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贷款业务贷款业务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挥信用中介职能,按一定利率将资金出借给资金需求者,并约定期限归还的经济行为。贷款业务是中小金融机构资产业务的主体,也是中小金融机构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虚假授信、冒名贷款、贷款诈骗、违法发放贷款、收贷不入账、账外经营是贷款业务领域的主要案件风险。一般贷款业务贷款业务的一般流程为:信用等级评定→统一授信→贷款申请与受理→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签订贷款合同→审核提款条件→贷款发放与支付→贷后管理→贷款收回。一、信用等级评定、统一授信1.主要风险特点(1)客户评级资料。(2)评级结果调整。(3)授信。2.风险表现(1)客户提供虚假评级资料、财务报表,骗取授信。(2)银行﹙信用社﹚工作人员和外部人员串通,人为调整评级结果。(3)授信工作人员未按有关规定实行关系人回避,影响评级的真实性。(4)未按规定对关联企业、集团客户实施统一授信,导致借款人通过多头开户、多头贷款、相互担保,造成对关联企业、集团客户授信失控,套取银行(信用社)信贷资资金。一般贷款流程3.防控措施(1)严格审核企业财务报表,加强与财政、税务及工商部门的联系,定期将信用等级评定、统一授信贷款申请与受理贷前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议审批签订贷款合同贷款发放贷款支付贷后管理贷款回收信贷资料归档保管贷款人本人面签审核批文、贷款条件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与有关部门进行核对,确定其合法性、完整性和真实性。(2)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关系人回避制度,相关人员不得参与对关系人的评级、授信。(3)对单一客户提供的贷款、承兑、贴现、信用证等表内外业务要全部纳入授信范围,实行综合授信管理。(4)中小金融机构对辖内同一法人客户的授信,由法人客户所在地分支机构一家办理,避免多头授信。(5)对关联企业、集团客户加强统一授信管理。二、贷款申请与审理1.主要风险特点(1)客户身份。(2)贷款申请资料.2.风险表现(1)不具备借款主体资格的法人类客户与银行(信用社)相关人员互相勾结,伪造资料,受理借款用途不合规、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不合法、借款人没有合法的还款来源、借款人有重大不良行为记录等不符合贷款条件借款人的贷款申请。(2)银行(信用社)经办人员按照机构负责人授意,受理不具备借款主体资格的法人类客户贷款申请。(3)受理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贷款用途不明确不合法、借款人不具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贷款申请的数额和期限不合理、借款人信用状况差、有重大不良信用记录的个人贷款申请。(4)银行(信用社)工作人员本人或与他人勾结,伪造资料,或假冒他人名义办理贷款申请。3.防控措施(1)严格按照规定对申请贷款的条件进行审核,对不具备贷款主体资格、提供虚假资料、生产经营和贷款用途不合法、还款来源不足或不具备还款能力、具有不良信用记录等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不得受理。(2)对内部人员介绍特别是领导介绍(授意)受理的贷款应登记留存记录。对明显违规,抵制无效的,银行(信用社)经办人员要向上级机构或监管部门报告。三、贷前调查1.主要风险特点(1)借款人及担保人的主体资格。(2)法定代表人和经营管理团队的资信情况。(3)贷款的真实用途。(4)借款人还款来源及还款能力。(5)担保人的担保能力。(6)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还款与担保意愿。(7)中介机构等出具的相关文件资料。2.风险表现(1)借款人和担保人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经营范围超过法定注册登记的范围,经营期限超过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期限,未进行年检登记,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可撤销。(2)借款人从事特许经营行业,但未取得特许经营行业许可或伪造特许经营许可证,导致借款人不具备贷款条件获取信贷资金。(3)调查人员与借款人内外勾结,编造虚假信贷资料或对发现的重大问题故意隐瞒不报,导致借款人非法获取信贷资金。(4)借款人虚构贷款用途骗取信贷资金。(5)担保人无代偿能力或代偿意愿。(6)评估机构出具虚假评估报告。(7)借款人不良信用记录未被揭示。(8)具有关联关系的集团客户在多家金融机构多头取得贷款,以及相互提供保证担保,导致贷款担保虚化。3.防控措施(1)贷前调查应配备专职调查人员,坚持双人实地调查,属关系人的应予以回避。(2)信贷调查人员应准确了解借款人信息,真实反映借款人真实情况,调查人员要对贷前调查的真实性负责。(3)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或其他渠道查询借款人、担保人、共同还款责任人(配偶)以及关联企业的信用记录。全面了解借款人、担保人目前的负债和对外担保情况,掌握借款人、担保人授信履约能力和现状,了解掌握集团客户在多家金融机构多头融资和交叉担保情况。(4)通过查阅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对客户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情况进行分析,对账账、账表、账实进行核对,调查其生产经营的合法性、收入来源的稳定性,了解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充足,核实担保人的担保能力。(5)将企业是否入兼并(被兼并)、合资、分立、重大诉讼、破产等事项,列入调查内容。(6)对内部人员介绍特别是领导授意受理的贷款应严格调查程序。特别关注贷款企业法人及股东、高管人员的社会关系和资信状况,防止违规向关系人发放贷款或发放借、冒名贷款。四、发呆审查1.主主要风险特点(1)审查和调查岗位设置(2)审查程序(3)贷款资料和调查报告(4)风险评估2.风险表现(1)调查和审查工作为同一个人员完成(2)审查人员按照他人授意进行审查或隐瞒审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3)与客户串通,向有关审批人提供虚假审查报告。(4)风险评估没有真实反映贷款风险。(5)审查通过不具有主体资格、基本要素不全、不符合信贷政策以及信贷风险突出的贷款业务。3.防控措施(1)落实审贷分离,单独设立贷款审查岗位,形成有效岗位制约。(2)信贷审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查内容和不同信贷业务审查的具体要求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查,明确提出审查意见和防范风险及控制措施,对审查内容真实性、合法合规性负责。(3)对审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疑点,必须进行换人核实调查,予以确认并详细说明。五.贷款审批1.主要风险特点(1)审批人员。(2)审批程序。(3)审批权限。(4)审批意见。2.风险表现(1)贷款审查(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贷审会)构成不符合制度规定。(2)未经审贷会审议直接审批贷款,或逆程序审批贷款。(3)参加贷款审批会议人员未达到规定人数审批通过贷款。(4)越权或变相超越权限审批贷款。(5)审批会审议通过不符合贷款条件、信贷政策或明显化整为零的贷款。(6)审批人擅自审批发放须经贷审会审议而未审议的贷款。(7)审批人强行审批发放贷审会未通过的贷款。(8)贷审会成员审议意见不明确,审议记录不留存,致使责任不清。(9)指使、暗示审贷会成员审批通过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款。3.防控措施(1)严格授权管理制度,各级机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严禁越权或变相越权审批贷款业务。(2)审贷会要按照规定程序审批贷款,严禁逆程序、缺程序或简化程序审批贷款。坚持集体审批原则,参会的审批会成员必须签署明确的意见及理由。(3)审贷会人员结构、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审批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严禁接受他人暗示或授意、暗示他人支持不符合条件的贷款审批。(4)严禁审批违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或明令限控行业企业的贷款,严禁办理审贷会没有审议通过或未经审议的信贷业务。(5)上级信贷管理部门和稽核监督检查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对贷审会会议记录进行查阅,对贷款审议不尽职、违规审批贷款的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六、签订贷款合同1.主要风险(1)合同主体(2)合同文本(3)合同要素(4)合同签订地点(5)审批意见的落实2.风险表现(1)不执行、未落实审批意见,或擅自变更审批条件发放贷款。(2)合同主体不真实,合同签订的当事人非实际借款人和担保人。(3)各类申请书、合同、通知书、清单、协议等实用不规范,或内容填写不齐全、不准确或签字不真实。(4)合同文本使用错误。(5)非格式化文字未经法律部门审查,存在歧义或瑕疵。(6)合同文本签字、签章不合法。(7)主从合同之间无法律关系。(8)合同当事人未在规定的银行(信用社)营业场所当面签署。3.防控措施(1)审审批通过的贷款,承贷单位要认真执行审批意见,落实各项提款条件和风险控制措施后方可签署合同。(2)在制定合同文本时,要充分考虑其风险控制,严格按照合法合规、公平公正,要素齐全、权责分明,通俗易懂、确保安全。方便适用、符合实际的原则,在律师或其他法律专业人士的协助下拟定、修改和完善。(3)要根据具体信贷业务的特点选择合同文本。借款人为自然人的,适用自然人客户类合同文本。合同文本的填写应当符合以下要求:①统一设计编号规则,避免编号重复或混乱,确保借款合同和担保凭证、展期协议和借款合同之间的对应。②合同各方当事人必须使用法定称谓,不得使用简称、绰号或化名等。③合同内容填写必须严谨、周密,当事人协商后作出选择和填充,凡是未选择和填充的空白栏都应以斜线划去,不得留有空白,避免产生歧义。④合同内容应当使用钢笔、签字笔填写或使用打印机打印,不得使用铅笔填写。(4)合同签订需要补充条款的,应当严格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5)合同签订必须在规定的银行(信用社)营业场所,由银行(信用社)工作人员和借款人、保证人、抵押人、共有人、质押人的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在合同上签字、盖章,核对预留印签,确保签订的合同真实、有效。七、贷款发放1.主要风险(1)贷款手续核实。(2)审批意见落实。(3)借款凭证签发。2.风险表现(1)不按规定审核办理贷款发放手续,直接发放贷款。(2)贷款审批意见为落实,发放贷款。(3)借款凭证非借款人本人签字,形成借、冒名贷款。3.防控措施(1)应设立独立放款管理部门或岗位,对提交的提款申请要认真进行审核,逐项审查提款条件的落实情况,主要包括担保权利、贷款合同、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用途、信贷状况、支付方式、贷后管理等。(2)要认真执行审批意见,落实各项提款条件和风险控制措施后方可发放贷款。(3)借款凭证必须由借款人本人到营业场所面签。银行(信用社)经办人员认真核实对借款人身份及身份证件。八、贷款支付1.主要风险(1)借款人身份。(2)借款人账户管理。(3)支付方式。2风险表现(1)借款人与信贷资金的实际使用人不一致,形成借、冒名贷款。(2)借款人未按规定开立结算账户,直接将贷款资金以现金的方式提出,或转入其他账户。(3)未按规定采用委托支付,或自主支付方式未对借款人的资金使用进行监控,未要求借款人提供相关商务合同及交易对手证明材料3.防控措施(1)根据信贷合同生效时间,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支付手续。分批支付的,必须由借款人本人依据合同约定的用款计划到贷款机构办理手续,属委托人办理的必须核实其委托有效身份。(2)贷款资金必须转入借款人账户,采用承托机构受托支付的,贷款资金通过借款人账户支付结付给借款人交易对手。借款人自主支付的,贷款资金转入借款人在承贷机构开立的结算账户。(3)承贷机构应根据借款合同约定,对信贷资金的支付进行管理与控制。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贷款人应在贷款资金发放前,核实借款人相关交易资料和凭证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条件,将贷款资金按约定支付给借款人交易对手。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的,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定期报告或告知贷款资金支付情况,并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贷款支付是否符合约定用途,并应做好有关细节的认定记录。九、贷后管理1.主要风险特点(1)资金流向。(2)风险与警。(3)档案管理2.风险表现(1)信贷资金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挪作他用。(2)对借款人、担保人财务状况、信贷状况和经营状况的恶化早期预警信号没有进行有效识别及报告,对发现的风险预警信号未及时提出风险化解方案。(3)信贷人员不尽职尽责,对贷款未进行贷后检查,对借款人恶意骗贷,套取银行资金行为没有及时发现。(4)信贷人员与借款人员相互串通,由借款人提前在贷后检查表签章,伪造贷后检查记录,造成信贷资金失控。(5)信贷档案没有集中管理或管理不规范,导致信贷档案缺失、损毁或失窃。3.防控措施(1)做好贷
本文标题:贷款业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37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