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分析“病从口入”人们都知道“病从口入”的告诫,但并不十分理解病从口入是怎么一回事。告诫!只能作为一种声音在人们的耳旁划过,根本没有引起人们对病从口入的认识,也没有唤醒人们怎样去把握住病从口入的关口,这真是很危险的事情!“病从口入”人们总是对其误解,认为病从口入就是应该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腐烂或过期的食品,这种回答说对了一小部分,其大部分的病从口入内涵还没有真正的说出来。其实我们日常的饮食才是病从口入的关键,尤其是吃新鲜食品(鱼肉蛋禽及山珍海味)或是极具保养作用的食品和那“洋”食品时、产生“病从口入”的问题越大,也就是说当我们的生活提高以后,当我们的饮食有了更高的追求时,病从口入的问题随之就越加突出了。“补”!自中国初见富裕(1984年后),人人兜里有了钱,第一个大事就是“吃”以此补补亏欠许久的嘴欲,同时也补补身子、强壮一下身体,这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在理也在情。但吃也应该有个度,再吃也不能吃到肚皮外去啊。食文化是对饮食的品种和花样而言的,当然也是对品味而言的,但绝对不是对暴饮暴食而言的,更不是对不能吃的东西硬吃而言的。我们的老祖宗远在古代的时候就有了很深的饮食文化追求,不说完善、但也是该吃的和不该吃的有了分别,至今也没有添上几样新的、大众享用的、有益健康的食品。与其相反的是饮食超出了边际,“陆海空、能喘气的和不能喘气的统统的都可送入到口中,连那些稀奇古怪的动物也能作为美味佳肴,难怪一时期怪病横起大江南北,折瞪的鸡飞狗跳,若是瘟疫再起,恐怕小鸡都不敢饲养了。若是疯牛病的来袭,恐怕再是“牛市”人们还是望牛生畏的。吃上几顿好饭、理所当然,这也是老百姓生活之中的正常愿望吗。因为现在的中国以不是过去见面第一句话必问“您吃了吗”的时候了。但衣食无忧并不能代表大开“吃戒”,这大开的吃戒一旦打开,如同雄狮猛兽,好像与缺吃少穿强胜不到哪去,因为这种大开吃戒的猛吃猛喝背后将面有意象不到的煎熬之实啊。病是吃出来的,虽不能占据在100%,但占据在99%还是没有问题。吃的文化在中国渊源,但“量吃”却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更谈不上能吃的文化了。但在医学上有过对病人饮食的提醒,比如;“吃流失,食量要多食少餐,不能吃的过饱”,尤其对糖尿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求的饮食十分苛刻,比如糖尿病对于甜食几乎是不能吃的,对于水果也是看着别人吃的,可还有的大夫说糖尿病可以吃水果、采用互换法,但那个糖尿病患者“感冒天下之大不为”啊,病人总归是病人吗。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的饮食,大夫嘱托好像要比糖尿病人多的多,首先是鸡蛋不能吃,蛋类食品都不能吃,不但不能吃,还要长期服用辛伐他汀药来降低胆固醇。肥肉不能吃,瘦肉也需要限量食用,细鳞鱼不能吃,青蛙和甲鱼、墨斗鱼、蛇都不能吃,严格的饮食量控制在七分饱以下。得病有了饮食的告诫,但对于健康的人群就不应该有个告诫吗?何必必须到了需要“告诫”的时候呢?非要形成“亡羊补牢”的故事呢?吃肉很香、人人都愿意吃肉,只有出家人是不吃肉的,因为出家人“不杀生”。吃肉好不好呢、吃多少肉最为合适呢?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标准,简单的说;胖人吃肉标准就应该少于正常人或是偏瘦人的标准。因为胖人(尤其是大度翩翩者)已是营养过胜了,按着身体的需要是应该控制肉食的摄入量,如果再补下去,只是满足了口欲,但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存储了祸根。食肉量与从事的工作有关,运动员或干重体力工作的人要比座办公室的人多,这是体力消耗决定的。而现实正是相反,座办公室的人有条件天天出入饭店,大块肉、大腕酒,可干体力活的人则是“粗茶淡饭”分外香了。多吃多得很有哲理性,但那个多得是什么?热量不能排除,在身体中积聚对健康肯定是有影响的,胖人的胖是否与其没有真正的消耗有关呢?肉食分为红肉和白肉,红肉应该是较为理想的肉食选择,但红肉含有胆固醇,多食肯定与胆固醇指标有关了。白肉有许多人非常喜欢吃,吃在嘴里滑稽流的很香。尤其是东北人,不是有句流传的戏词“翠花、上酸菜”吗,那就是东北有名的“川白肉”菜。川白肉菜没有肥肉膘子炖酸菜不好吃。川白肉菜还有个别名叫杀猪菜,那可是上酸菜的上酸菜,一般情况是东北人“杀年猪”时的川白肉菜(上酸菜),每逢春节之际,农村有条件的家庭都要杀上一口年猪,请左右邻居和亲朋好友来家做客,主菜就是上酸菜(即;杀猪菜),据说有的人能吃上五大碗四指膘的肥肉(农村对肥肉的测量、都是用大人并拢的横手指测量的),要是生肉上称称的话,约估要超过10斤。吃那么多的白肉行吗?肥肉是什么?是动物的脂肪啊,脂肪是什么?就是常用的荤油啊!要说吃这么多荤油的人血脂还能正常,那可是个奇迹,这里我有句话要说;我们吃的是肉、而不是在吃油。吃蛋类食物;一个人一天究竟吃多少个鸡蛋(以鸡蛋为例)为益呢?基本没有什么标准。过去曾有过说法“一个人一天最多不能超过二个鸡蛋”。但有谁遵守过这个标准呢?过去的鸡蛋基本都是农村个人家养殖的,好像也能保证基本的供应(那时主要是购买力较低),而现在到处都是快速的养殖基地,鸡蛋的供应可说是应有尽有,堆积如山,绝对满足供应。鸡蛋是多了,在大量的享用鸡蛋美食的时候,我们可曾考虑过身体胆固醇的血液指标问题吗,无论考虑没有考虑,当今心血管疾病病人的不断涌现,在充分说明了我国的鸡蛋消耗量都是吃掉了。反问一句;为什么心血管疾病的人要比过去年轻化,为什么心血管病人今天要比过去多的多,已多到老百姓习以为常的程度了。人类第一杀手的疾病、这样的横行,就不值得我们注重“病从口入”的关口吗?吃,前面提到的食肉和蛋类食品,基本是老百姓正常的生活饮食,表面上来看是在正常不过的了。如果再多说的话,好像不让老百姓吃东西了,其实不是,好的食物一定要吃,民以食为天吗。但要;“好的食物好吃”绝对不能让美食产生对我们健康不利的因素。松花蛋是个美味(含铅量稍高,胆固醇高,心脏病人是坚决不能吃的。),听说有的人一顿饭能吃50个。真可算是英雄了。但这算什么英雄呢?胆固醇英雄,好像永远也不会、也不允许有这个名字出现的。“肠肥脑满”其意就是说有的人吃出了大肚子子、吃的肥头大耳了。“脑子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火夫”这也不是什么好词,但与吃有关了,与肠肥脑满好像很是贴切。肠肥脑满都是吃出来的,穷人怎么能脑袋大、脖子粗呢。现今时代人们追求的是现实,起码追求的不再是虚伪和迷茫,追求的是健康,是生活质量,是科学的饮食!是今天能吃水果,明天还能吃芒果,今天能吃肉,明天照样能吃火锅。而诀不能像糖尿病和心脏病患者那样只有眼福,没有饱腹,但也希望我国的医学事业有所进步,也能让这些人有眼福更有饱腹。也希望我国的老百姓注重科学的饮食,为了自己,也为了家庭,为了工作事业,把住“病从口入”关,使身体健健康康下去,过个高质量的生活!!!国人熟知的俗话“病从口入”,人们一般理解为吃了不卫生、不洁净的东西会得病,而张悟本却以此来解释食疗养生的道理: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疾病,每天习以为常的饮食喜好,很可能正是健康的敌人。他在新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中说,现在越来越多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等慢性病,其实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吃出来的,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同。都在喊病从口入,却没人喊病从口出,其实懂得怎样吃才能够养生,可以“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强调:“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常年饵生之奇法,积养生之术也。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乃不愈,然后命药。”他说,老祖宗说的“食疗胜药疗”,都让我们弄丢了。得病是果,有果必有因,致病的原因,第一条是不良生活方式,第二条是营养不均衡。他以传统中医观念为理论来解释怎样吃才符合养生之道。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所以在中医体系里我们所吃的食物也有阴阳之分:寒凉食物为阴,有清热、去火、解毒的作用;温热食物为阳,有健脾、开胃、补肾、补益的作用。身体内寒气较重的人,要选择温热性质食物,如牛羊肉、洋葱、韭菜、生姜等;身体内热大的人,吃多了温热性质的食物会燥。吃哪种食物也跟季节有关:夏天多吃寒凉的东西以清热解暑,冬天多食温热的食物以保暖祛寒。如果天热了吃狗肉可能会热出病来,导致咽喉疼痛、大便干燥、胸闷心烦;如果天冷了吃西瓜,轻者胃痛、腹胀,重者腹泻、腰疼。张悟本还特意提醒大家:现在经常吃反季节的东西,在天冷的时候大吃寒凉的水果、蔬菜、饮料,是违背养生之道的。“长生不老”是奢望,但“健康到老,无疾而终”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中医讲究天、地、人合一,要顺其自然,不要违背自然规律,才能健康。以人的五脏为根本,是中医的养生学,认为五脏保养得好,身体就好,五脏有病了,人也就有病了。那么,吃饭的时候怎么给五脏做保养呢?他说,如果按照食物的颜色来分,五脏各好一口:肝吃绿色的,心吃红色的,脾吃黄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但是具体怎么吃也有讲究,所谓“药食同源”,也可以说会吃它就治病,就是“药”,不会吃,就是“食”。比如都说白萝卜养肺,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萝卜“生吃养肺,熟吃润肠”,那么为养肺,吃白萝卜就不要煮熟吃。再比如,我们每年夏天都喝绿豆汤,为的是去肝火,但一般人并不清楚绿豆汤怎么做、怎么喝才有养肝去火的功效。张悟本说,绿豆洗净加水,盖上盖煮,中间不要打开盖子,开锅5-6分钟,绿豆似开没开,这时候汤最绿,那个汤才是养肝去火的,等到熬烂了,那就是解馋的。把这个汤倒出来,当水喝,剩在锅里的绿豆,再加水熬烂了,当饭吃。从味道来分,甜酸苦辣咸这五味分别供养五脏六腑。传统中医理论说:酸养肝,苦养心,甜养脾,辣养肺,咸养肾。这五味的调和及摄取,能够使人保持健康,所以什么口味都得吃点。但是,还得知道,过酸就会伤肝,过甜伤脾,过辣伤肺。张悟本说,现在说吃醋、吃苦瓜好,就顿顿都是这一口;孩子以饮料代替了饮水;从南到北,不分四季地盛行吃辣……都变成健康的隐患。均衡营养,就是什么都不能过度。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贯穿从胎儿到老年的整个生命过程。俗话说:“病从口入”,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对饮食与健康关系的科学总结。美国健康财团主席海思德博士指出:“包括癌症在内的90%的成年病多与饮食不当和化学物质有关”。“病从口入”,不但要吃的卫生,而且要吃的科学、合理与健康,进行科学配餐和平衡膳食。平衡膳食除了营养学家门一再强调的由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产生的热能,要供给一个人一天的活动消耗外,还要通过食物维持体内各种元素的平衡。科学配餐和平衡膳食是造福大众健康的好事。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保证生长发育和从事各项工作、活动的需要,每天饮一定数量的食物,这“一定数量的食物”是很讲究,既要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又要有各种营养素满足机体的需要。缺乏某些营养素,特别是微量元素,身体就可能患病,如心血管的发病就与脂肪过量和钾、镁、钙、钴等元素缺乏有关。因此,为防“病从口入”,不但要讲究饮食卫生,而且要做到平衡膳食,全面、合理营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身体健康。要防止病从口入,最关键的就是两个方面:精心选用食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些疾病都是因为这两个方面的错误认识,所以关于食品方面的知识有必要了解多一些。当然,除了上面说的两个方面还有其他方面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比如说药物安全,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在日常的用药中一定要慎重,以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引起其他的疾病。我了解到西药大多是化学合成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要比中草药大得多,所以一定要对症慎用,认真阅读说明书并遵照医生的嘱咐按剂、按量、按时服用,身体状况恢复后,立即停用,长期用药会给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再比如说保健品安全,现在很多人青睐于保健品,越来越多的假冒伪劣的保健品也出现了。在选择时一定要谨慎,可以多咨询医师的意见,不要盲目选用。加强对养生的认识,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定可以防止病从口入。
本文标题:病从口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4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