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论饶宗颐的生命精神说来惭愧,作为一个潮州人,在此前,我对饶宗颐先生的认识仅限于知道这个名字。而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先生的学术成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随着了解的加深,我内心的敬仰之情也愈发澎湃。一开始,使我震撼的是饶宗颐纵横古今中外的治学规模,但后来,更令我回味的是这位吞吐大荒的大师的生命精神饶宗颐先生,字固庵,又字伯子、伯濂,号选堂,广东潮州人。正如“全球华人国学奖”的组委会给先生的颁奖词所说的——“他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其贯通中西之学,则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先生的成就足以震撼每个知道他的人,与饶宗颐并称为“北钱南饶”的钱钟书曾对人感叹道:饶宗颐乃“旷世奇才”。须知钱钟书平生于同辈少见称许,其誉赏直至“旷世奇才”者,也唯有饶宗颐一人而已,由此足见饶先生学养之深!作为一个学者,能够在一项学问中获得精深的造诣已属难得,而能在多门学术中来去自如、且皆取得突出成就的则更加难能可贵。相信许多人都会在心里发问:这样一个“百科全书式的艺术大师”是如何炼成的?与我们常人又有何不同之处?可以肯定的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绝不仅仅在于他的独特际遇,更在于际遇之间的那一份心态和精神。保持好奇,不负使命饶宗颐的成就与其自身极高的天赋分不开,而先生也没有浪费他的天赋,而是正如他说的:“我的求知欲太强了,这种求知欲征服了我整个人,吞没了我自己。”他始终怀着一颗不知疲倦的童心去探索世界,改变世界。试问有多少人能始终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知疲倦?一直以来填鸭式的教育似乎使得知识丧失了它原本的魅力,在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竟是如此不同,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对知识,对世界的态度。此外,先生对国学的研究的投入和热忱,也与先生对中国文化的使命感息息相关。2001年,84岁高龄的饶宗颐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讲坛发表了题为《新经学的提出——预期的文艺复兴工作》的演讲,呼吁中华民族要重建经学,复兴传统。敢为人先,勇当第一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先生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而是凭借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很多在学术界具有领先地位的见解,在许多陌生的领域开荒播种,为后人开路。胡晓明就总结出了饶宗颐在学术上的50项第一,如:他率先编著词学目录、楚辞目录;率先研究楚辞新资料唐勒赋,率先把印度河谷图文字介绍到中国。他是治楚帛书之第一人;研究敦煌本《老子想尔注》之第一人,提出“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概念之第一人……我们常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然而现在有许多人为了求方便,对当“第一”避之不及,拾人牙慧,敷衍了事。这种态度,能够使我们在学习、生活上取得什么成就呢?这值得我们思考……转益多师,虚心学习在着人先鞭的同时,饶宗颐先生也没有放弃对前人成果的汲取。杜甫的诗句“转益多师是我师”是先生最服膺的学习金笺,被长挂口边。先生一直主张在书画艺术上,必须先从古人入手。在《自临碑帖五种后记》中,就谈到他自髫龄习书,即自北魏及唐代诸碑入手,然后广学汉碑、宋人行草,以至明、清两代诸家笔意。而这种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临摹,先生提到,临摹古人作品要做到“心手相应”。即在临摹过程中用心去理解古人作品中的规律和特色。而就是这样虚心、不懈的学习、观察,才使得先生的学艺能不断精进,进而超乎其外,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惧孤独,潜心贯注清代刘熙载曾指出“诗品出于人品”,饶宗颐的诗作中经常流露出清高之气,而这种气质跟先生慎独的品质是分不开的。事实上,这种品质不仅体现在先生的诗作中,也贯穿在先生的治学中。在饶宗颐的纪录片中,提及先生常常在书楼画室里一呆就是一整天。而先生却“从未感到孤独。不管外面的世界、人家的事情,只做自己的事情,而且全神贯注地做好。”正所谓静能生慧,慧能生智,为了保持这种心境,先生从十几岁时就学习打坐并且每天坚持。在今天,这是多么宝贵的一种品质,又是多么难以到达的境界。这种品质不仅是潜心研究学问的学者所必备的,也是每一个独立的生命所需要的,唯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内心在纷扰的世界中仍能保有一丝不被侵占的空间。自信圆融,不拘小节与一些学者的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相比,饶宗颐先生不拘泥于细节,也不受观念的羁绊,在学术研究中,他始终拥有开阔的眼界和一颗善于接纳的心。在他看来,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代与现代没有裂罅。他游学四海,先后到日本、法国、德国、印度等地讲学研究,也与日本的吉川幸次郎、清水茂,水源琴窗,法国的戴密微等诸多国际汉学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也使得他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圆融、和谐的特点,在21世纪的“东学西渐”史中,成为开风气的宗师。先生在世界各地研究第一手的敦煌资料,珍贵文物流落异国,换做是激进的青年,只怕会联想起那家国往事而愤愤不平,无法心平气和地研究。而先生却觉得文物在他们手里保存得很好,有许多需要中国学习的地方。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人吧,超越了一切狭隘的认知,对文物持一种保护为上的态度。先生超拔的境界实在是常人难以企及,也令人叹服。立身中流,自在随心“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是饶宗颐尤为喜欢的句子。也是最能代表先生生命精神的一句话。“不磨”就是不朽。古人所追求的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名。“中流”指的是在水中央、大潮之中,“自在”则是指独立的精神。而在学术或艺术的追求上,先生则始终坚持“求真”、“求是”及“求正”。正是这样的学问、人格、胸襟、气魄共同铸就了饶先生终生的学术、艺术成就以及横贯在这些成就背后的中国视野。饶宗颐先生毕生“舂锄”不言休,成就了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奇迹。而我们在仰望他的同时,倘若能够濡染、学习到先生的生命精神和品质,那就是这个学期最大的收获了。
本文标题:论饶宗颐的生命精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076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