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哪些生活中有哪些垃圾;对垃圾怎样分类;了解垃圾的危害。能力目标:知道怎样处理垃圾,并能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弃物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小作品。情感目标:初步形成认真观察、爱惜身边的可用废弃物的习惯,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评论(0)2学情分析我校是一个环境优雅,十分整洁的绿色学校,我就拍下了一些校园整洁的角落。另外,我还拍了校园外一些市民乱丢垃圾的现象,让同学自己对比观看,并发表感想。看过之后,同学们决定要对垃圾的危害与处理做一个探索与研究。因此,我们确定了《实施垃圾分类,变废为宝》这一主题。评论(0)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垃圾有哪些,并能够对垃圾进行分类。难点:怎样处理垃圾,变废为宝,利用一些废弃物制作成小作品。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评论(0)活动1【导入】(一)汇报调查结果,了解垃圾种类1通过课前调查,你们都了解到我们生活中有那些垃圾?(学生说时,教师出示于黑板上)废布易拉罐旧书废电池塑料袋塑料瓶废纸玻璃瓶一次性用品等2同学们调查得真详细,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用录像、图片演示生活中的各种垃圾污染)垃圾对我们有什么危害呢?同学们可以说一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我们做一个总结:(1)污染大气(2)污染水源(3)污染土壤(4)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评论(0)活动2【活动】(二)、展示精巧作品,激发制作欲望过度: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我们要认真做好垃圾的分类回收工作,实现垃圾的循环利用。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四十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一吨废塑料可以回炼600吨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比如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也有许多东西可以制作成小玩具、小装饰,(展示精巧作品和制作视频,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下面让我们来试试:1取出一些废弃物:旧报纸、冰棍棍、树叶、易拉罐、塑料瓶、药盒、废布、乒乓球等(学生可以组为单位带来材料)2请你发挥想象,可以用这些废弃物制作什么小物品呢?(组内讨论,自己思考)3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制作,也可以全组共同制作)锻炼动手(教师要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安动脑能力全,帮助学生进行一些难度较大的制作,并维持纪律。发挥聪明对于速度较慢的学生要进行帮助和提醒。如果有的学生才智,发展个性制作完成,可随时展示,及时表扬。)4活动后展示作品(学生用冰棍棍制作小扇子、小像架;用树叶制作粘贴画;用废布、乒乓球制作小娃娃;用药盒制作家俱;用易拉罐制作玩具;用旧报纸制作各种小制作)同学们的手真巧,原来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变废为宝。5请大家在自己的作品上写上要求大家保护环境的话语。评论(0)活动3【活动】(三)、小组交流讨论,学会分类方法讨论交流:想一想,对于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利用你还有什么好方法?有什么设想?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都得到了什么启发?活动总结: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实行垃圾分类,珍惜能源,变废为宝。1、分组讨论说一说这些垃圾可怎样进行分类、回收和利用?2、汇报(学生分组到前面介绍自己组讨论的结果,用纸做成垃圾桶的形状讲解可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按“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分类按“塑料、玻璃、废纸、和生活垃圾”分类按“可回收、不可回收、可做肥料”分类废布:拼接后给娃娃做衣服,做玩具提高学生的旧书:捐给贫困地区再次使用分析、调查能废纸:回收重新造纸力和想象能力易拉罐:回收再制作铝制品,做玩具废电池:回收食品:做肥料塑料:回收再制作塑料制品玻璃:回收再制作玻璃制品……(学生回答后,教师摆上两个垃圾桶,分别标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签。学生上台将写有垃圾名称的卡片依次分类放入垃圾桶中。)3观察一下我们身边,联系实际说一说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垃圾分类?(学生说一说学校、家里是怎样做的)使学生了解要从身边做起4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实际上,垃圾分类是一个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国外是怎样进行垃圾分类的:(大屏幕演示::瑞典人、加拿大人和英国人倒垃圾时,学习国外先会将玻璃瓶、废旧电池、废铁、废纸等分开。美国人进经验,认在超市设有金属罐回收机,投入空罐后会得到优待券。识到这是一德国专设回收塑料的垃圾桶,法国专设回收玻璃瓶的个全球问题垃圾桶。)评论(0)活动4【活动】(四)、师生共同讨论,制定下阶段目标:总结:我们已经学会了对垃圾进行分类,那么下阶段我们该进行哪些主题活动呢?生汇报。如制定“设计、使用环保垃圾桶”等主题:让学生设计出环保垃圾桶,并真正投入使用,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本文标题:身边的垃圾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8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