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王璐[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66、67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68页的“想想做做”。[教材分析]教材编排了一道例题,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从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上抽象出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认识直角标注符号,从而逐步认识直角。并将抽象出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让学生正确感知直角。接着指导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直角,并通过比较折出的角和直尺上直角的大小来地出结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接着学会利用已有的直角判断其他角是不是直角。同时能够找出身边的直角,并学会画出不同位置的直角。最后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认识“锐角”和“钝角”。[学情分析]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的继续学习,学生主要是利用前一节课学习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来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打算从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注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两方面入手,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得到新的发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脑中形成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但当角的大小相差不大时学生可能还很难区分,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通过折折、拼拼、比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2.使学生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够在比较直角大小的过程中体验到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会画直角,判断直角、锐角、钝角。[教学准备]一副三角板;不规则纸一张;方格纸和白纸若干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直角1、初步感知,建立表象⑴找出正方形中的角。提问:这张纸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找出上面的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提问:还记得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根据学生回答,师在黑板上画角。)提问:谁愿意到前面来指出正方形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⑵借助多媒体抽象出角指出:像这样的角是直角。提问:这个正方形上还有直角吗?⑶继续引导学生从手工纸袋和三角尺上找直角。(多媒体演示:从这两个物体上抽象出角)说明:上面的三个角都是直角。并介绍直角符号。[设计意图:角是一个平面图形,角的概念的引入和建立从现实的生活空间出发,从学生周围的实物出发,让学生从熟悉的具体图形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2、动手操作,深化感知⑴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直角,你能用这张纸来折出一个直角吗?(出示不规则纸片)⑵让学生尝试折一折。⑶教师演示将一张不规则的纸对折再对折的方法。⑷比较直角的大小①同桌比较折出的两个直角的大小后,交流比较的结果。②师生比较折出的两个直角的大小后,指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③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⑸欣赏不同位置的直角。(指名说说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得出:直角的位置不同,但都是直角。3、练一练:⑴比一比,找一找。①动手操作: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与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②追问:你觉得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怎样做呢?③让学生用初步掌握的方法找一找教室里其他物体某一平面上的直角。(活动结束后交流比较方法,引导学生如果没有纸还可以使用什么工具去测量直角。)[在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我设计了“找角”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出更多的直角,既可以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⑵创造角拼角:①同桌合作用两把一样的三角尺拼出一个直角。(完成后集体交流拼法,并指名来验证是否是直角)②同桌继续合作用另外两把同样的三角尺再拼一拼。画角:①给学生提供一张方格纸和一张白纸,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尝试画一个直角。②交流:说说你选的是什么工具,你又是如何来画直角的[设计意图:皮亚杰曾说过: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表象、几何模型,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直角后,引导学生折直角、画直角来加深对直角的认识,让学生学生在“画”、“做”直角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深刻的体验,这不仅是动手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像、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在脑中形成概念的本质。]二、认识锐角和钝角1、直观比较,描述概念⑴过渡:我们认识了直角,还能折出直角,拼出直角,画出直角,看来直角真是无处不在,就连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也能组成不同的角。(出示第67页例题中的三个钟面图)⑵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判断出它们中哪一个是直角,哪一个角比直角小,哪一个角比直角大吗?⑶分组活动: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与每个钟面上的角进行比较,得出:第一个角是直角,第二个角比直角小,第三个角比直角大。⑷介绍:比直角小的这个角是锐角;第三个角比直角大,这个角是钝角。(钝角比直角大)⑸出示活动角,转一个直角,这是什么角?请你用活动角也转一个直角。用活动角转一个锐角,锐角比直角怎样?回到直角,转一个钝角,钝角比直角怎样?说说怎样的角是锐角,怎样的角是钝角?2、练一练:⑴完成“想想做做”第四题:判断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先独立判断,再交流。)⑵完成“想想做做”第五题:找直角,并标出直角符号。①先独立判断;②集体交流标注情况。③追问: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在自己身边再找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并看一看,比一比。⑶找角。过渡:角真是无处不在,如果它们藏在图形里你们还能够把它们找出来吗?(多媒体演示,指名找角)三、欣赏“美角”过渡:如果我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我们会发现到处都有角,在运动场上,角还能带给我们力与美的震撼呢。(多媒体演示,)[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直角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直角的美感,感受数学之美。]四、总结回顾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五、课后延伸找一找生活中存在的直角。[板书设计]认识直角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锐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钝角比直角大[教学反思]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利用前一节课学习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来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形状的实物,从具体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再指出在实物上找出来的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出示了不同位置摆放的直角的图形,指明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找角”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出更多的直角,既可以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直角的比较形象的认识,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皮亚杰曾说过: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表象、几何模型,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直角后,我引导学生通过折直角、画直角来加深对直角的认识,让学生学生在“画”、“做”直角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深刻的体验,这不仅是动手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像、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在脑中形成概念的本质,对直角的概念形成深刻的认识。在认识锐角和钝角时,我选择将“钟面”作为教具。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钟和分钟的转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变化,再将这些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建立直观认识,使学生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清晰表象,学会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最后我还安排了“欣赏美角”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角之美,感受到数学之美。整节课我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机会,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开放学生求知探索的空间,而且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把课堂上有限的时空变成了人人参与,个性发展的无限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学生学得轻松、兴趣盎然,又学有所得。本教学设计是在教研室张主任听课点评后的修改稿,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譬如:1、让学生画直角时,我是直接让学生利用给定的材料(三角尺和格子纸)来画直角的,因为操作比较简单机械,所以也就花时不长,简单带过,课后张主任就提出:画直角应是本课的重点,它所反应出的是学生对于直角概念的理解。画直角,应是概念的升华。不应该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工具,这样学生会在脑中形成思维定势。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将“画直角”这一活动设计成一个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画直角的工具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2、在认识锐角和钝角时,我告诉学生,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课后张主任针对“比直角大的叫钝角”这句话提出了异议,他说:“‘比直角大的叫钝角’这句话不够严密,平角比直角大,但它就不叫钝角。可以改成钝角比直角大。”看来以后在备课时,对于这些概念还得好好地琢磨一下它的严密性。
本文标题:《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5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