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第三章商品储存业务管理
第三章商品储存业务管理第一节商品储存业务管理概述第二节商品验收与入库第三节商品出库与发运第四节商品在库盘点与呆废物资管理案例第一节物资定义与分类(略)第二节物资管理体系及职责(略)第三节物资管理原则及主要手续(略)第四节物资采购管理(略)第五节物资仓储管理第六节物资调拨管理(略)第七节物资管理手段(略)第一节商品储存业务管理概述一、商品储存业务管理的意义和内容二、商品储存业务管理的原则一、商品储存业务管理的意义和内容(1)有利于准确及时地为生产和销售提供商品供给,确保生产和销售的正常进行。(2)有利于保证商品质量,减少损耗,降低产品成本。(3)有利于合理储备,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4)有利于确保商品储存安全,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成果。(4)有利于确保商品储存安全,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图3-1商品储存业务流程二、商品储存业务管理的原则(一)商品仓储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储存业务的具体原则(三)“5S”管理(一)商品仓储存在的主要问题(1)物品堆放不整齐,通道被阻塞。(2)无区位标识,查找物品较困难。(3)物品或包装箱上无物品名称、编码标识。(4)堆放物品无安全意识,存在隐患。(5)呆废物品未即时处理。(6)需退回供方的不合格品未即时退回。(7)发料未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8)账实不符。(9)记账方法不正确。(10)仓库无采购订单,未按订单要求收货。(11)物料编码不正确或无编码。(12)未按时盘点。(13)仓库资料保留不善。(二)储存业务的具体原则(1)仓管员应依物料之特性、体积、重量、数量,分库、分类、分区存放。(2)仓库人员应绘制仓库平面图,标明各类商品存放位置,并贴于明显处。(3)各类商品应堆放整齐,标识清楚。(4)已验收商品、待验收商品和不合格商品应分区存放,并标识清楚。(5)每月应核对物料账,遇有账实不符,应及时追查原因,经公司负责人核准后方可调整。(6)仓库应设置相应的消防设备和报警装置。(7)仓库内应随时保持清洁、干燥和通风。(8)易燃易爆商品应与其他商品隔离保管,并于明显处标示“严禁烟火”。(9)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火源、电源管理,做好防火、防汛、防盗、防虫、防潮等工作。(1)“三化”:仓库规范化、存放系列化、养护经常化。(2)“三保”:保质、保量、保安全。(3)“三清”:材料清、规格清、数量清。(二)储存业务的具体原则(4)“两齐”:库区整齐、工位整齐。(5)“三一致”:账、物、卡一致。(6)“五防”:防火、防潮、防盗、防虫、防变形。(三)“5S”管理(1)整理:明确区分要与不要,将要的留下来,不要的清除掉。(2)整顿:把需要的商品以合理的方式分类摆放,并明确标识,以利准确、快速地查找取用,减少混料、错发的现象。(3)清扫:在整理整顿后,要进行彻底打扫干净,杜绝污染源。(4)清洁:一种状态,是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结果。(5)素养:养成遵守规定的好习惯。第二节商品验收与入库一、商品接运二、商品检验与验收一、商品接运(一)商品接运概述(二)商品接运管理(一)商品接运概述•商品接运可在车站、码头、仓库或专用线进行。商品到达仓库之后,仓库人员首先应进行验单,检查随商品同时到达的货单。按照货单开列的收货单位、货物名称、规格、数量以及交货日期等项内容,与商品的各项标志逐项进行核对。在验单过程中应注意,如果发现错送,应当拒收退回。对于一时无法退回的商品,必须在清点后另行存放,并且要及时记录待以后处理。如果核对无误,可进行卸载。•商品进入仓库,卸载可以分为人工和机械两种情况。在大型仓库里一般使用装卸机械进行,例如叉车、吊车、输送带等。在装卸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轻搬轻放,保证商品的安全无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在卸载的同时按照商品的保管要求将不同收货单位或不同品种的商品分别堆放,为商品入库作准备。(二)商品接运管理1.车站、码头接货2.专用线接车3.仓库自行接货4.库内接货1.车站、码头接货•(1)提货人员对所提取的商品应了解其品名、型号、特性和一般保管知识、装卸搬运注意事项等。在提货前应做好接运货物的准备工作,例如准备好装卸运输工具,腾出存放商品的场地等。提货人员在到货前,应主动了解到货时间和交货情况,根据到货多少,组织装卸人员、机具和车辆,按时前往提货。•(2)提货时应根据运单以及有关资料详细核对品名、规格、数量,并要注意商品外观,查看包装、封印是否完好,有无沾污、受潮、水渍、油渍等。若有疑点或货物与货单不符,应当场要求运输部门检查。对短缺损坏情况,凡属运输部门方面责任的,应作商务记录,属于其他方面责任需要运输部门证明的应做出普通记录,由运输员签字注意记录内容与实际情况要相符合。•(3)在短途运输中,要做到不混不乱,避免碰坏损失。危险品应按照危险品搬运规定办理。•(4)商品到库后,提货员应与保管员密切配合,尽量做到提货、运输、验收、入库、堆码一条龙作业,从而缩短入库验收时间,并办理内部交接手续。2.专用线接车•(1)接到专用线到货通知后,应立即确定卸货货位,力求缩短场内搬运距离;组织好卸车所需要的机械、人员以及有关资料,作好卸车准备。•(2)车皮到达后,引导对位,进行检查。看车皮封闭情况是否良好(卡车、车窗、铅封、苫布等有无异状);根据运单和有关资料核对到货品名、规格、标志并清点件数;检查包装是否有损坏或有无散包;检查是否有进水、受潮或其他损坏现象。在检查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请运输部门派员复查,作出普通或商务记录,记录内容应与实际情况相符,以便交涉。•(3)卸车时要注意为商品验收和入库保管提供便利条件,分清车号、品名、规格,不混不乱;保证包装完好,不碰坏,不压伤,更不得自行打开包装。应根据商品的性质合理堆放,以免混淆。卸车后在商品上应标明车号和卸车日期。•(4)编制卸车记录,记明卸车货位规格、数量,连同有关证件和资料,尽快向保管员交待清楚,办好内部交接手续。3.仓库自行接货•(1)仓库受货主委托直接到供货单位提货时,应将这种接货与出验工作结合起来同时进行。•(2)仓库应根据提货通知,了解所提货物的性能、规格、数量,准备好提货所需的机械、工具、人员,在供方当场检验质量、清点数量,并做好验收记录,将接货与验收合并一次完成4.库内接货存货单位或供货单位将商品直接接运送到仓库储存时,应由保管员或验收人员直接与送货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当面验收并做好记录。若有差错,应填写记录,由进货人员签字证明,据此向有关部门提出索赔。二、商品检验与验收(一)验收的作用(二)验收工作的要求(三)验收作业流程及其内容(四)商品验收方式(五)验收中发现问题的处理(六)商品的检查(一)验收的作用所有到库商品,必须在入库前进行验收,只有在验收合格后方算正式入库。这种必要性体现在:一方面,各种到库商品来源复杂、渠道繁多,从结束其生产过程到进入仓库前,经过了一系列储运环节,由于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其质量和数量可能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另一方面,各类商品虽然在出厂前都经过了检验,但有时也会出现失误,造成错检或漏检,使一些不合格商品按合格商品交货。(二)验收工作的要求1.及时2.准确3.严格4.经济1.及时到库商品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验收。这是因为,商品虽然到库,但是未经过验收的商品不算入库入账,不能供应给用料单位。只有及时验收,尽快提出检验报告,才能保证商品尽快入库,满足用料单位需要,加快商品和资金周转。同时,商品的托收承付和索赔都有一定的期限,如果验收时发现商品不合规定要求,要提出退货、换货或赔偿等要求,均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否则供方或责任方不再承担责任。2.准确验收的各项数据或检验报告必须准确无误。验收的目的是要弄清商品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实际情况,验收不准确,就失去了意义。而且,不准确的验收还会给人假象,造成错误的判断,引起保管工作的混乱,严重者还可以危及营运安全。3.严格仓库有关各方都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商品验收工作。验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企业利益,也关系到以后各项仓储业务的顺利开展,因此,仓库领导应高度重视验收工作,直接参与人员更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对待这项工作。4.经济多数情况下,商品验收不但需要检验设备和验收人员,而且需要装卸搬运机具和设备以及相应工种工人的配合。这就要求各工种密切协作,合理组织调配人员与设备,以节省作业费用。此外,验收工作中,尽可能保护原包装、减少或避免破坏性试验,也是提高作业经济性的有效手段。(三)验收作业流程及其内容1.验收准备2.核对凭证3.实物检验1.验收准备•验收准备大致包括以下内容:•(1)人员准备。安排好负责质量验收的技术人员或用料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合数量验收的装卸搬运人员。•(2)资料准备。收集并熟悉待验商品的有关文件,例如技术标准、订货合同等。•(3)器具准备。准备好验收用的检验工具,例如衡器、量具等,并校验准确。•(4)货位准备。确定验收入库时存放的货位,计算和准备堆码所需的苫垫材料。•(5)设备准备。大批量商品的数量验收,必须要有装卸搬运机械的配合,应做好设备的调用。2.核对凭证•入库商品必须具备下列凭证:①入库通知单和订货合同副本,这是仓库接受商品的凭证。②供货单位提供的材质证明书、装箱单、磅码单、发货明细表等。③商品承运单位提供的运单。若商品在入库前发现残损情况,还要有承运部门提供的货运记录或普通记录,作为向责任方交涉的依据。•核对凭证,也就是将上述凭证加以整理,全面核对。入库通知单、订货合同要与供货单位提供的所有凭证逐一核对,相符后才可进行下一步实物检验。3.实物检验所谓实物检验,就是根据入库单和有关技术资料对实物进行数量和质量检验。(四)商品验收方式•商品验收方式分为全验和抽验。•在进行数量和外观验收时一般要求全验。在质量验收中,当批量小、规格复杂、包装不整齐或要求严格验收时可以采用全验。全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是可以保证验收的质量。当批量大、规格和包装整齐、存货单位的信誉较高,或验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抽验的方式。商品质量和储运管理水平的提高、数理统计方法的发展,为抽验方式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理论依据。•商品验收方式和有关程序应该由货方和库方共同协商,并通过协议在合同中加以明确规定。(五)验收中发现问题的处理(1)凡验收中发现问题等待处理的商品,应该单独存放,妥善保管,防止混杂、丢失、损坏。(2)数量短缺在规定磅差范围内的,可按原数入账,凡超过规定磅差范围的,应查对核实,做成验收记录和磅码单交主管部门会同货主向供货单位交涉。(3)凡质量不符合规定时,应及时向供货单位办理退货、换货交涉,或征得供货单位同意代为修理,或在不影响使用前提下降价处理。(4)证件未到或不齐时,应及时向供货单位索取,到库商品应作为待检验商品堆放在待验区,待证件到齐后再进行验收。(5)凡属承运部门造成的商品数量短少或外观包装严重残损等,应凭接运提货时索取的“货运记录”向承运部门索赔。(6)凡价格不符,供方多收部分应予拒付,少收部分经过检查核对后,应主动联系,及时更正。(六)商品的检查1.检查内容2.检查方法3.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1.检查内容•(1)质量检查。检查在库商品质量有无变化,包括受潮、沾污、锈蚀、发霉、干裂、虫蛀、鼠咬,甚至变质等情况;检查有无超过保管期限和长期积压现象;检查技术证件是否齐全,是否证物相符,必要时还要进行技术检验。•(2)数量检查。检查商品的数量是否准确;检查账卡的记载是否准确,核对账实是否一致。•(3)保管条件检查。检查堆码是否合理稳固,库房是否漏水,场地是否积水,门窗通风是否良好,库内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库房内外是否清洁卫生,保管条件是否与各种商品的保管要求相符合等。•(4)计量器具检查。检查计量器具和工具,如钢卷尺、磅秤等是否准确,使用和养护是否合理。检查时要用标准件核验。•(5)安全检查。检查各种安全措施和消防设备、器材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检查建筑物是否损坏而影响商品储存等。2.检查方法•检查方法分为以下三种:•(1)日常性检查。日常性检查是指保管员每日上下班时,对所管商品的安全情况、保管状况、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库房和货场的清洁整齐程度等进行的检查
本文标题:第三章商品储存业务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2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