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从化市街口河滨公园客家“山歌墟”的调查与分析学院音乐舞蹈专业音乐教育班级08音教(2)班姓名赖丹丹学号0822010021指导教师金世余填表日期2012.03.01教务处说明1.论文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规范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2.学生应通过调研和资料搜集,主动与指导教师讨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3.此表填写一式三份,一份学院教务办留存,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学生本人自存。4.开题报告需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方可正式开始论文写作工作。5.本表由教务处负责解释。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客家山歌墟是少则几十,多则上千来自本地及四面八方的客家山歌歌迷们扶老携幼甚至举家前来参加客家山歌歌唱集会的活动,称之为“山歌墟。从化街口河滨公园“山歌墟也是众多客家“山歌墟”中的一个代表。”逢带“4”和“9”结尾的日子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时候,来自从化市各乡镇及周边的人们都会聚集在河滨公园里围成一圈唱山歌,使从化市街口河滨公园客家“山歌墟”不仅成为客家山歌爱好者的聚集地,也成为文化传播地、新一代客家音乐教育实习基地。选题目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了解客家“山歌墟”这一客家山歌汇唱传统在当前的保存情况;2.通过从化市街口河滨公园客家“山歌墟”这一个案研究来分析客家山歌墟这一活动的发展现状、组织形式、人员参与情况、歌唱内容与形式等等。通过研究来揭示客家山歌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展。理论意义:以从化市街口河滨公园客家“山歌墟”为个案初步探讨民间音乐活动的运作的社会机制。现实意义:本选题通过对从化市街口河滨公园客家“山歌墟”这一个案的研究,分析总结其运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当地文化部门制定相应的文化发展策略提供参照。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关于客家山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历史发展、演唱方法、创作手法、传承发展等方面。1)、关于历史发展研究的文章大约有5篇,如邓育文《客家山歌源流新探》(《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温丹妮《从客家山歌看客家源流》(《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10期)、温丹妮《梅县客家山歌历史状况调查研究—1949年前的传统山歌》(《黄河之声》2010年第11期)、王耀华《客家山歌音调考源》(《音乐研究》1992年第4期)、贺超《赣南客家山歌女性意识的历史文化渊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等等。此类论文主要论述客家山歌的源头民歌和形成过程中的支流民歌之间存在着客家山歌共性、独有的本体特征,通过对客家山歌的本体特征的分析,与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地域民歌进行比较,并溯本归源,让客家山歌的源流清晰显现。2)、关于演唱方法研究的文章大约有8篇,如郑远慧《论梅州客家山歌的演唱方法》(《北方音乐》2011年第9期)、陈菊芬《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与方法之我见》(《嘉应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黄少红《新时期客家山歌演唱艺术的嬗变》(《民族音乐》2011年第4期)、徐博《江西兴国客家山歌演唱艺术特征的发展与传承》(《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第7期)、黄少红《新时期客家山歌演唱艺术的嬗变》(《北方音乐》2011年第8期)、张利珍《梅县松口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特点的探析》(《嘉应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刘小兰《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探索》(《中国音乐》2008年第2期)、金鑫《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农业考古》2006年第3期)等等。此类论文主要讲述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它独特的艺术风格要求在演唱中要有独特的技巧。掌握好发音、腔韵、装饰音和衬词等方面的特点和运用技巧,是演唱客家山歌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创新,才能在演唱中既保持原有的特色和风格,又不断为客家山歌的科学演唱增色添彩。3)、关于创作手法研究的文章大约有5篇,如叶蓁蓁《浅谈新时期客家山歌的创作与发展》(《音乐天地》2010年第4期)、周晓平《黄遵宪文学创作与客家山歌》(《农业考古》2008年第8期)、刘天石《客家山歌《满目青山映斜阳》原型与改编作品之形态学分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周晓平《论苏区红色歌谣与客家妇女的革命斗争生活——兼论苏区红色歌谣与客家山歌之改编》(《农业考古》2009年第3期)、张利珍《闽粤赣客家山歌音乐特征之比较》(《中国音乐(季刊)》2010年第3期)等等。此类论文主要论述把客家音乐作品进行改编,或用新的创作手法来创编新的曲目,力求获得丰富的调式色彩与现代感。通过创作、对原作及改编作品的对比分析,探讨客家山歌如何能够与时俱进。4)、关于传承发展研究的文章大约有7篇,如黄少红《河源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歌海》2010年第2期)、田莉莉《赣南客家山歌的人文价值及其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农业考古》2011年第1期)、徐博《江西兴国客家山歌演唱艺术特征的发展与传承》(《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第7期)、张佩莺《论客家“兴国山歌”的继承和发扬》(《江西教育》2008年第4期)、钟玲《浅析客家山歌的发展与对策》(《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梁艺红《试论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等等。此类论文主要论述了客家山歌作为一种古老、土著的艺术,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的一些建议。涉及客家山歌墟的专著的文章仅有一篇:刘大坚《广州市越秀山客家山歌墟考察与思考》(《人民音乐》2009年第7期),主要写产生大山深处的客家山歌竟然活跃在大都市里,并以“山歌墟”这种形式生存。从一种新的角度,借鉴当代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来探求现存在于都市里的客家山歌的存在理由和发展前景。目前关于从化市街口河滨公园客家“山歌墟”活动这一文化音乐现象还没有人进行研究,本文准备对从化市街口河滨公园客家“山歌墟”这一活动进行研究。二、研究方案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大纲)基本内容一、从化市街口河滨公园客家“山歌墟”的历史考察1、形成历史2、当前发展概况二、从化市街口河滨公园客家“山歌墟”的实地考察1、组织形式2、人员参与情况3、歌唱的内容与方式4、运作的社会机制三、对从化市街口河滨公园客家“山歌墟”发展所面临问题的思考1、关于客家“山歌墟”的传承问题2、经费来源问题3、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提升街口河滨公园客家“山歌墟”的文化艺术内涵预期结果关于从化市街口河滨公园客家“山歌墟”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一份。(不够可附页)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以田野调查法为主,结合访谈法与文献研究法、观察法。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1.调查所需的录音,录像设备;2.可能存在下雨,无法进行走访;问题设定得不够详细,获取的资料不充分;录音,视频等资料采集的质量不高等。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1.研究进度安排2012.01.01—2012.01.30确定选题和提纲2012.02.01—2012.02.29做好调查的准备,包括访谈的提纲、所需器材、调查计划2012.03.01—2012.03.31田野调查主,主要完成文字资料、录音、视频的采集2012.04.01—2012.04.30整理调查采集的资料,撰写初稿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2012.05.01—2012.05.31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第二次论文修并2012.06.01—2012.06.30准备答辩2.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8条)[1]刘大坚.广州市越秀山客家山歌墟考察与思考[J].人民音乐,2009(7).[2]李广贞.社会变迁中的铜鼓客家山歌状况调查[J].农业考古,2010(1).[3]温萍.客家山歌探胜[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梁艺红.试论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6).[5]钟玲.浅析客家山歌的发展与对策[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4).[6]陈菊芬.天籁回响—广东客家山歌[M].广州:广东花城出版社,2008.[7]周青青.中国民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8]高小康.客家山歌的当代传播与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9]赖则昭.凤岗客家山歌欣赏[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10]严永通、凌火金,广西客家山歌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201年月日系意见:系主任签名:学院意见:主管院长(签名):(学院章)
本文标题:客家山歌墟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4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