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精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2.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文档
第1页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2.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3小题)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A.初春,河里的冰雪消融B.夏天,室内洒的水很快变干C.深秋,草木上挂满白霜D.严冬,堆砌的雪人渐渐变小2.如图甲所示,小明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加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他观察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有白霜(如图乙),关于该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食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B.易拉罐底部的霜是瓶内液体渗透过金属壳后凝固形成的C.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在易拉罐底部直接形成霜而不是形成露水,是因为瓶底温度太低3.下列各组物态变化中,都放出热的是()A.熔化液化凝华B.汽化凝华凝固C.熔化汽化升华D.液化凝固凝华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炽灯泡用久了灯泡壁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汽化和升华B.固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C.被水蒸汽烫伤比被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加冰块的饮料变得凉爽是因为冰在汽化时吸热5.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下图描述的物理现象正确的是()A.“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第2页B.“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6.科研人员发现,用干冰将一种海洋生物瞬间“固化”,然后放在低温环境中,该生物很快失去“水份”,将它放入冷水中,该生物复活了,就失去“水份”发生的物体变化如下列现象相同的是()A.人造雪的形成B.雾在阳光下消失C.寒冬,冰冻衣服晾干D.深秋,天降浓霜7.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C.樟脑丸越放越小D.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9.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第3页B.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D.冰箱的致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10.夏天,细心的小明发现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附着一层白色的粉末,产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凝华11.雾淞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发生了()A.液化B.凝华C.汽化D.升华12.下列现象中,属凝华过程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B.寒冬清晨树叶上凝结寒霜C.夏天清晨小草上形成露珠D.蜡烛燃烧“烛泪”流淌13.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B.取出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二.填空题(共4小题)14.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待冷却后,第4页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15.下列几种现象①霜的形成;②樟脑丸变小;③湖水结冰;④雾的形成;⑤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⑥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其中属于吸热的有(填序号),⑤发生的物态变化是。16.人工降雨是在云层中撒大量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发生,(物态变化名称),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的水蒸气发生(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物态变化名称)。17.寒冷的冬天,同学们在巢湖岸边嘴里呼出“白气”,这是现象;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内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现象。冰雕是用雪雕刻而成的,那么,雪是来的。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8.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所示),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乙所示。(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过程,需要热,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是过程(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而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形成的。(3)经过这个探究,小明明白了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如图丙所示)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你认为下列对原因分析合理的是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厚冰柱变成了冰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厚冰柱后凝固成冰。第5页四.解答题(共2小题)19.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什么现象?请你利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上述发生的现象。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人工降雨原来,地表水变成的水蒸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团便是“云”。云中的微小冰点直径只有0.01毫米左右,能长时间地悬浮在空中,当它们遇到某些杂质粒子(称冰核)便可形成小冰晶,而一旦出现冰晶,水汽就会在冰晶表面迅速凝结,使小冰晶长成雪花,许多雪花粘在一起成为雪片,当雪片大到足够重时就从高空滚落下来,这就是降雪。若雪片在下落过程中碰撞云滴,云滴凝结在雪片上,便形成不透明的冰球称为雹。如果雪片下落到温度高于0℃的暖区就融化为水滴,下起雨来。有云未必就下雨,这是冰晶的数目太少了。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称人工增加降水。其原理是通过撒播催化剂,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使在一定条件下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产生降水;也可使本来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增加降水量。撒播催化剂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和巨量的水滴相比,升上高空的碘化银只是沧海一粟,在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人们绝不会感觉到碘化银的存在。人工降雨已有一段历史,技术较为成熟,不必心存疑虑造成环境污染。碘化银作为人工降雨的物质比用干冰方法更好,碘化银可以在地上撒播,利用气流上升的作用,飘浮到空中的云层里,比干冰降雨更简便易行。(1)施行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2)上文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中放热的有:、。(3)依据阅读材料,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尝试解答。第6页问题:?解答:。(4)面对缺水(包括环境污染造成的缺水),试说出一种易做到的改善缺水的办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D。4.C。5.C。6.C。7.B。8.C。9.D。10.D。11.B。12.B。13.A。二.填空题14.升华;凝华;霜。15.②⑤⑥;汽化。16.升华;吸收;液化;凝华17.液化;升华;凝华。三.实验探究题18.解:(1)当加热碘粉时,碘会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形成紫色的碘蒸气,这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同时又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些霜是由碘蒸汽直接变成的固体,是凝华过程。(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第7页这是碘蒸汽凝华而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凝华形成的碘越多。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钨丝经过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3)高压电线上凝结的厚冰柱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变粗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柱凝华形成冰附着在冰柱上,使冰柱越来越粗。故B说法正确。故答案为:(1)升华;吸;凝华;(2)凝华;钨丝经过先升华后凝华;(3)B。四.解答题19.答:灯泡工作时,钨丝的温度升高,钨丝受热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产生了钨的蒸汽,是升华现象;关灯后,灯泡的温度降低,钨的蒸汽在灯泡壁上遇冷凝华为钨的颗粒,附着在灯泡内壁上,所以用久的灯泡会发黑。20.解:(1)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中会迅速的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是吸热的过程;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由气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华;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又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熔化现象。(2)云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水汽就会在冰晶表面迅速凝结,使小冰晶长成雪花,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过程,凝固放热。(3)可提出的问题很多,如热学:“云”、“降雨”、“冰雹”、“降雪”是怎样形成的?力学:为什么云中的微小冰点,能长时间地悬浮在空中?由微小冰点的状态可知:一定时受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悬浮的冰点只受重力和空气对它的浮力;(4)针对我国水资源供应紧张,可以用很多方式来缓解,如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海水淡化、适当的开采地下水、防治水的污染等,但是我们每个公民应该做的,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就只有节约用水,如水的重复使用: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用淘米水浇花等。故答案为:(1)升华;凝华;熔化;(2)液化;凝固;(3)为什么云中的微小冰点,能长时间地悬浮在空中;所受浮力与重力平衡;(4)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
本文标题:精选-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2.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08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