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4影响建筑色彩文化的几个因素
4影响建筑色彩文化的几个因素建筑色彩往往体现出特定的文脉。影响色彩文化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自然环境是指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如水体、大气、天空、植被、山脉等;人文环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地域性、文化性、宗教性和民族性。4.1地域因素建筑色彩的地域性是指特定地区的自然地貌、气候条件、生态物种等对建筑色彩的长期反应和作用而形成的特色特征。人们最开始对色彩的接受和创造是来自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各地区色彩传统的形成往往包含着他们对周围环境色彩的模仿或对某种喜鹊色彩的渴求。各地区的色彩传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保持较稳定的态势,形成独特的色彩文化并代代传承。例如,汉族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的主色调是黄色,因此,千百年来汉族对黄色情有独钟。生活在“世界屋脊”的藏族崇拜神圣的雪山,所以白色是他们眼中至高无上的颜色。但高原寒冷的环境又使他们对火产生亲近的心理,因此红黄等暖色调也深受藏民喜爱。在古埃及,绿色有着重要的意义。古埃及地处沙漠,珍贵的绿色在广袤的沙漠中象征生命。埃及人的母亲河尼罗河更是给古埃及人带来了肥沃的绿州,现代埃及人依然把绿色视为永恒的色彩。色彩文化中还体现自然环境对该地区民族审美趣味形成的影响。例如,日本的自然环境是日本色彩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是一个多山环海的国家,气候温和湿润,四季萦绕的雾霭使美丽的景色朦胧而富于变化。日本的自然景观也大多小巧纤细,平稳而沉静。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人们形成了纤细的感受和朴素的审美趣味。因此,古代日本人一向崇尚自然色和朴素的色彩。在日本建筑中,多采用以接近自然色为主的朴素的色彩,甚至很多部分不上颜色,已显露材料本身的色彩为美。建筑色彩直接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美国FaberBrirren和HarryWalkerHenpner提出了日照时间和色彩喜好的关系理论。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区里,人们喜好暖色调或鲜艳的颜色。如赤道附近地区几乎都对鲜艳的色彩情有独钟。这些地区的建筑外墙多为红色、粉红色、黄色、白色等鲜艳的颜色,内墙多为绿色、青绿色等冷色系的颜色。希腊爱琴海上的星罗棋布的岛屿,四季普照明媚的阳光,空气清澈,孕育了美丽的白墙建筑,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景观。日照时间较少,雨季多的地区人们一般喜欢使用暖色和灰色系的颜色。这类地区的建筑外墙一般使用绿色、蓝色和灰色系的颜色。比如,中国江南水乡雨季较长,总是烟雨朦胧,建筑多以白墙青瓦为主的朴素色调,几乎没有什么鲜艳灿烂的颜色。气温不同的地区建筑色彩也会有所区别。热带地区生物生长周期短,变化比较多,在这种环境下长期居住的人容易接受多边的色彩。而长期生活在寒带的人们,对自然变化的节奏感觉会相应迟钝些,生活习惯的节奏也会相对缓慢,所以偏爱柔和统一的色调。一般来说,严寒地区的建筑色彩以暖色调为主,炎热地区以冷色调为主,建筑色彩在这里起到调节色彩心理温度的作用。如阿拉伯地区的建筑,多偏蓝绿色,给人安静清凉的感觉。另外,地域性建筑色彩还与该地区的土壤、石头、木材等建筑材料有关。欧洲的石文化,亚洲国家的木文化,黄河流域的土文化等都是地域资源所孕育的文化。其建筑色彩文化也就是这些建筑资源的颜色为基础所衍生的。比如,意大利Umbria地区盛产粉红色的石头,所以此地区建筑多以粉红色或类似的暖色调材料建造。4.2文化因素建筑色彩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色彩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反应出人的生命与意识发展的历史进程。史前人类在几百年之前,就已随着昼夜交替和生命的更迭,产生了感受明暗和色彩的感觉机能。原始色彩活动最常见的为黑、白和红色。蒙蒙混沌,黑白始分。人类对色彩的认知不约而同地都是从象征光明的白和象征夜晚的黑开始的,而红色则是人和动物血液的色彩。原始人在战争或狩猎中发现,人或动物一旦失去了红色的血液,便很快失去了生命。所以,我们在非洲、欧洲、亚洲的许多史前遗址中都发现了原始人类在墓葬中把红色的铁矿分洒在死者的周围,最早的原始饰物染色也多使用红色。而现代的澳洲土著人,至今仍保留着用鲜血和矿物质颜料来画身的习惯。人类使用色彩的同一,其实源自人类色彩原始的同一。这种色彩本能使人类形成过程中产生了最基本的色彩潜能,使人类进行色彩创造具有内在潜力和永恒的动力。哲学思维对色彩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从东西方的总体思维方式对比,西方文化偏好开放性性思维,色彩选择上更倾向于丰富鲜艳的色彩。而东方文化强调内敛、自省和感悟,因此色彩选择相对内向、素雅。具体到某一文化内部,哲学主流与色彩文化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相呼应的。比如,构成中国文化主脉的儒道两家对中国的色彩文化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儒家以“仁”为核心出发,竭力用“礼”规范社会,色彩也成为礼制规范的一部分。儒家将红、黄、青、白、黑定为正色,由此形成中国传统的五色体系。道家则坚持“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回归原始混沌。因此在色彩观念上,他们认为“五色令人目盲”,原始的黑色成为道家最为推崇的色彩。色彩本身是没有含义的,但中国历代统治者都赋予色彩以等级的礼制要求。如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基本上是建材的原始本色,几乎没有人为加工。自春秋起,建筑色彩常常为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所左右,具有一定的等级意义。在周代,红色为天子专用,宫殿的柱、墙、台基和某些用具都要涂成红色。《礼记》中就规定了不同等级的建筑中柱子的用色“……品官房舍门窗户牖不得用丹漆。……六品至九品厅堂梁栋只用粉青饰之。……公侯以下……梁栋许画五彩杂花,柱用素油,门用黑饰,官员住屋,中梁贴金,二品以上官,正屋得立望兽,余不得擅用”等等。至汉代,官殿与官署亦大多为红色,但除上述五正色外,人们还在建筑中用几种色彩相互对比或穿插,并对构成的图案予以明确定义: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镤,五彩谓之绣。到南北朝、隋、唐时的宫殿、庙宇、府第则多用白墙、红柱,或在柱、枋、斗拱上绘有各种彩画,屋顶覆以灰瓦、黑瓦及少数琉璃瓦,并有意使背脊和瓦采用不同颜色。宋、金时期的宫殿建筑则逐步开始使用白石台基,红墙、红柱、洪门窗、黄绿各色的琉璃屋顶,并在檐下绘上金、青、绿等色的彩画。建筑色彩的等级要求到明代时已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理论:⑴宫殿屋顶的色彩以黄色琉璃瓦最为尊贵,为帝王特准的建筑(如孔庙)所专用;⑵宫殿一下如坛庙、王府、寺观按等级分别用黄绿混合、绿色、绿灰混合;⑶民居等级最低,只能用灰色陶瓦;⑷主要建筑的殿身、强身可用红色,次要的建筑的木结构可用绿色,民居、园林应杂用红、绿、棕、黑等色。清代基本沿用前制,皇宫周围的一些重要建筑主要采用红色,屋顶则呈现绿色,而其他的北京民间建筑颜色大多是灰色。色彩还常常与日期、方位等相对应。如泰国用颜色表示一周内的日期:红色代表星期天、黄色代表星期一,然后依次是粉红色、绿色、橙色、淡紫色、紫红色。有的泰国人还按日期穿不同色彩的衣服。在美国也有以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十二个月份,并用黑、黄、青、灰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这与我国古代“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百、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的说法有相同之处,当然,具体方位在不同地区和民族,所对应的颜色有所区别。西方传统艺术重再现。东方传统色彩表现重感情和意象,色彩中包含自省和感悟的成分更多,这种色彩表现意在直达人类精神的深层层面。在中国的文人画中,这种意象观念使当时的艺术家选择最原始的颜色——黑、白,色彩在这里主要并非再现物体本身,而更多具有一种精神性意象,形成了中国国画中特有的“水墨为上”的审美趣味。相比而言,西方传统色彩表现的主流是关注美与真的统一,色彩表现中带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属于色彩模仿物象的范畴。在西方艺术史上可以看到,自古希腊开始到印象主义,欧洲古代色彩表现主要在再现色彩感觉方面为主导的方向上发展。从审美文化史看,离开了色彩就无从审视视觉艺术。以色彩为线索,我们可以看到视觉艺术发展的轨迹。西方的色彩象征源于古埃及,他们最开始偏好以白色为主的单纯颜色。古埃及色彩文化对古希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古希腊保留了古埃及白、黑、红、蓝色等主要象征色彩。如帕提农神庙的主色为白色,古希腊盛期在建筑上部的浮雕纹样,曾被涂以红色、金色和蓝色。古罗马帝国前期的色彩主要倾向于在白色与黑色的基础上有节制地使用红、黄、绿、淡紫几种颜色。如这个时期规模宏大的万神庙的科林斯柱头用白色大理石,而柱身使用的是暗红色的花岗岩。在古罗马帝国后期,随着古典精神的衰落和基督教的兴起,形成了新的色彩文化。后来,基督教给欧洲带去了以红色为主的多彩世界,渐渐形成了以基督教为主的欧洲文化圈的色彩倾向。如当时哥特式教堂的色彩艺术发展中,形成了建筑的外部以红、橙、绿、土黄、黑、白为主;内部色彩以金色、黑色、红色、藏青色、胭脂红等为主,这都与基督教的色彩象征有关。接下来300年的文艺复兴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再现精细色彩的丰富和能力,“空气透视法”的发现及油画技法的成熟都使色彩再现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民喜爱丰富而强烈的色彩,当时佛罗伦萨不论建筑外部和室内装饰、人们的衣着都以华丽鲜明的色彩味美。到了19世纪,借助牛顿的光谱色原理,用最新鲜的颜色捕捉瞬间印象的印象派画家又创造了一次艺术史上的色彩革命。色彩作为艺术表现的一个领域,与艺术的其他领域总是存在着相互交融、彼此影响的关系。我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除了建筑形体所造成的音乐感以外,色彩与音乐存在着不仅是精神上而且还有物理上必然联系。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俄国作曲家史克里亚宾就试图在他的第五交响曲表达一个“音乐与色彩水乳交融”构想。他还精确地罗列曲调、每秒振动次数和色彩的对应表。史克里雅宾的第五交响曲中曲调、每秒振动次数和色彩的对应表曲调每秒振动次数色彩C调256次红色升C调277次紫色D调298次黄色升D调319次森林的钢铁之光E调341次珍珠白和月光的闪烁F调362次暗红色升F调383次水蓝色G调405次偏玫瑰红的橙色A调447次绿色B调490次珍珠蓝然而这个对应表后来得到抽象绘画的创始人——康丁斯基的青睐,并将它作为其绘画理论的根据。他指出我们不仅能从音乐中“听见”颜色,并且也能从色彩中“看到”声音:黄色具有一种特殊能力,可以愈“升”愈高,达到眼睛和精神所无法忍受的高度,如同愈吹愈高的小喇叭会变得愈来愈“尖锐”,刺痛耳朵和精神。蓝色具有完全相反的能力,会“降到”无限深,以其雄伟的第因而发出亨迪(前蓝色)、大提琴(沈蓝色)、低音提琴的音色;而在手风琴的深度里,你同样会“看到”蓝色的深度。绿色非常平衡,相对于小提琴中段和渐细的音色。而红色(朱砂色)运用技巧时,可以给与强烈鼓声的印象。有人说,建筑是一部石头写成的历史书。建筑色彩中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我们从建筑的外观用色及内部装饰的色彩中,看到了人类色彩本能,时代特点、艺术样式、政治影响、哲学倾向等各方面的痕迹。4.3宗教因素宗教对人类的色彩倾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色彩崇尚,如佛教崇尚黄和白,道教崇尚和黄,伊斯兰教崇尚白。即使是同种宗教,不同的派别也会存在不同的色彩崇拜,如藏族佛教中宁玛派崇尚红、嗝举派崇尚白、格鲁派崇尚黄等。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等各种信仰所呈现出来的色彩文化也可谓五彩缤纷。如土家、白族等因白虎图腾而崇尚白;彝、拉祜、阿昌等族因白虎图腾而崇尚黑;哈尼族由于红石头和黑石头的创世传说,所以常以红色头饰和黑色头饰为美;基诺族的崇尚白与女祖先阿嫫小白密切相关。从古埃及时代开始,埃及人、美索不达米亚人、波斯人和欧洲许多民族都继承着人类原始时代就开始奉行的太阳的崇拜。例如,古埃及认为白色是象征太阳神的神圣的颜色。古埃及壁画中诸神的服色常为白色,可以推断当时世俗生活中人们的服色也以白色为基调。在墓葬中,白色作为神秘的颜色经常被用来包缠遗骸或用于陪葬品的涂色。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传播最广的宗教之一。基督教色彩以其宗教的象征性,成为西方中世纪色彩文化的主流。在基督教的色彩观念中,金色和白色象征着上帝和天国的光彩,是至高无上的色彩。白色意味着光明、灵魂和纯洁;红色是表示圣爱的色彩(在殉道者纪念日,红色意味着基督的血);蓝色由于本质的透明性,在基督教中象征着宁静;紫色被基督教认为是极色的象征,是至高无上的上帝圣服的颜色,在神
本文标题:4影响建筑色彩文化的几个因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22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