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对联的起源》教学设计
《对联的起源》教学设计澧县第一完全小学刘红艳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基本特点。2.掌握对联的拟写方法,尝试对对子。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基本特点。教学难点:了解对联的拟写方法,尝试对对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对联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知对联:(一)猜一猜:PPT1小标题附在左上角出示“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这副对联描述的是什么职业?(二)谈一谈:对联是我国文学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充满了智慧和才气,提高了人们的欣赏水平。对联是民族文化里的一颗珍珠,千言万语道不尽,只有走进它,才能深深地感受它的魅力。(三)写一写:PPT出示2(主页面“对联的起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对联的起源》去感受它的魅力吧!请同学们伸出你们写字的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二、读—明起源:对联是怎样起源的呢?还是让我们读读《对联的起源》吧!(一)读一读:自读《对联的起源》,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发展。(二)讲一讲:1.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于对联相关的资料;2.小组派代表分享搜集的资料;3.师补充:PPT3小标题附在左上角桃符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三)看一看:PPT资料展示了解对联的发展: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盛行: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为庆贺开国立业,在除夕时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贴春联一幅。这种把“题桃符”变成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宫廷豪门推广到了百姓门户。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朱元璋微服出行,漫步大街小巷,鉴赏春联。当他发现有一屠户人家因没钱买纸所以没贴春联时,他便命人取来纸墨,当下挥毫,为屠户题下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三、悟—悟特点:同学们,对联里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集中体现了汉语言的独特魅力,想深入的了解对联吗,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对联,去找寻它与众不同的特点吧!(一)读一读:生自读对联,边读边想:从这一幅幅对联中你发现了什么特点?PPT4出示对联:(小标题附在左上角)大地回春,青山绿水,祖国千般美;日暖神州,人寿年丰,幸福万年长。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二)说一说:指名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师小结。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等。概括地说对联必须具备以下特点:PPT5出示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不加标点符号。书写要讲求美观,必须字字对称、行款整齐。张贴时,要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四、诵—诵对联:学习对联,诵读是关键,怎么读呢?自由读,读准确,读流利,读出节奏,读出平仄。(一)诵读:自读,指名读,纠音;(二)赛读:分男女接读上联、下联;(三)背诵:师出上联,生对下联。PPT6出示对联(小标题附在左上角)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宁为玉碎;不作瓦全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重重叠叠山,曲曲折折路;高高下下树,冬冬丁丁泉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五、行—化于行:PPT出示7.8.9(小标题附在左上角)同学们,今天我们知晓了对联的起源,初步感悟了对联的特点,领略了对联的独特魅力,当然,对联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需要同学们继续挖掘并传承和发扬,接下来让我们来小试牛刀———传承经典我能行。(一)猜猜有谁:(PPT7)1.昨夜敲棋寻子路,今朝对镜见颜回(其中有孔子的两个弟子名字)2.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这是一幅挽联,挽的是谁?挽秋瑾)(藏字)3.二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猜猜内中有何人名?)(谐音,鲁肃、狄青)(二)猜猜是什么地方:(PPT8)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偕太守常来问津(桃花源)(三)我会对对子:(ppt9)运用《悯农》中的有关诗句,将上联补充完整。上联:————————,弃之可惜;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本文标题:《对联的起源》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54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