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郭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萨特简介萨特出生于法国1924年,萨特就读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专攻哲学。1943年发表《存在于虚无》,成为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1945年创办了《现代》杂志1946年以后,萨特的思想开始向左转,开始信奉马克思主义,但他不参加共产党,只是做马克思主义的同路人,集中力量把二者相结合。1960年,发表了他的另一部哲学巨作《辩证理性批判》,在这本著作中构建了他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60年代后期,萨特成为西方激进主义新左派的代表人物196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拒绝领奖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存在主义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哲学思潮之一,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二战以后对许多阶层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哲学运动。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开始确立存在主义的哲学形式开始到萨特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这枝人类哲学史上的无名之花终于在人们的心目中生根发芽,并含苞待放的向人们展示它最好的一面。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萨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很大的变化,原因是:他在经济上独立了,并且对政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在战俘营中所受到的遭遇以及对纳粹政府和维希政府统治下的生活的强烈不满,促使他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要改变现状和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就必须积极的参加反抗压迫的斗争。因此,他以《现代》杂志为阵地,开始大量的宣传存在主义,他在二战后仅有一部著作问世即《辩证理性批判》。在这部著作中他全面阐述了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并有意识的向社会领域延伸。存在主义哲学的自由理论自由的理论前提萨特的存在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的自由的绝对性,强调人必须自己选择自己的本质规定性而不应该是上帝赋予的。“上帝”在西方社会的历史传统中是一个占据文化重心的文化符号,他构成了作为西方文化重要来源之一的希伯来精神之一。上帝的重要性是因为他规定了西方文化中的道德、价值以及各种规范的尺度和标准。萨特在这里提出“上帝”这个概念无疑是想证明,其实所有的这些标准都不是上帝提前在人类没有产生之前就事先确立的,而是人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萨特认为:上帝并不是万能的,上帝的形象又何尝不是我们依照人的形象确立的呢?虽然,阿奎那曾经用古希腊的理性主义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也离不开上帝。但19世纪末,尼采震撼人心的宣布“上帝死了”,他以震撼人心的方式向那些迷信上帝的人们发起了抨击,这也导致了文化价值坍塌与重建。这就是萨特主张的:存在先于本质。萨特的自由观绝对自由与绝对责任1.个体自由的绝对性。他首先区分了自在与自为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自在的存在应该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没有预设和假定就应该存在;而自为的存在应该是独立于自在的存在之外的一种存在,它以自在存在的存在为前提和依据。2.个体责任的绝对性。在论述完个体自由的绝对性之后,萨特进一步说明了个体选择的自由性,目的是用来论证个体责任的绝对性。因为个体自由是绝对的因而每个的个体的自由选择也是绝对的,不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选择。他强调人的选择不能是不计后果、肆无忌惮的,而应该是有绝对责任加以限定的。萨特的自由观存在主义哲学是一种人道主义萨特主张的人道主义应该是一种直面人的生活困境的人道主义。由于上帝是不存在的,因此个体在进行自由选择的同时,无法避免的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责任,因此人总是处于一种匮乏和有限的状态。因此,个人如果想自由的选择必须先负担起绝对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下次的自由选择顺利进行。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向马克主义过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萨特开始向马克思主义靠拢,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了,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了,人们又躲过了一次毁灭性的劫难,然而当人们津津乐道的时候,一些细心、敏感的哲学家们发现二战后的社会普遍形态不像一战后那么乐观。当第一个原子弹在广岛坠落,人们就意识到原来科技的强大会给世界带来这么大的伤害,因此,人们开始对技术和理性文化产生怀疑,原因是科学技术不是一切,它在带来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世界末日”。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存在主义是对人的空虚、孤独、畏惧、烦恼、无意义、异化等生存状态的强烈控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渴望和平自由的心愿。同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文化精神也在西方有了很深刻的影响。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上面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革命性的精神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因此马克思主义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另外,在当时社会的实践层面上来讲,萨特也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阶级的结合程度是如此的紧密,存在主义哲学的自由理论面向的对象正是工人阶级,所以,萨特开始向马克思主义过渡,开始有意识的把二者相结合。历史人学理论“在17世纪后和20世纪之间,我看到有三个时代可以成为著名的时代:笛卡尔和洛克的时代、康德和黑格尔的时代以及马克思的时代。这三种哲学依次成为任何特殊思想的土壤和任何文化的前景,只要它们表达的历史时代未被超越,它们就不会被超越。”—萨特历史人学理论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中存在的缺陷即存在“人学空场”。萨特想用它的存在主义来弥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空场这样他就找到了二者的结合点,并为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历史人学理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突出问题就是对个体存在价值的忽视,从而导致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僵化。他承认马克思本人并不忽视人,马克思在探讨人的时候都是通过社会实践加以总结出来的,但是当马克思在强调历史进程的必然性和社会运行的总体性的时候,就越来越忽视人的存在,是辩证法成为脱离人类实践活动和主客体统一的空谈。而这一客观化的辩证法就导致了“人学空场”。历史人学理论萨特说:“我们指责当代马克思主义在偶然性方面抛弃了人类生活的一切规定性,并且不保留属于历史整体化的任何东西,只保留有其普遍性的抽象轮廓,结果它完全失去了人的含义。”因此萨特想到用存在主义关于个体自由和价值的理论来填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空场”。其核心是要恢复人的地位,从而建立起一种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历史人学。历史人学理论他所理解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个体实践为基础的历史人学。他认为人只有参与历史活动才叫人,也因此只有在历史领域中创建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才能说明人的重要性。总体性或整体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性,然而正是因为普遍性和整体性的使用,使得马克思主义过分的普遍化导致了人的主体性的缺失,因此他认为当马克思的具体总体化方法在当代马克思主义这里变成了抽象的总体化方法时,个体自由和价值、历史的多元差异的丰富内涵都无法保留了。要解决这一问题,首要一点就是用中介的方法来补充和完善总体化方法,避免模式主义的再现。历史人学理论在讨论完方法论问题后,他又赋予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以真正的内涵即形成关于人的具体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就是历史人学是对人的实践的把握。他说:“人类学的基础是人本身,人并不是作为时间认识的客体,而是作为将认识产生为它的实践的一个契机的实践机构。”萨特已经开始变化了,他对自己早期的一般地、脱离历史条件地强调个体自由和主体选择的做法进行了修正,在他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里面体现了主体的超越性和创造性,并且通过人的实践达到了主客体统一的目的,实现了他的最终的理论构想和思想初衷。
本文标题: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17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