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要内容提要6.1宋元时代的城市背景和城市概况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3南宋临安(杭州)6.4宋代平江府(苏州)6.5古代最大的港口城市——广州、泉州和宁波6.6辽、金地区的城市6.7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6.8元代蒙古地区的一些城市6.9宋元时代的防御城市钓鱼城中国城市建设史课程系列6宋元时代的城市唐末以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短期分裂局面。经历了“五代十国”五十多年的分裂后,北宋统一了中国,但一开始就受到北方辽(契丹族)、金(女真族)的威胁。后来金灭了辽和北宋,宋高宗退守江南(南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之后蒙古族兴起,灭金、南宋,并征服中亚、西南亚和欧洲东部,建立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元朝大帝国。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6.1宋元时代的城市背景和城市概况6.1.1宋元时代的社会背景①唐朝末年,五代十国的割据、持续混战,北方受战争影响很大,南方相对安定,北方的人民再次向南迁移,使南北朝以来的经济文化南移进一步发展,部分南方城市得到发展。②公元979年,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采取生产发展措施,促使城市更加繁荣。大城市的数量较唐代有很大的增加;城市面貌也与唐代城市有很大的改变。③公元1127年,金朝灭了辽与北宋后,形成长期和南宋王朝相持的局面。在南宋控制地区,长期稳定,城市发展。首都临安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康为军事据点、经济枢纽,其他还有多个商业城市。④蒙古族兴起,灭了金和南宋,建立元朝,各民族融合大发展,南宋城市保持繁荣,北方新建部分城市。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6.1宋元时代的城市背景和城市概况6.1.2宋代封建经济发展①农业耕地面积扩大水利事业大发展推广优良稻种,扩大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如水稻、棉花、甘蔗、果树、桑蚕、药材②手工业采矿、冶炼、瓷器、纺织、造纸、印刷、造船业,其他发明制造等③商业商品流通上,开始产生纸币(交子)政府财政收入上,开始征收商税南北农村上,出现许多定期集市城市中商业随街布置,店主昼夜营业商业和手工业中,行会组织增加6.1宋元时代的城市背景和城市概况6.1.3宋代我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①出现定期集市,部分发展成为市镇,丰富了我国古代城镇体系。②商业突破城垣发展,坊市制度崩溃,建立新的街巷制。③火药的使用使得城市攻守技术进步,加砌城墙、修建瓮城、马面箭楼、开挖深广的壕沟等。④城市规模变大。⑤城市中宗教建筑发达,影响城市面貌。⑥淮河水系破坏,汴河阻塞,中原地区经济受到很大影响,部分城市如洛阳、开封衰落。⑦多数城市扩建商业、手工业中心,城市布局变为不规则形态。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1北宋东京(开封)的历史沿革①开封附近为我国古代最先发展地区之一,殷商时期在这一带出现过不少城市。②春秋时期郑庄公命郑邴在此筑城,作为屯粮储粟之地。③战国时魏惠王迁都于开封附近新里城(大梁),为政治中心、商业都会。④五代除后唐外,均在开封建都。⑤北宋统一后,建都东京。⑥金灭北宋后,开封遭到破坏,迁都临安,开封成为地区性政治中心。⑦后元、明、清等朝代开封均为地方性省会。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2北宋定都开封的原因①关中的衰落与南方的崛起关中经过多年的垦拓,实力衰减,加之战乱,趋于凋敝。而南方此时开始繁荣,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南移,出现了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现象。关中作为政治中心要接受经济中心的支持,其最大的问题是漕运的艰难。特别是经过黄河的三门之险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运到长安的粮食已“一粒粮食,一粒金”,在为了便于统治全国,政治中心不便南移的情况下,接受南方给养的便利性已是选择都城重要条件。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2北宋定都开封的原因②开封的发展北宋定都东京开封,是中国都城由西向东历史性的转移。这次转移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地理环境的变化。在军事地理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无山川之险),东京完全是凭借其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成为北宋的都城,也就是其“天下漕运中心”的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开封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部漕运体系的发展建设史。开封处于大运河与黄河相交处,大量漕运在开封转运,是工商业交通重地,加上军事保护,地位更加突出。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2北宋定都开封的原因③开封的漕运体系经过隋唐、五代漫长曲折的过程,东京的漕运体系已基本形成。到北宋立国,又多次修浚,使其更加完善。其中直通东京城内的主要河流有汴河、蔡河、金水河和五丈河,号称“四水贯都”。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2北宋定都开封的原因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3后周世宗柴荣对开封的改建①原因:规模偏小,满足不了都城发展要求东京有三重城圈,中心皇城原是唐宣武军节度使治所,第二重是里城,亦称旧城,原为唐代汴州的州城,周围有二十里五十步。因为这是州城,规模远较都城为小,街道也很狭窄。再加上唐代后期和五代时,居民不断“侵街衢为舍”,街道更加窄小。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日用必需品的需要量日益扩大,这个州城的规模,远远不适应作为都城的需要。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3后周世宗柴荣对开封的改建②主要结果扩大城市用地,在旧城之外,加筑罗城(外城),新扩建部分相当于原来城市用地的4倍。改善旧城的拥挤现象,展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疏浚运河,便于城市供应,便利交通。制定许多防火、改善公共卫生的具体措施,沿街划定植树地带,增加城市绿地。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4城市平面布局:三套方城,南北长、东西短,平面形状不方正最内为皇城,也称大内(紫禁城),周世宗在五代梁修筑的建昌宫基础上扩建,布置宫城,城外有护城河,宫城居中,四面开门,南正门为宣德门,是举行重大政治活动的场所,城市中轴线的起点,宫城内正殿是大庆殿。第二重为里城,唐李勉重修,形状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共10门,南北各3门,东西各2门,城门设置瓮城,外有宽阔城壕。里城内主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店、作坊等;最外一层的罗城(外城),为周世宗修建,共20个门,其中13个城门(北面4个,东、西、南各3个),7个水门(北面1个,东、西、南各2个)。各城门都有瓮城。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4城市平面布局开封城三道城墙,三道护城河,坚固的城墙及作战设施,反映出对京城防御的重视,也是对开封地处平原防御缺陷重要的弥补措施。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5道路及河道系统道路系统特点在逐步的扩建中形成了一条中轴线,且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基本是方格网,但并不对称及规整;道路宽度比长安小;道路与商业街相结合;城市的道路系统分为通向城门的主要干道和一般干道,居住庭院的巷道直接与城市的干道相连,并无坊里的另一种道路系统。道路密度比过去大的多,一般街巷的间距很小,这也与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有关。河道系统有四条河(汴河、蔡河、五大河、金水河),通过护城河相互沟通。桥梁也多(33座),在结构上具有创造性。桥梁是城市景色的一部分。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5道路及河道系统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5道路及河道系统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5道路及河道系统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6市肆街道面貌①北宋商业概况及对城市影响到宋代,迎来了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突出的就是商业的发展,对此,中外学者都予以了高度的评价,誉之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而商业革命带来了城市突破式的变革,典型的标志即是城市的市制与坊制的解体,街市的产生,这一切,完整地体现在北宋的都城东京身上。坊市解体,街市产生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一次解放,不单是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重要的在于引发了城市的功能性质、物质要素、结构布局等方方面面的整体变化,由此,中国古代城市向前发展了一步。并且,城市的发展又在社会的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6市肆街道面貌②北宋东京的市肆与街道面貌市肆街道不再限定在“市”内,而是分布在全城,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城内仍然有集中交易的市。出现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手工业大多建立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基础上。为丰富文化娱乐生活,城内出现瓦子,集中杂技、游艺、演唱、茶楼等。开封城饭馆、酒楼非常多,饮食种类多。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6市肆街道面貌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6市肆街道面貌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6市肆街道面貌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7居住区与居民生活人口规模130—170万,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宋朝的开封城市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很大,当时的开封建立了完善的防火制度,一定地段建立消防瞭望观测的望楼,每处有士兵值班,有灭火设施。中国古代的街巷制大体从北宋开始沿袭下来。北宋时期的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传统的设市和里坊制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情况。居住地段分为许多坊,但实际上这些坊只是地段的名称和行政管理的单位。整个开封里城分为8厢121坊,外城分为9厢14坊,道路系统大致呈方格网状,街巷间距较密。住宅、商铺、作坊临街混杂而建。开封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学生38000人,学校多处(太学、国子学、小学、武学、律学、算学、医学)。城内宗教建筑多,佛教建筑50余处,道教建筑20余处,其他祠、庙、庵、院等60余处,较著名的有相国寺、开宝寺、万寿宫等。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8城市绿化和公共设施北宋注重城市绿化建设,周世宗时,注意街道绿化,后又建立多处园林(万岁山、城西金明池、玉林苑)。开封城地势低,城内还修建完善的下水系统。因洪水泛滥受淹,沿河有防洪堤,还有水利工程引入宫城绿化用水。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9开封的规划特点及其影响①开封及北宋时期的城市规划特点城市总体布局遵循宏观经济规划的要求,结合城市自身特点,作出最佳的部署,有利于强化与周边环境的配合协调。城市总体规划结合自身的地理环境,以及交通、资源等条件,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城为政治活动中心,以廓为经济活动中心。城廓的配置形式并无定制,大概以环套和并列两种方式为主。采取传统的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制度,作为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模式。城市兼有政治和经济双重功能。城市分区部署,遵循总体规划要求,并充分利用地形及妥善处理各分区的相互配合关系。城市总体规划适当展望未来前景,合理评估城市的发展要求。6.2北宋东京(开封)的改建与变化6.2.9开封的规划特点及其影响②开封城市规划影响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封建社会中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封城面貌体现市民世俗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影响和特点,如市民成分发生的变化、繁荣的商业街和夜市、街巷制的居住形式等,这些因素影响着城市建设和发展。开封的三套城墙,宫城居中,井字形道路系统对以后都城的规划影响很大。6.3南宋临安(杭州)6.3.1概况南宋杭州既是行都,又是南宋统治区的中心商业都会,雨水丰富,经济繁荣。金灭北宋,宋王朝迁都于此,改名为临安。6.3南宋临安(杭州)6.3.2平面布置①城垣在吴越城的基础上修建,成南北长、东西较短、不规则的宽带形(腰鼓城),有13个城门。②南宋都城在城南凤凰山东,基本符合“前朝后寝”的惯例,外形不规整。③城内仅有宫城和大城,
本文标题:城市建设史6(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34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