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外国电影史一、电影的诞生名词解释1.视觉暂留原理——对电影活动影像生成原理的生理学解释,认为以每秒16画格或24画格的速度连续呈现的画面之所以使人产生运动的幻觉,是因为人看到的影像暂时滞留在视网膜上,不会立即消失。19世纪初问世的“幻盘”和“诡盘”就是依据视觉暂留原理发明的电影雏形。2.卢米埃尔兄弟——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他们首先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作品的内容,也是更为努力地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代表作:《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3.乔治·梅里爱---法国演员、导演、摄影师。被誉为戏剧电影之父。1896年,梅里爱发现了“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使其走上了一条与卢米埃尔截然不同的创作道路。他采用“魔术照相”的手法,创造了慢动作、快动作、倒拍、多次曝光、叠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从一个舞台特技专家变成了一个电影特技专家。他把电影引向了戏剧的道路。系统地将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应用到电影上来,形成了他“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他的影片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人们所说的“乐队指挥的视点”。这是固定不变的最佳观众席的视点。梅里爱对电影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并为电影创立了大部分技术手法。他的作品有《圣女贞德》《月球旅行记》等。4.布莱顿学派----1900年左右出现的英国电影团体。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摄影师们,在爱迪生“电影视镜”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并于世纪初相继步入影坛。他们使用自己的机器,凭借过去拍摄静物照片的工作经验,开始了电影的创作实践。他们主张像卢米埃尔那样,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断”,而不是像梅里爱那样,局限于传统的艺术观念,记录戏剧舞台的表现形式,从而拍摄出世纪初最富有想象力的一批影片。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在“我把世界摆在你的眼前”口号下,逐渐形成了创作倾向较为一致的创作群体,即被称之为“布赖顿学派”。代表人物有斯密士和威廉孙。其首创了特技摄影,使用叠印法拍摄了大量魔术影片;此外还首创了简单的蒙太奇,第一次使用了特写。代表作有《科西嘉弟兄》《祖母的放大镜》《在华教会被袭记》。二、电影叙事形式的发展名词解释1.格里菲斯----美国电影导演,是世界公认的电影艺术奠基人。他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形成一套较为完美的电影叙事语言,使电影的基本构成单位自场景进行到镜头,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力.使电影摆脱了戏剧附庸的地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他对电影划时代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两部巨片中。三、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先锋派---20世纪20年代以后,主要在法国和德国兴起的一种电影运动,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极大影响,它的重要特点是反传统叙事结构而强调纯视觉性。也有人称之为纯电影、抽象电影或整体电影。先锋派电影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的纯视觉影片。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都为短片。先锋派电影以法国和德国为策源地,影响遍及整个欧洲。主要包括: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先锋派运动作为一次艺术运动,许多实验性影片在表演手法,镜头技巧等方面的探索,对电影艺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也有人把20年代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爱森斯坦的电影也称为先锋电影,但他们的电影具有革命目的和倾向,与德、法的先锋派电影性质不同。2.法国印象派----20世纪20年代路易•德吕克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他们所拍摄的电影展现了一种对画面美的迷恋以及一种强烈的心理探索的兴趣。法国20年代的这场艺术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明显的不同。前期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主要集中于对光的认识;而1925年以后,则倾向于抽象化。所以将1925年以前的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称为“印象派”,而将1925年以后的法国学派称为先锋派。不过,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理论上提出“上镜头性”概念,试图通过纯粹的电影艺术语言来振兴法国电影。代表作阿贝尔•冈斯《车轮》、杰•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等。3.印象主义----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欧美乃至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摒弃了从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主要的印象主义画家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等。法国印象派电影则路易·德吕克带领下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路易·德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有阿贝尔·冈斯的《车轮》(1922)、路易·德吕克的《狂热》、杰尔曼·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等。4.德吕克---德吕克是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的真正领袖。电影导演和理论家。他并没有完全继承卡努杜的观点,他不只强调电影的艺术性,他还认为电影是一种工业,一种商业。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反对玩弄光的把戏,提倡“言之有物”。主张影片的艺术性必须顾及观众的观赏水平,他强调照明的作用.指出剪接对于叙事风格和内心描述的重要性,。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上镜头性”(“上照相性”)。在创作中,代表作品有《狂热》、《流浪女》以及为杜拉克导演的《西班牙的节日》编剧。5.超现实主义电影----现代电影的一种运动,1920年兴起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潜意识的种种状态。超现实主义电影把文学上的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承袭了这一创作主张的倡导者安德烈-布莱东的原则,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梦境的重要意义、不协调的形象对列的情绪力量和对个人快感的执着追求。一度成为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后来又成为美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的重要一翼。代表作布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眩晕》《西北偏北》等。6.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以多角度来描写事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事物最完整的形象。通过碎裂、变形、分解,打破传统的焦点透视法解析成几何形状重新组合。受到塞尚、野兽派、原始艺术等影响,毕加索《亚威农少女》被认为是第一幅包含了立体主义因素的作品。毕加索作品还有《格尔尼卡》用破碎的几何从形态上呈现了战争的残酷。7.完整电影(纯电影)---法国先锋派理论家杜拉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理论主张,纯电影风格要求电影完全摆脱故事情节,摆脱舞台剧影响,而单纯以运动,包括各种线条和形状的变化来触发现赏者的情绪。例如杜拉克说“纯电影”是“摆脱其他艺术的束缚,摆脱各种主题、各种表演而独立存在的”,它要“让画面来主宰一切,避免那种无法专用画面来表现的东西”,“让画面的威力单独起作用并且让这种威力压倒影片的其他东西”。8.视觉主义(视觉交响乐)---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主张。强调“视觉第一”,反对电影叙述故事和运用戏剧动作。首先由德吕克提出,由杜拉克加以发展并具体提出以下五点:①.借助于艺术表现手段传达某一运动应由其节奏提示;②.节奏本身和运动发展乃是构成电影剧作基础的两个敏感元素;③.电影作品应排斥任何异己的美学而发展自身的美学;④.电影动作应该就像是生活;⑤.电影动作不应局限于人物,应该走出表现人物关系的范围,而进入自然和梦的王国。视觉主义与杜拉克自己提出的“完整电影”同属于一种无情节的“纯电影”理论。9.抽象电影---抽象电影是一种通过影片的剪辑、视觉技巧、声音性质、色彩形状以及韵律设计等,来表达意念,给人一种自由自在、不拘形式感觉的电影。把绘画和音乐上的抽象主义应用于电影创作的一种非形象化性质的电影。发源于20年代的欧洲先锋派电影,并成为其主要倾向之一。抽象主义电影是受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出现的,这些现代主义艺术主要是指当时绘画和诗歌领域盛行的一些诸如达达主义、未来主义、立体主义等。法国和德国是抽象主义的发源地,但二者却表现出很大的区别,前者更注重浪漫,后者态度相对认真一些。10.抽象主义---又称抽象表现主义或抽象派。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作品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的情感。它是第一个由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认为艺术是抽象的,且主要是即兴创作的。从技巧上说,抽象派的最重要的前身通常是超现实主义。抽象派的画作也往往具有反叛的,无秩序的,超脱于虚无的特异感觉。代表人物主要有杰克逊·波洛克、罗伯特·马瑟韦尔、弗朗兹·克兰、阿德·莱因哈特、莫里斯·路易斯、康定斯基等11.达达主义---(09、12、13)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艺术流派的一种。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达达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等等。这场运动的诞生是对野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种抗议。达达主义运动影响了后来的一些文艺流派,包括超现实主义和激浪派。12.德国表现主义电影----1919到1924年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创作的电影流派。它力图通过不自然的形式和极度失真变形的世界形象,来强烈表达出人物内心恐惧和焦虑、爱憎的情绪,代表作品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表现主义电影对电影的视觉风格尤其是表现犯罪活动的人物紧张、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3.刘别谦---美国电影导演,生于德国柏林。师从德国戏剧和电影导演莱因·哈特.早年在他导演的喜剧片中充当演员。他的影片中主要冲突往往在性的吸引和个人生活信念一成不变的矛盾中展开.但人物多富有同情心.恢皆有趣。他拍摄了大量迎合公众趣味的浮华喜剧.成为好莱坞的一棵摇钱树。作品有《卡门》(1918)、《杜巴莱夫人》《生死问题》等。14.室内剧----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德国的一种与表现主义电影相对立的电影。其摈弃了表现主义电影中常见的幻想和传说鬼怪和疯子等元素,主要表现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事件。它恪守古典悲剧的三一律,注意对人物的心理刻画,聚焦于强烈紧张的内心情境,但人物性格过于简单,且大多是悲剧结局。人物性格过于简单,代表作《铁道》《除夕之夜》《最卑贱的人》等。15.街道电影----在室内剧影响下出现的一些以街道为主要动作背景的德国影片。克拉考尔在《从卡里加里到希特勒》一书中创造了这个词。表现了社会现实,以一种直接的、不尚虚饰的和客观的风格,简练的演技和力求真实的布景,来反映德国下层平民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德国电影在无声电影末期走向现实主义道路的努力。代表作卡尔•格吕纳《街道》、派勃斯特《没有欢乐的街》、布鲁诺•拉恩《街头惨剧》。16.路易斯·布努埃尔---西班牙国宝级电影导演(1900年2月22日-1983年7月29日)。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大师之一。主要在法国和墨西哥拍摄电影。他导演的电影多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摄影技巧,以反教会和讽刺社会生活中的虚伪为主题。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将超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叙事完美结合,有机地融入进他的32部作品当中,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他导演的电影主要有:《一条安达鲁狗》、《黄金时代》、《维里迪亚纳》等。17.让·维果---法国电影导演。生于巴黎。童年的不幸和家庭的苦难.使他对社会有着切肤的体会和尖锐的批判力,成为法国社会题材电影的开拓者。这位贫病交加、英年早逝的天才,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完成了4部作品。第一部是强烈抨击社会不平等的先锋派纪录
本文标题:外国电影史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55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