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正确理解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片面性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社会开始流传“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一句话,就是这句话,让天下年轻的父母怕得要死;让天下年老的父母急得要死;也让天下所有的宝贝累得要死。然而,这个“起跑线论”对不对呢?它的目的是什么呢?恐怕大多数人都未曾细想过,不过是人云亦云的盲从罢了。今天我来剥一剥它的画皮,帮大家认清这个白骨精。“起跑线论”是谬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之所以扣人心弦,主要是它的形象比喻,因为大家都看过体育比赛,知道如果起跑慢了比赛就可能输掉。但这个比喻并不科学,因为,如果比赛是50米、100米,它基本是对的;如果比赛是1500米、3000米它就基本不对;如果比赛是10000米,那就是扯淡了。一个人一生会有漫长的路要走,如同万里长征,起跑慢一点又有何妨?后来居上者比比皆是。所以“起跑线论”从理论上讲是站不住脚的。再来看实践。“起跑线论”的含义,是指在教育上一是要早二是要好。先说早。现在早到什么程度了?已上达胎儿教育,一些准妈妈准爸爸为了搞好胎教,订报刊,买书籍,购影碟,放音乐,讲故事,哼小曲,天天做功课且乐此不疲。可是这些都管用吗?我看未必,从现代来讲,没有发现有哪位专家、哪位家长说过,他(她)亲自通过实验得出了胎教管用的结论。从古代来看,也没发现有哪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须眉豪杰、巾帼英雄是通过胎教才获得成功,因为那时候压根就没有胎教。胎儿在母体内处于封闭状态,几百万年的进化应该是主静不主动,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开发胎教,究竟是祸还是福?例如,为他(她)放音乐,大人们觉得很美妙,孩子们就听不懂,不感兴趣,何况是胎儿,说不定他们觉得是噪声,如果是噪声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副作用,生出的孩子得个多动症什么的也未可知。还有上学早,2岁半就上幼儿园,4岁上学前班,一路征尘,学识字,背诗句,学绘画,学算术,学英文,还要参加才艺班。这些做法都是违背儿童天性,都是在揠苗助长。其实学龄前的儿童,玩就是最好的学习,他们通过玩耍从中学习识别事物,学习生活技巧,学习人际关系。根本不用刻意去学文化,否则,画蛇添足,有害无益。因为这样做容易造成夹生饭,我有一位亲戚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期间学了不少文化知识,果然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表现的很优秀,往往老师讲上句他就会接下句,不料好景不长,这孩子由此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不好好听讲,到了下学期就变成了差生。这种情况不会是个例,因为一年级教材根本就不考虑学前教育的水平,容易引起学生重复学习的感觉,从而产生麻痹厌倦的情绪。再说好。为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不顾一切地要为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学校,为此,托关系,走后门,掏高价,过户口,租房子,买房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这样做又进入了另一个误区,以为只有进了好学校,孩子就能被培养成才,完全忽视了孩子的个人爱好,天赋秉性。孩子之间差距是正常现象,五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齐哩,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读书的料”,也不是唯有读书才能做“人上人”。我曾在广州经商,打交道的老板都是千万、亿万富翁,可他们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而那些大学生们却在他们手下打工。有的家长本人没上多少学,或者上了学也忘了当时的情形,不懂得即使是你花了价钱,费力劳神,让孩子进了重点学校,孩子的学习也不一定跟得上,因为同班学生大多数都是尖子生,学习优异,所以老师讲课的进度是不会按差生的程度进行的,“滥竽充数”反而害了孩子,跟不上让他更没有信心,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在考上的学校就读,那里教与学水平相一致,自己通过努力,还有赶超的可能。实践证明,“起跑线论”是误人子弟。“起跑线论”宰你没商量。既然如此,那些教育专家、社会精英难道不知道不明白,为何还要挖空心思提出口号,锲而不舍地蛊惑人心呢?说到底就是“一切向钱看”。过去,老百姓算了一笔账,从小学到大学是“教育把父母钱袋掏空”,曾几何时又发生战略转移,“上幼儿园的费用超过上大学”。我们这儿属三线城市,私立幼儿园每月每人收费1000元,公办幼儿园相对便宜点,但数量太少,大约只占10%,想挤进去不容易,90%的孩子只能到私立幼儿园去。私立幼儿园条件参差不齐,多半没有经过审批,硬件大多不达标,安全隐患多,从业人员许多没有师资,有些幼儿园除了要钱认真,工作不太认真,幼儿园的事故频发,媒体报道的将幼儿落在接送车内活活热死,让人触目惊心。公立私立幼儿园的老师工资都不高,也就千把块,但学校往往有“潜规则”,让她们搞点灰色收入,例如,老师摸清幼儿家长们的底后,做好计划,然后向家长暗示,要你表示表示,如果你不买帐,那就找你孩子的茬,不是经常训斥就是调桌位,让孩子伤心。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哪能让孩子受委屈,只好让钱吃亏了,光吃饭还是小意思,据说一个学生一年至少要孝敬500元。幼儿园上学前班时,还要参加指定的才艺班,成绩与将来上好小学校挂钩,谓之“蹲坑”。当然才艺班不是白上的还要掏腰包,价格不菲。大家都知道改革前教育是免费的,高中以前象征性的收费,一个学期每人也就两三块钱,上了中专或大学,不仅不收学费国家还给生活费,来往路费报销,家庭不花一分钱,节俭的学生还可以省点伙食费补贴家用,至于包分配就不必说啦。改革后社会精英们提出要实现教育产业化,所谓产业化就是把学校当企业来办当生意来做。学校从此变成了各级政府的摇钱树和校领导的小金库。教育专家们也积极配合,出谋划策,变着法把学校分成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普通班和重点班,把优秀教师集中在重点学校或重点班以此来吸收学生吸引家长。招生时,留下空头,大招高价生,白花花的银子,像河水一样淌进了政府的财政局淌进了学校的小金库,年复一年,奔流不息。为了让家长们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于是社会精英教育专家们又共同编出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动人的口号,然后宰你没商量。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家长学生容易病急乱投医,从而钻进专家精英们设下的圈套,对他们的胡说八道信以为真言听计从,让教育大山更加沉重,我们要汲取这个教训,再不轻信,再不盲从,再也不当冤大头。
本文标题: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正确理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057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