功的语文综合活动有一种教育叫感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播出后,我组织学生在作文课上收看。电视中,志愿者徐本禹走在贵州泥泞的小道上,一首歌响起:“我是如此平凡,却又如此幸运。我要说声谢谢你,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看到这里,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在学生面前,我从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同学们也哭了,教室里一片抽泣声。我们流着泪,品味着徐本禹的颁奖辞:“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一年里,他让人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他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任长霞、袁隆平、牛玉儒……一个又一个平凡的英雄感动着我们。节目看完了,同学们久久地沉浸在感动的磁场中。过了好一会,我说:“同学们,也许很多年后,你们会忘记许多高中学过的知识,但你们不会忘记,在这样一个春天里,有一些平凡的英雄感动过你们的青春,触动过你们的灵魂;我也会铭记,我曾经与50多位青年一起,在课堂上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让我们把今天的感受记在日记里吧。”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寻找机会来感动学生。我想,倘若教师没有真情,学生缺乏感动,而仅仅靠说理来教育,是很难取得成效的。而感动是心灵觉醒的前兆,是生命燃烧的火种,在感动中教育,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人格,陶冶性灵。相比其他课而言,语文课承载了更多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但它更重要的任务还是学习语言本身,在感动的基础上学习语言,学生就会吐露心灵之声。我因势利导,说:“刚才大家看的节目是‘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如果要评选‘感动中国五千年’的十大历史人物,你们会推荐谁做候选人?请每个学习小组评审出自己的人选,并为入选人物写一则颁奖辞。”同学们活跃起来了。但他们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完成这个活动需要调动他们的历史知识、文学知识,而且还要学会站在一定高度整体思考。在小组讨论中,有个同学急不可耐地推出了自己的候选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司马迁……”但马上就有同学指出缺陷:这些人物虽然都有丰功伟绩,但正如中央电视台的十大人物的评选要面向不同职业一样,十大历史人物也绝不能多是帝王将相。有个小组定出十大人物后,发现其中竟没有一个女性代表。“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我问。一个男生回答说:“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总是处于社会最底层,她们的聪明才智被‘吃人’的礼教窒息,我们的评选结果正是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映。”女生们同意这种解释,同时主张让武则天入选,理由是:“她是一朵美丽而带刺的玫瑰,光彩照亮了被社会遗忘的角落。谁说女子不如男?武则天立起了一座无字碑,千秋功过任人评说……”同学们在艰难而又快乐的争论中确定了自己小组的候选人,并分别拟出了颁奖辞,在阅读这些颁奖辞的过程中,我也一次又一次地被学生的见解感动着:学生写的颁奖辞:大禹:如果置亲情于不顾的人是最绝情的,那么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他
本文标题:课改-中心备用邮件服务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02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