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第8章 运输业务管理 课件
第八章运输业务管理第一节运输成本管理第二节运输价格管理第三节运输绩效管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握运输成本的构成,了解运输价格的形成因素与制定策略,掌握运输绩效评价的指标与方法。能力目标通过实训,能够为运输产品(服务)制订合适的价格,能够对运输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第一节运输成本管理二、运输的特点一、运输成本的构成三、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四、运输成本的控制一、运输成本的构成1、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是指与每一次运输直接相关的费用,它与运输里程和运输量成正比。因此,只有在运输工具投入运营时才会产生可变成本。可变成本包括与承运人运输每一票货物有关的直接费用,它通常按照每公里或每单位重量的费用来衡量。这类成本还包括劳动成本、燃料费用和维修保养费用等。一、运输成本的构成2、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运输里程和运输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这类成本在短期内不发生变化,但又必须得到补偿。它一般包括各种设施设备费用、投资、保险和税收等。此外,企业的运输端点站、运输设施、运输工具、信息系统的设立和购置等方面的费用也属于固定成本。一、运输成本的构成3、联合成本联合成本是指决定提供某种特定的运输服务所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费用。例如,当承运人决定装载一卡车的货物从A地运往B地时,卡车从B地返回A地的费用是不可避免的,这部分费用为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可以从最初决定的由A地到B地的运输中得到补偿,也可以通过寻求回程货物运输,由回程货物运价给予补偿。联合成本对运输收费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承运人索要的运价中必须包括隐含的联合成本,它的确定要考虑托运人有无适当的回程货,或者这种回程运输费用由原先的托运人来弥补。一、运输成本的构成4、公共成本公共成本是指承运人代表所有的托运人或某个分市场的托运人支付的费用。公共成本(如端点站、路桥费或管理部门收取的费用)通常是按照装运处理的数量分摊给托运人,因此,它具有一般管理费用的特征。二、运输成本的特点1、铁路运输成本构成特点一是“与运量无关”的成本费用(指线路、通信设备、大型建筑物等的使用和维护费用,以及管理人员工资等)占铁路运输成本比重高达50%左右,所以,规模经济对于降低铁路运输成本十分重要;二是始发和终到作业费用约占运输成本的18%,所以运距较短时,铁路运输的平均成本较高。我国铁路运输平均运距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6年铁路运输的平均运距分别为514km、705km、767km和762km,这意味着铁路运输平均成本具有逐年下降的可能。二、运输成本的特点2、水路运输成本构成特点水路运输成本构成具有高可变成本和低固定成本特征。大自然提供了航道,水运企业不必自己投资建设运营线路,而且航道的维护、改善和管理一般由政府负责,水运企业在使用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时支付相应的使用费,如船闸费、港口费等,这些费用与运量直接相关。所以,水路运输的可变成本较高。二、运输成本的特点3、公路运输成本构成特点公路运输成本构成具有较高的可变成本和较低的固定成本特征。公路运输使用的公路大多为公共投资,公路运输企业对车站的投资也比较少,所以其固定成本较低。公路运输成本的大部分属于日常运行支出,即燃油、工资和维修费用等组成的可变成本。因此,规模经济的长期效益对公路运输企业来说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路运输成本构成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始发费和中转费较低。由于公路运输一般均是直达运输,无中转费用,而始发和终到作业费占运输成本的比例比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的低得多。二、运输成本的特点4、航空运输成本构成特点航空运输成本构成具有低可变成本和高固定成本的特征。一般来说,航空运输成本中40%是可变成本,60%是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之所以比较高,主要是因为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价值昂贵。航空运输的固定成本包括保险费、飞机大修费、员工基本工资、高价周转件摊销等。可变成本包括煤油消耗费用、飞机维修费、飞机津贴补助费、飞机起降服务费、进近指挥费和航路费等。因此,规模经济对航空运输成本的影响非常大。航空运输成本主要取决于飞机类型、载重量及其利用率。机型先进、载重量大、利用率高,则航空公司运输成本就低;反之,成本就高。二、运输成本的特点5、管道运输成本构成分析与铁路运输相似,管道运输的固定成本比较高,而可变成本比较低。管道业需要铺设管道和建设沿线泵站及终端站,且管道运输自动化程度高,它的人工开支很小。这些都使得管道业的固定成本要高于可变成本,因此,管道运输业具有较为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三、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1、运送距离2、载货量3、货物的疏密度4、装载性能5、装卸搬运的难易程度6、货物的易损性7、市场因素四、运输成本的控制1、合理选择运输方式2、拥有适当数量的车辆3、优化仓库布局4、实施集运策略5、推行直运战略6、采用“四就”直拨运输7、提高装载量第二节运输价格管理二、运输价格的结构、种类与形式一、运输价格及其特点三、影响运输价格的因素四、制定运输价格的方法一、运输价格及特点1.运价只有销售价格一种形式。2.运价与运输距离或路线有密切的关系。3.运价具有比较复杂的比价关系。4.货物运价是商品销售价格的组成部分。二、运输价格的结构、种类与形式1.按距离别的差别运价结构。(1)均衡里程运价(2)递远递减运价里程运价结构的变形形式:(1)邮票式运价结构(2)基点式运价结构(3)成组式运价结构(一)运价结构二、运输价格的结构、种类与形式2.按线路别的差别运价结构指按运输线路或航线不同分别确定的货物运价体系。按线路别的差别运价也称为线路运价或航线运价,它被广泛使用于国际海运和航空货物运输中,在部分公路运输中也有应用。(一)运价结构二、运输价格的结构、种类与形式3.按货种别的差别运价结构按货种别的差别运价结构是指对承运的不同货物制定高低不等的运价。采用这种运价结构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同种类货物由于本身性质的差异而决定了它们运输成本的差异,同时按照运价政策和运输供求的需要,个别货物的运价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一)运价结构二、运输价格的结构、种类与形式1.按运输货物的不同种类划分。运价可分为普通货物运价、危险货物运价、冷藏货物运价、集装箱货物运价等。其中,在普通货物运价中,一般又按其不同的运输条件和货物本身价值高低等因素划分若干等级。例如,我国沿海、长江等航区将货物划分为10个等级;铁路《货物运价分类表》中将货物分为23类246项,共规定17个运价号等。(二)运价种类二、运输价格的结构、种类与形式2.以运输货物的批量大小划分。运价一般分为整批货物运价和零担货物运价两种,并规定后者价格高于前者。例如,沿海、长江航区凡满30t的货物以整批货物计价;一次托运未满30t的则以零担货物计价,后者价格高于前者20%。(二)运价种类二、运输价格的结构、种类与形式3.按不同运输方式划分。运价可以分为公路运价、铁路运价、水运运价、航空运价、管道运价等。公路运价在各地区按不同货种、不同运输条件和不同运输距离分别由市场形成;铁路运价除少数线路外均实行全国统一运价,并按不同货种、不同运距分别制定;水路运价包括内河运价、沿海运价和远洋运价,其中远洋运价包括班轮运价、航次租船运价和油轮运价等,而内河运价和沿海运价则是根据不同航区、不同货种、不同运输距离制定;航空运价要先区分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然后按不同航线,并考虑货物种类和批量大小等因素分别制定;管道运价主要按不同管道运输线输送不同货种而分别制定。(二)运价种类二、运输价格的结构、种类与形式4.按运输货物的联运方式划分。联运运价按联运起、迄点不同,可分为国内联运和国际联运两大类。5.按运价适用的地区划分。运价包括适用于国际运输线路、航线的国际运价,适用于国内运输的国内运价和适用于某一地区的地方运价等。(二)运价种类二、运输价格的结构、种类与形式6.按运价适用的范围划分。运价包括普通运价、特定运价和优待运价等。普通运价是运价的基本形式特定运价是普通运价的补充形式,适用于指定的货物、指定的流向或指定的线路或航线等,比普通运价水平较高或较低,以实现对某种运输的鼓励或限制优待运价属于优惠性运价,适用于有专门用途的货物和回空运输的货物等。(二)运价种类二、运输价格的结构、种类与形式7.按运价的管理方式划分。运价包括:国家定价(如国家对国有铁路运输的运价,抢险救灾运输的运价以及航空运输中的公布运价)国家指导价(如交通部直属企业计划内货物运输实行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上述两种情况以外的情况均实行市场调节价)。(二)运价种类二、运输价格的结构、种类与形式1.公路运价的形式(1)计程运价(2)计时运价(3)长途运价(4)短途运价(5)加成运价(三)运价的形式二、运输价格的结构、种类与形式2.铁路运价的形式(1)普通运价(2)特定运价(3)浮动运价(4)地方铁路运价(5)新路新价(三)运价的形式二、运输价格的结构、种类与形式3.水运运价的形式。(1)我国水运运价的形式主要有:①里程运价②航线运价③联运运价(2)国际水运运价的形式主要有:①班轮运价②航次租船运价③国际油船运价(三)运价的形式二、运输价格的结构、种类与形式4.航空运价的形式。国际航空运价和国内航空运价。其中国际航空运价按所运输货物的性质划分,又可分为普通货物运价、指定商品运价、等级运价和集装箱货物运价协议运价、公布直达运价和非公布直达运价5.管道运价的形式。我国管道货物运价按不同管道运输线输送不同货种分别制定。目前输送的货种为石油类(原油或成品油)、压缩气体(天然气和燃化气体)、水浆(矿砂和煤粉)等。(三)运价的形式三、影响运输价格的因素影响运价的因素主要有运输成本、盈利水平、运输供求关系、运输市场结构模式、国家有关经济政策、物价总水平以及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等。三、影响运输价格的因素1.运输成本在正常情况下,运输企业为能抵偿运输成本并能扩大再生产,要求运价不低于运输成本。因此,运输成本便成为形成运价的重要因素和最低界限。三、影响运输价格的因素2.盈利水平K=(C+V)+H∑M————∑H三、影响运输价格的因素3.运输供求关系运输供给和需求对运输市场价格的调节,通常是由于供应与需求数量的此消彼长而导致市场价格的随之波动。当市场上提供的运输能力大于市场上的运输需求时,会出现一部分运能过剩,导致运输市场价格的下降,反之,当运输需求大于市场上所能提供的运力运能时,运价则会上升。三、影响运输价格的因素4.运输市场结构模式。(1)完全竞争运输市场。(2)完全垄断运输市场。(3)垄断竞争运输市场(4)寡头垄断运输市场三、影响运输价格的因素5.国家有关经济政策运价是国家综合价格体系和国家宏观价格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政府管制的公共价格。在不同时期,国家有不同的运价政策,以此来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鼓励或限制某种商品的生产或消费,合理配置资源。这说明运价的决定机制不仅有经济性、市场性,而且也有行政性、政策性,从各国的情况看,运价的调整一般要经政府的批准或认可。三、影响运输价格的因素6.物价总水平运输要保持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运价应当与物价总水平保持一致,这也是运价可变的基本经济规律。例如,我国铁路客货运输曾于1982年、1983年、l985年、1989年、1990年、1992年和1995年进行了多次调整,基本上与同期物价总水平的上涨保持同步,提高幅度也与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接近。三、影响运输价格的因素7.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影响运价水平的竞争因素有:运输速度,货物的完好程度,以及是否能实现“门到门”运输等。例如:若相同起讫地的货物运输可采用两种不同运输方式进行,此时运输速度较慢的那一种运输方式只能采用较低的运价。这是因为,就货主而言,它增加了流动资金的占用和因货物逾期、丧失市场机会而造成的市场销售损失。与运输速度较快的那一种运输方式相比,其理论降价幅度为上述两项费用之和。四、制定运输价格的方法(一)定价原则1.运价的制定应当能够促进工农业生产和运输业的发展。2.运价必须以运输价值为基础。3.运价要充分考虑货物的负担能力。4.运价的制定要兼顾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四、制定运输价格的方法(二)定价方法1.成本导
本文标题:第8章 运输业务管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25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