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 2017年3月深圳数学会评课PPT(曾金荣)
名思教研名师课堂评述&收获分享全国小学数学“跨界与创新: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转型与课程建构”观摩研讨会2017年3月23-25日中国·深圳3月23日上午课程安排3月23日下午课程安排3月24日上午课程安排3月24日下午课程安排3月25日上午课程安排3月25日下午课程安排著名特级教师,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校长,著有《低头找幸福》、《种子课》,《小学数学教师》封面人物。俞正强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1.在“分段”与“种树”的对比中抓住“植树问题”的本质。课伊始,俞老师就说本节课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20米,5米分一段,可以分几段?”学生很快列出算式20÷5=4(段),因为是5米一段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同时用线段图画出平均分的过程。第二个问题是“20米,每5米种一棵树,可以种几棵?”学生也很快说出算式“20÷5+1=5(棵),因为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但是不太能说清楚为什么要加1,于是教师就在线段图上“种树”,帮助学生,理解植树的本质是把“树”种在点子上。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2.在追问与辨析中理解算理,掌握方法。俞老师在带领学生解决这2个问题后,启发学生进行辨析“这两个问题相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学生发现都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又让学生在线段图中画出平均分的结果,在不断地追问中(树种在哪里?),理清了学生的思路,理解了“一段有2个点,二段有3个点,三段有4个点等等”。掌握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3.在类比和枚举中,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在学生研究了“种树问题”后,以“世界上除了把树种在点子上,还有什么人把事情做在点子上,学生想到了很多,例如公交站、火车站、机场,停车场、路灯、烽火台、站岗的士兵等等,一下就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生活情境数学化。”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4.在“模拟剧场”中灵活解决问题。为研究种树问题的特殊情况,教师精心设计了“模拟剧场”环节,让学生小组表演拿树苗去种树,遇到各种问题,例如“路的尽头有一所房子”、“路的两头各有一所房子”、“还可能遇到什么问题”,你们在植树结束后怎样向老师汇报?在巧妙设计的情景剧中形象而深刻地理解了两头不种树、一头种树等特殊情况的解决方法。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5.教给方法,减轻学业负担。俞老师在随后的讲座《课业负担是可以这样减轻的》中,再次以《植树问题》的教学为例,深刻分析了教技巧和教方法的不同,教技巧就是让学生记住植树问题的几个概念“段数”“棵数”,记住三种情况下的计算公式。教方法就是教学生道理,学生不用记概念、记公式,而是回到平均分去。平均分的要素就有“段”与“点”,如“速度×时间=路程、效率×时间=总量”是段的问题,而植树问题就是点的问题,它们本质上都是平均分的问题。所以道理明白了,学生负担也就减轻了。孙德兰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1.特别的选材,特别的设计。孙老师从让学生说明六位数的组成,比较六位数和七位数的大小入手,体会数的意义。接着通过本节课的主要活动——同桌两人轮流抽牌按从低到高依次放入相应的数位格中,结果一位同学抽到了七张牌,另一个同学抽到六张牌,核心问题就此产生“七张牌排出的数一定比六张牌排出的数大吗?”学生诧异,在观察、研究、讨论中发现这两个数中某一个或者两位数位上抽到的是(J、Q、K)需要进位,这样就出现了“六张牌排出的数比七张牌排出的数大”的特殊情况。在比较中理解“满十进一”的计数道理。完全打破了传统地认数教学。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2.温柔的叮咛,亲切的关怀。孙老师来自宝岛台湾,在课堂与众不同的风格便是温柔的声音,对学生亲切的关怀。她用婉转的语调不断提醒同学要抓紧时间研究,要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建议1.注意区分概念,如“数”与“数字”;林文生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林立生教授以理念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学习共同的组建与运行,分享了不少宝贵的策略。1.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精神及其运作的力量。①空间的力量。将坐位排成。小组应该男女同桌,关注性格特征,可以从两人合作开始训练。②静的力量。宁静是学习共同体的基础。③净的力量。干净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④身体的力量。只要学生有问题或有需要,教师就会出现在学生身边。教师要经常坐下来或者蹲下来,眼睛与学生同高,化身为学生观看教室景象。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2.佐腾学关于学习共同体的著作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典。①《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②《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3.学习的策略。①第一分钟发题;②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要有学习的张力;③把题目重点写在背面,写题也答题;④让学困生主动问学优生。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4.宁静五项。①早晨教师在学生面前阅读10分钟;②每一节课都准备1个以上有挑战的问题;③鼓励每一个学生提问,让每一个孩子学会;④增加对学生的关怀;⑤营造轻声细语的课堂。罗鸣亮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罗老师的课智慧、幽默、精致、高效。1.学生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要学近似数。罗老师从与学生谈数开始,班上有多少人?(56人)是一个精确数。学校有多少同学?学生有的说大约一千多,有的说1000-2000人,校长说大约1200人,让多名学生解释校长的话的意思。再与学生聊“中年人的头发大约有10万根”,为什么要用近似数?在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中,学生体会到在不需要用到精确数或者没办法得到精确数以及没到精确数也没有多大价值的情况下我们常常使用近似数。这就是近似数的实用价值,也是我们学习的意义所在。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2.一张摩托车图片“忽悠”了学生一节课。罗老师创设了猜“罗老师所买摩托车价格”的问题情境,每次都有一个巨大的诱饵——送一摩托车图片。学生兴奋、紧张、期待、探索,再加上罗老师幽默而富有激情的语言,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如泉涌。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2.精心设计挑战问题,让学生学会“讲道理”。罗老师将求近似数的过程进行“逆序”教学,即先告知某数的近似数是8000,这个数可能是多少?并设计成有趣的翻牌形式。学生说先翻千位上的牌,问题是“千位上可能是多少呢?”学生说可能是“7或8”,再问“为什么不可能是“5或9”呢?然后罗老师又出“新招”——现在先不翻牌,如果千位是“7”,百位可能是几呢?学生多种猜测并尝试说理,又让学生在数线上找7100至7900这9个整百数所在的位置,惊喜地发现从7500起接近8000,于是产生了四舍五入。≈8000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罗老师翻出了千位,是“8”。问题又来了“那百位可能是几呢?”学生说出多种可能,又在数线上找,发现小于8500的数才接近8000,再次便捷地体验四舍五入法。牌全翻开了,是“8754”,明显是约等9000的,罗老师又说自己摆错了位置,那正确的数是多少呢?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排序,每排一次就说一次道理,每说一次道理,便对“四舍五入”有一次深刻的理解。最后,终于报出正确价格“7854”。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新的问题又产生了“罗老师的大女儿说约等于7900元,对吗?”“罗老师的小女儿说约等于7850元,对吗?”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实际上是四舍五入到不同的数位的思考,巧妙!最后,罗老师没有忘记继续用“图片”忽悠学生:“我的摩托车约等于8000元,进行拍卖,价高者得”,以及“我的摩托车约等于7000元,进行拍卖,价高者得”。通过拍卖,深度思考近似数的取值范围,巧妙!强震球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1.为迁移而教,沟通面积公式与面积本质的联系。什么是面积?我们通常说的是“物体表面或者平面图形的大小”,实际上,面积大小的本质是“包含多少个面积单位”,强老师整节课都围绕这个大问题而设计,在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说一说、想一想的活动中感悟长方形的面积的本质属性,其计算公式自然显现。强老师再将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讨交给学生,学生自然进行方法的迁移,轻松地算出正方形的面积。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2.“阶梯状”的学习探索之旅。本节课,强老师提供给学生的素材指引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呈现“阶梯状”。第一级:铺长和宽分别是3厘米和2厘米的长方形;第二级:铺长和宽分别是4厘米和2厘米的长方形,满铺这两级所需的小正方形是够的;第三级:铺长和宽分别是4厘米和3厘米的长方形;第四级:铺长和宽分别是5厘米和4厘米的长方形,这两级是不够满铺的,但可以铺一行和一列;第五级:铺长和宽分别是15厘米和12厘米的长方形,这一级一行和一列都不够铺,总结前四级经验,自然就产生的测量长与宽并相乘求面积的方法;第六级:想象长30厘米、宽20厘米,长63厘米、宽52厘米怎么摆?此阶梯,就是学生思维生长的阶梯。徐长青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1.“退”的策略。徐老师以魔术引入,提出了大问题“每张纸都撕成4片,能撕成2017片吗?”对于这个难题,学生是茫然的,徐老师请来了华罗庚先生的法宝“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然后带着学生从撕一张纸开始,第一次撕、第二次撕、第三次撕……数、记,1,4,7,10……回头看,发现规律,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1,将此规律运用,解决问题2017减1不是3的倍数,所以是撕不成的。像这样,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是本节课的灵魂,徐老师以撕纸为载体,充分让学生实践、体验、感悟,“退”的思想已深深地烙进学生的心间。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2.文化的传承。徐老师特别注重对文化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在课堂中不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担当、学会传承。他认为,让孩子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是课堂的责任。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思考与建议学生在遇上大问题“每张纸都撕成4片,能撕成2017片吗?”时为什么不会,第一个原因是数太大,一时无法无法想象,第二个原因是教师在魔术中表演的是“每张纸撕成4片”,后来探索规律的前置条件也是“每张纸撕成4片”,实际上是“从第二次开始,是拿出其中的一张纸将其撕成4片,依此类推”,所以建议添加上这个条件。简约:约而简。重于约,而形于简;始于约,而成于简。约:是能力,是内涵;简:是水平,是外延;简约就是复杂性思考后的简单呈现。一区两序三关键,四步五疑七个简;六一八三九个二,教学评价十个yu。数字诀顾志能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1.趣的情境——乐在其中。顾老师带来了特别的素材主角——三只可爱的蜘蛛,它们太可爱了,学生的任务就是描述这些蜘蛛们所在位置,他们兴趣十足,他们的描述由模糊到清楚再到简洁,他们乐在其中。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2.大的问题——创造数学。强老师围绕“小蜘蛛在哪里?”这个大问题展开教学,层层递进,孩子们在观察、思考、交流中寻找方法、优化方法,创造自己的表达方式。小蜘蛛的位置变化与数学思考递进如下:右下角——底边中点——离左下角一点点距离——离左下角近了一点点(但是无法比较准确的描述)在底边等分成若干份,现在可以描述了,1、5、2.5、2——底边2的上方(无法准确描述)用尺子竖式量一量,发现在2的上方1厘米处——5的上方(无法准确描述)用尺子竖式量一量,发现在5的上方3厘米处——“你能在这堵墙上做些什么准备工作,使得我们一爬过去,你就能快速地说出我们的位置呢?”——创造方格与数对。012345601345620134562013452你能在这堵墙上做些什么准备工作,使得我们一爬过去,你就能快速地说出我们的位置呢?0123456432101234564321(3,2)(5,3)(2,1)第1列第2列第1行第2行第3行第4行第3列第4列第5列第6列课堂教研亮点和收获心得分享3.广的视角——体验文化。顾老师为学生介绍了笛卡尔与数对的由来,并带着学生一起研究了队列中的数队,旗谱中的数对。在宽广的视角下,体验数学文化,体验数学价值。笛卡尔(1596-1650年),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用列和行两个数有顺序地表示,不就可以讲清楚蜘蛛的位置了吗?黑:E8(吃K9)白:K7……棋谱用列和行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这种方法在数学中有什么用呢?01234564321•••(2,1)(4,2)(6,
本文标题:2017年3月深圳数学会评课PPT(曾金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7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