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责任分散效应与亲社会行为
1|Page责任分散效应与亲社会行为1.责任分散效应在事发后,很多人纷纷谴责当时在一旁围观的人们。然而,也有些人认为现场旁观者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面对突发情况,尤其在那些突发的恶性暴力事件面前,人们可能一时间无法战胜自己内心强大的恐惧感,即使后来会良心不安,人们也会选择不上前制止。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而给予受难者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便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但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也有人称之为“责任分散效应”。旁观者效应概述何为“旁观者效应”?心理学家认为,旁观者现象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指在紧急情况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与在场旁观人数成反比,即旁观人旁观者效应的根源,在于责任的分散。我国有句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话就是责任分散效应的表现。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的话,他对别人的帮助就责无旁贷,稍微具有社会公德的人,都会主动提供帮助。但如果有两个人或更多的人在场的话,这种责任就会就不再集中,往往会因懒惰、怕麻烦、自私自利而逃避责任,选择从众行为。旁观者效应理论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旁观者在面对他人的求助时选择无动于衷呢?让我们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具体分析一下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抑制作用(社会比较理论或评价恐惧):在紧急情况下,他人在场会起到抑制作用,造成评价恐惧,使旁观者害怕得到别人的评价,即“评价恐惧”,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社会上每一个人对所发生的的事情都有着一定的看法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但每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在行动前就比无人在场时更加小心的评估自己的行为,把自己准备做出的行为和他人进行比较,以防出现尴尬难堪的局面。于是,比较的结果是,当他人都不采取行动时,就会产生对个体利他行为的社会抑制作用。(2)从众心理:一个人不仅会以他人看法来评估某一情境,而且在行为举止方面也倾向于模仿他人行动。这种情况在特殊情况下更为突出。个体在面对紧急情况下,即使意识到有责任上前帮助,但若别人没有行动的话,个体往往会遵从大家一致的表现。指个人由于真实的或者想象的群体压力,放弃自己的意见,自愿采取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3)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2|Page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4)情景的模糊性导致错误判断(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他人的在场和出现影响了个体对整体情景的认知和判断,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个体对陌生情景的判断。人们都对突发的情况缺乏心理准备和足够了解。于是,每个人都试图观察在场每个人的表现,以澄清自己模糊的认识,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也从他人的行为上找出自己行为的线索和依据。所以,在面对紧急情况时,他人的冷漠就会造成一种“事情没什么危急的”错误暗示,从而导致人们做出了错误判断。于是,也就没人会伸出援手了。(5)角色期望: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个人会觉得自己缺乏救助的能力而犹豫不前,往往期待最符合角色的帮助者。例如在他人突发疾病倒地时,如果有一个医生打扮的人在场,那么其他人会减少提供帮助的可能性。2、亲社会行为培养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情景下,都会产生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只是亲社会行为中一个反面的制约因素。在很多情况下,旁观者的在场能会更能激起群众的正义感从而起到社会促进作用。如何才能减少旁观者效应的产生了?我们不得不加强对亲社会行为的促进。对于帮助者来说,不得不加强他们亲社会行为的意识。从小就给与相关的培养和宣传,形成一种不自觉的助人习惯。从儿童开始,要给予他们助人的榜样,将榜样所代表的道德和规则上升到一个信仰的高度。在儿童表现出利他行为后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来有助于他们利他行为的保持。同时,对于助人者来说,并不是愿意就能够真的帮助到别人,因此,要培养助人者的技能,提升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对于受助人来说,要规范自己求助的技巧,不要让旁观者产生模糊和犹豫的空间。对于一对正在拉扯的男女来说,很多路人会认为他们是一对情侣或夫妻,自己干涉别人的家事是不礼貌的。这时,女人需要明确表明自己和这个人的关系,而且指出你所需要帮助的特定类型。比如:我不认识这个男人,那位穿灰色格子衬衫的先生请帮我报一下警!这样自己得到帮助的概率要高很多。明确责任与增加互动要提高助人行为,我们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解释事件,从而增加责任的明确性,增加人们的助人可能性。直接的人际相互作用可以明显增加人们的助人行为。因此,通过增加人际相互作用来激发人们的助人动机,是十分有效的方法。示范作用示范作用对助人行为的提高实际上是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即我们的助人行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助人行为而获得,具体来说,有两种形式的示范作用:现场的示范作用、媒体人物的示范作用。助人情感倾向的培养3|Page移情能力培养移情是人际交往中情感的相互作用,是对他人情绪的觉察而导致自己情绪唤起的一种情感体验。移情可以使一个人把自身投射到他人的心理活动中去分享其情感,也可以受他人情感活动的引导而产生相应的体验。动机提升引导人们内在动机,使人们以充分的内在理由来促进一种有益的行为,则可以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通过实施这种行为而使自己获得满足与快乐。助人技能的学习心理学家认为,助人行为有两个最关键的因素:对不幸者的状态进行设身处地地设想和体验的能力,即移情能力;掌握如何帮助别人的知识或技能。因此,通过训练个体的移情能力和实践如何助人的行为,可以培养个体的助人行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就助人行为的产生来说,其最直接的根源还是助人者的价值取向,这种内在的主导因素支配着其他各外在因素。
本文标题:责任分散效应与亲社会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3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