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4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试题-知识汇总
1/2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体温计要离开人体读数,由于体温计有细管),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没有熔点。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1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8.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3.(2012江苏泰州)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4.(2012山东德州)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5.(2012山东滨州,第9题)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6.(2012四川自贡,第23题)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8.(2012江西南昌,第2题)以下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A.冰的消融B.霜的形成C.雪的形成D.露珠的形成9.(2012山东济宁,卷I第1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10.(2012·沈阳)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3-3-9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2/210题11题11.(2012龙东)缺水地区的冬季,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如图3-3-10所示,是将一定质量的冰雪,从-20℃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A.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升高B.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C.图像中的BC段,物质只是以液态方式存在D.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12.(2012龙东)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冬天,树枝上形成“雾凇”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春天,草叶上形成“冰柱”D.冬天,玻璃上形成“冰花”13.(2012自贡)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4.(2012梅州)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变凉爽,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吸收皮肤周围的热量。护士测量病人体温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___的性质。15.(2012泰州)实施人工降雨时,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具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___热,使云层中冰晶增多、增大,冰晶大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并在下落过程中___成水(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形成降雨.17.(2012凉山)看图回答:如图3-2-8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___(填A或B)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____℃。18.(2012扬州)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3-2-9所示,则______(A/B)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其熔化特点是____。20.(2012铜仁)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__现象.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三.实验题(22题8分,23题12分,共20分)22.(2012衡阳)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填“甲”或“乙”)(2)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3)该晶体在76℃时,它处于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23.(2012南宁)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甲乙丙(1)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___℃.如图乙所示,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图.(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有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四.简答题(24题6分,25题3分,共9分)24.(2012烟台),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25.(2012•大连)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冻鱼,放在一盆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将鱼从水中拿出,发现鱼的表面出现了一层较厚的冰.剥开这层冰,发现鱼已经完全“解冻”.请分析说明鱼表面这层较厚的冰是如何形成的.(“解冻”过程中,鱼的温度始终低于0℃)
本文标题:2014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试题-知识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3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