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拔罐的操作手法——动画-精心制作
拔罐的操作手法手足显微外科贾丹PPT模板下载:行业PPT模板:节日PPT模板:素材下载:背景图片:图表下载:优秀PPT下载:教程:教程:教程:资料下载:课件下载:范文下载:试卷下载:教案下载:壹贰叁肆伍拔罐的原理与作用拔罐注意事项拔罐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罐的种类拔罐的操作手法壹贰叁肆伍拔罐的原理与作用拔罐注意事项拔罐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罐的种类拔罐的操作手法拔罐的原理负压作用产生负压时,局部组织高度充血,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同时负压可以吸出病处的寒湿瘀毒,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痛、恢复机能的目的。温热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加速体内毒素等废物的排除、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局部耐性及机体抵抗力,通过反射机制而调节全身,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调节作用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能加强大脑皮层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功能,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吞噬作用增强,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衡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其次是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再次提高免疫能力,促进免疫系统活跃与加速淋巴循环,刺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吞噬作用,使皮肤对外界变化的耐受力与敏感性增强,提高防病抗病能力。最后调节肌肉功能,能促进汗腺与皮脂腺分泌,增加关节、肌腱弹性与活动性,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从而解除肌肉疲劳、粘连状态,并防止肌肉萎缩。拔罐的原理与作用拔罐的原理与作用1祛风除湿、温经散寒2活血化淤、消肿止痛3疏经通络、扶正祛邪4拔毒祛浊、培元固本壹贰叁肆伍拔罐的原理与作用拔罐注意事项拔罐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罐的种类拔罐的操作手法拔罐的适应症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伤、扭伤、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痛经、中风偏瘫等。1.内科病感冒、发热、中暑;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面神经麻痹、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呕吐、便秘、胃肠痉挛、慢性阑尾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尿潴留、尿失禁。2.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病症、更年期综合征、乳腺炎。3.儿科病发热、厌食症、腹泻、消化不良、遗尿、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4.外科病疖、疔、痈、疽、丹毒、痔疮、脱肛、虫蛇咬伤。5.皮肤病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白癜风、带状疱疹、养颜美容。6.五官科结膜炎、鼻炎、牙痛、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拔罐的禁忌症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期使用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可用拔罐治疗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愈合;急性关节扭伤者,不可拔罐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在疮疡部位脓未成熟的红、肿、热、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面部疖肿禁忌拔罐孕妇的腰骶及腹部和经期不宜拔罐恶性肿瘤患者、严重水肿患者不宜拔罐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过饥,醉酒,过饱,过度疲劳者、不合作者均不宜拔罐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部及静脉曲张部、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肌肉瘦削、露骨不平、毛发多之处均不宜拔罐壹贰叁肆伍拔罐的原理与作用拔罐注意事项拔罐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罐的种类拔罐的操作手法壹贰叁肆伍拔罐的原理与作用拔罐注意事项拔罐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罐的种类拔罐的操作手法拔罐的原理与作用1明确诊断,准备用物2摆好体位,正确选穴3正确留罐,起罐4观察罐斑明确诊断,准备用物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有无禁忌。根据病情,确定处方治疗盘、火罐数个、95%酒精棉球、血管钳1把、火柴、凡士林油膏摆好体位,正确选穴能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使患者舒适持久;方便术者操作就近拔罐即在病痛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如经气不通所致。在病痛处拔罐,就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地目的。远端拔罐就是在远端病痛处拔罐。这远端部位的选择是以经络循环为依据,刺激经过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经络的远端,以调整经气,治疗疾病。如牙痛拔合谷,胃腹疼痛拔足三里,颈椎疼痛拔足三里等。特殊部位拔罐某些穴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因此,根据病变特点特点来选择拔吸部位。如:大椎,曲池,外关等有退热作用。如治疗发热时,可以在上述部位处拔罐。内关对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如心跳过缓,过急可以选择此穴。正确留罐,起罐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95%的酒精棉球,点燃后伸进罐内,在罐的底部或中部旋转数圈迅速退出,再速将罐扣在需拔罐处,即可吸住,操作动作要快。此方法由于罐内无火,比较安全,是最常用的吸拔方法,但需注意切勿将罐口燃热,以免烫伤皮肤。操作要领站位:拔罐时.操作师站在患者的右边,就左手拿火,右手拿罐;站左边就右手拿火,左手拿罐。闪火法用镊子挟住95%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部绕1~2圈,迅速退出后拔在施术部位。闪火法不受体位限制,吸附力大,较为安全,临床最为常用。将折叠的软质纸卷(或95%乙醇棉球),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本法多用于身体侧面拔罐。投火法取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上置95%乙醇棉球,放在应拔的部位上,点燃后迅速将罐扣上。架火法将直径约为2厘米的95%乙醇棉球,贴在罐内壁中段,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注意棉球上的乙醇量要适中,以免滴下烫伤皮肤。本法多用于侧面横向拔罐。贴棉法1.单罐单罐独用,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部位或压痛点。2.多罐多罐并用,一般用于治疗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病变处肌肉较丰满的疾病,或敏感反应点较多者,可根据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情吸拔数个至10余个。3.闪罐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此法的兴奋作用较为明显,多用于肌肉痿弱、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虚症及中风后遗症等疾病。闪罐法是平补平泻法,主祛风疏筋。4.留罐又称坐罐法,即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此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留罐法是补法,主吸拔阴冷痼寒。不留罐法为泻法。5.走罐亦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板油等润滑剂做为介质,再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在需要拔的部位上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背,大腿等部位。主宣卫驱邪,通经活血。6.药罐(1)煮药罐:将竹罐放在锅里加水煮沸,使用时用卵圆钳倒挟罐底,甩去罐内水,用湿毛巾迅扪罐口,乘热拔在施术部位(2)贮药罐:在抽气罐内事先盛贮一定的药液(约为罐子的2/3-1/2)。然后按抽气罐操作法,抽去空气,使吸在皮肤上。也有用火罐法吸拔在皮肤上的。常用于风湿、哮喘、感冒、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7.针罐:常用于风湿痹痛等病症。①留针拔罐法:选定穴位,针刺至得气,运用一定手法,留针于穴区,再在其上拔罐。②不留针拔罐法。系指针刺后立即去针,或虽留针,但须至取针后,再在该部位拔罐的一种方法。8.刺血拔罐又称刺络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以及热病、痛证、瘀血证等病症。出血量控制在20毫升左右。正确留罐,起罐留罐时间:大罐5~10分钟;小罐10~15分钟。拔罐次数:慢性病可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3~5日。急性病每日2~3次。起罐:起罐时,一般先用一手拿着火罐,另一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气体进入罐内(空气进入不宜太快否则负压骤减容易使患者产生疼痛),即可将罐取下,若罐吸附力过强时切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擦伤皮肤。正确留罐,起罐观察罐斑1、治疗效应:拔罐后一般局部皮肤会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斑,称为罐斑或罐印,此为正常现象,1~2天即自行消退。如局部淤血严重者,不宜在原部位再拔。2、罐印紫黑而黯者:一般表示体内有血淤,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印迹。如印迹数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为主。3、罐印发紫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4、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5、淡紫发白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者,表明此相关内脏虚弱,比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6、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出现。7、罐印呈鲜红散在点的,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提示此穴所属相关的脏腑异常或存在病情。8、走罐或吸拔罐后,没有罐印(或不明显的),或虽有但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的,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轻。9、行罐或坐罐,容易起水泡的,提示湿气较重,若在患部出现较多小水泡时,预示由水湿所致,会有理想的疗效,需要连续的多次拔罐。10、若走罐时出现风团(如急性荨麻疹状),提示为风邪所致,或是过敏性体质。11、随着病情的好转,罐印也会随着减轻,且不易显罐印,可以预示病情的归转。一般来说无病者:颜色多微红,无明显罐斑变化。壹贰叁肆伍拔罐的原理与作用拔罐注意事项拔罐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罐的种类拔罐的操作手法1、拔罐时室内须保持温暖,避免风寒侵袭。2、操作时避免烧灼罐口,仅防烫伤皮肤。同时注意拿稳火,不要把火掉在顾客的身上去了,以免烧伤顾客。3、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骼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火罐容易脱落,均不适用。4、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动作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5、操作时必须动作迅速,准确,注意安全。使用多罐时,罐距不宜太近,以防互相牵拉产生疼痛或脱罐。6、在应用走罐时,罐口应光滑,不宜吸拔过紧,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7、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上碘酒或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注意不要把水泡外皮扯掉(严重者到医院).8、在应用刺血拔罐时,刺血工具要严密消毒,出血量不宜过多,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9、患者如有晕罐现象,应立即起罐,及时做妥善处理。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症状,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取下罐具,将患者仰卧位平放,垫高头部,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重者可针刺人中、合谷并送医院治疗10、留罐的时间根据病情、部位决定,一般留罐10-15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时间,否则可能会起泡。11、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不可硬拉或旋动。起罐后,皮肤局部潮红、瘙痒,不要乱抓,几小时或数日后即可消失。12.拔罐后洗澡易受风.更不用冷水洗澡,体表受凉会感冒.(使毛孔收缩),所
本文标题:拔罐的操作手法——动画-精心制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5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