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等教育心理学3-6章
主讲张珊明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一)广义的学习是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注意:1.学习总是意味着个体身上发生的某种变化;2.这种变化要维持一个相对持久的时间;3.这种变化不是由先天倾向、成熟等因素带来的。经验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专指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学生学习的两个特点:1、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2012下列不属于学习的是()A.学生适应新的学校生活环境B.军训中学生对军训“紧张度”的实验C.进入教室后对“气味”的适应D.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2013下列属于学习的是()A.嗅觉适应B.明适应C.暗适应D.环境适应2014下列不属于学习的是()A.近墨者黑B.蜜蜂采蜜C.望梅止渴D.谈虎色变2015下列属于学习的是()A.望梅止渴B.蜜蜂采蜜C.味觉适应D.飞蛾扑火(一)学习的层次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由简到繁,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提高)(1)信号学习(经典条件反射)(2)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运用规则、原理解决问题)1、依据学习目标进行分类:(1)布卢姆从教育目标对学习的分类:认知领域的学习、情感领域的学习、技能领域的学习。(2)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成六个等级: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依据学习结果进行的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力技能:学习“怎么做”的知识(对外)(2)认知策略: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对内)(3)言语信息学习:学会陈述观点的能力(4)动作技能学习:学会为完成动作协调自身骨骼和肌肉活动的能力(5)态度学习:获得一种相对稳定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的过程2011单:加涅依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其中的通过学习获得一种相对稳定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过程的学习是()A.认知策略学习B.态度学习C.智力技能学习D.动作技能学习3、依据学习内容的分类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1)知识的学习(知与不知、知之深浅)(2)技能的学习(会与不会)(3)行为规范的学习主要观点:1.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联结(形成反应、习惯);2.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不存在观念、意识的中介;3.重视对学习的外部条件与过程的研究,忽视内部过程与条件。(一)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是联结型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为实现联结的学习过程应当遵循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1、准备律:当学习者有了学习的心向(需要、兴趣)时,学习就会产生满意感,否则就会烦恼。2、练习律:形成联结后若得到练习,联结就会得到加强,否则就会减弱。3、效果律:建立的联结并发或伴随满意的情况时,联结的力量就会加强。(如奖赏的作用)(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首创者,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说:1、有机体的行为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又叫引发反应;(狗流口水)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又叫自发反应。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2、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意义强化:增加或消除某种刺激而导致个体反应的频率增加的过程强化物: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正强化:是指由于某一刺激的出现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负强化:是指由于某个刺激的消除而增加个体反应频率的强化。强化的形式:1、即时强化与延时强化(即时优于延时)2、连续强化与部分强化(部分优于连续)在连续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得快,消退得也快;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的行为建立得慢,消退得也慢。历年考题2011单: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称为()A.反射物B.反射C.强化D.强化物认知学派认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认知结构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即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或取消。该学习理论是由德国心理学家维特海默、科勒、考卡夫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而不是联结起来的表象的简单集合,他们重视知觉组织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创造性思维。其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1、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的组织,而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1、在学习中存在着两种结构,一种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由动作、映像和符号三种表征构成;另一种是学科的知识结构。2、学习的实质是个体把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结构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过程。认为学习就是获得一门学科基本结构,即获得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所以学习也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但学科基本结构的获得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要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奥苏泊尔致力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言语材料学习的研究,他的基本观点是:1、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意义言语的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2、同化是学习的心理机制,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同化过程。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从而使新知识被理解,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增加了新的内容。3、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材料的逻辑意义主观条件:积极的心理倾向;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4、有意义学习的类型: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还有较高层次的发现学习2011单: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学方法的学习理论是()A.格式塔学习理论B.认知结构—发展理论C.认知结构—同化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014简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什么?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1、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2、关注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3、尊重学习者的个别差异;4、重视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价值。班杜拉: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1、观察学习的对象——榜样2、观察学习的类型——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的观察学习、创造性的观察学习。3、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过程在动机过程中,影响学习者再现示范行为有三种强化(1)外部强化:即他人对示范行为的评价(2)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本人对自己再现行为能力的评估(3)替代性强化:即他人对示范者的评价。2013单:“上行下效”中的强化效应属于()A.正强化B.负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2014单:根据强化的分类,树立“榜样”属于()A.外部强化B.负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2015单:“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是()A.正强化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D.外部强化(一)学习的串行处理的认知模型:1、样例的归纳学习;2、类比(推理)学习。(二)学习的并行处理的认知模型(一)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知识相对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学习观——意义的生成与建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能由他人代替。3、学生观——有准备的头脑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一)中国古代的学习过程观:(二)加涅的学习阶段观:1、动机阶段;2、领会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操作阶段;8、反馈阶段。(一)学习具有较高的职业定向性;(二)学习具有更突出的主观能动性:1、有较多支配时间;2、学习的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三)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四)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究的性质。历年考题:2013简答:高校学生学习具有那些特点?一、名词解释1、学习2、强化3、正强化4、负强化5、意义学习6、同化1、学习的必要条件是(D)。A、要有老师B、要有教材C、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D、后天获得的经验2、学习是以学习(A)为主。A、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B、直接实践3、联结型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B)。A、华生B、桑代克C、斯金纳D、巴甫洛夫1、桑代克认为通过尝试错误实现联结的学习过程应当遵循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和()。2、布卢姆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将学习分为三种类型,即()、()和(),认知领域的学习又可分为六个等级,依次为:()、()、()、()、()和()。3、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所传授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习分为()、()和()。4、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和()五种。1、简述斯金纳的学习理论2、简述格式塔学习理论。3、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学习理论。4、简述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5、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6、简述社会学习理论。7、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8、简述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一)关于知识的定义: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于个体的是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的是人类的知识。(二)知识的分类1、陈述性知识:即描述性知识,其提取线索是有意识的,因而是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叫记忆性知识。学习陈述性知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语义。2、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具体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加涅: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包含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智慧技能: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梅耶: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策略性知识(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程序性知识:个体在特殊情境下所使用的规则和步骤,相当于加涅的智慧技能。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思维的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2011单:用来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问题的知识是: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过程性知识D.步骤性知识2012单:学生掌握学科思维方式的学习主要属于:A.陈述性知识学习B.程序性知识学习C.言语信息学习D.语义性知识学习2013单:“快速阅读”训练主要属于学习:A.陈述性知识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语义性知识(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知识表征是指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和组织方式。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有:1、命题: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2、命题网络3、图式:指事物诸多属性组合的知识贮存方式,可分为关于客体的图式和关于事件的图式或做事的图式。(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目的是获得语义,或获得语言意义(奥苏泊尔),或获得语言信息(加涅)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1、符号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2、概念学习: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获得概念的方式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这两种。3、命题学习:学习若干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奥苏泊尔用同化的思想来解释命题知识的学习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强调有意学习的心向,强调新学习的观念必须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找到适当的同化点。同化的形式有三种:1、下位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的关系是类属关系,即下位关系。这种新知识的学习即为下位学习。2、上位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在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
本文标题:高等教育心理学3-6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0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