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 第1课《消息二则》ppt优秀课件
1消息二则情境导入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课时目标1.掌握新闻相关知识,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3、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4、培养正义感、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作者档案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文题解说《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极其凝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点明了中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点明了本则新闻的人物和事件。写作背景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后,蒋介石一面玩弄和平阴谋,一面加强长江防线,企图取得喘息时间,重整军备,卷土重来。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双方和谈代表团拟定的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向人民解放军下达了渡江作战命令。解放军部队共100万人于当晚发起渡江战役,在长达500余千米的战线上强渡长江,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生难字词芜(wú)湖摧(cuī)枯拉朽溃(kuì)退诸(zhū)城殷(yīn)家汇签(qiān)订督(dū)战无锡(xī)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阅读课文,标画出消息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标题:。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主体:。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时间:1949年4月20日地点:长江前线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事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渡江战斗……进击中课文解析整体感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填空。第一部分(导语):。第二部分(主体):具体介绍三路军的作战情况,点明渡江战役的意义。2、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简述渡江战役成功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课文解析精研细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发电单位、发电时间和地点。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课文解析精研细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那么是否可融入作者自己的感情呢?可以。渡江人数(百万),渡江区域(1000余华里),渡江结果(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些都体现了渡江气势的雄壮和战线之长,体现了作者的自豪感。课文解析精研细读2、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为什么最后才写东路军?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另外,中路军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3、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评论,评论可分为两方面,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评论中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前者略议,是因为这个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瓦解敌军。至于后论敌军,是为了引出下面对东路军渡江战役的记叙。课文解析精研细读主题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情况,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主题概括《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我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从而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结构图示结构图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导语主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兵力、渡江概况、战线、结果中路军:首战告捷(略)西路军:所向无敌(详)东路军:战绩辉煌(较详)课堂小结《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据逐步推进,直至现在的“进击中”,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语言鲜明、准确,富有感情色彩。通过学习这两则新闻,我们学会了新闻的基本写作知识,大家还要通过写作训练达到熟练运用。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摧枯拉朽:⑵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风平浪静:随堂测试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3.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随堂测试参考答案:1.(1)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2)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2.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3.“不含”指不包括,“均”指“全”,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随堂测试
本文标题:第1课《消息二则》ppt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76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