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第一单元•提炼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一、提炼主旨主要分两步骤: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和大意2、提炼和概括主旨二、如何提炼主旨:1、注意不同文体的特点:记叙文通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围绕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来表现中心意思;议论文主要通过对某一问题或事件所提出的见解和主张来表现。2、仔细研读全文和寻找关键语句3、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状况4、运用比较的方法提高把握文章主旨的准确性沁园春.雪词的文学常识•1.词: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唐,全盛于宋,由于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后来词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有有人把词称为“诗余”。•2.词牌与词题: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3.词的分阕:不同的词牌,段数、句数、韵律等都不同,多数的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体裁及背景:“沁园春”,词牌名;“长沙”,词的题目。沁园春(qìn)百舸(gě)峥嵘(zhēngróng)廖廓(liáokuò)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è)听诵读、正音思考?听完朗读,从这首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豪迈大气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章法结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上阕起句:铺叙:小结:写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章法结构: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下阕换头:铺叙:结句: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思考:本文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读这首词就要从词的整体抒情形象入手,那么,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我”的形象:立看怅问“独立寒秋图”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在一个深秋的季节,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得无尽遐想……1、开头三句有何作用?(1)交代了时间——寒秋(2)交代了地点——橘子洲头(3)交代了人物—作者(4)作者独立寒秋,面对了滚滚北去的湘江,描摹了一种先声夺人、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为全诗的抒情奠定了大气磅礴、豪情奔放的感情基调。思考:前三句的正常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这里,将“独立”置前,为什么把独立置前了呢?这是用一个“特写”的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显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从而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与联想。这里的“独立寒秋”似乎与晏殊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湘江秋景图”远山层峦迭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火红;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雄鹰敏捷矫健,奋力冲向万里长空;鱼儿轻快自如,在清澈明净的水中游弋。思考:在“寒秋”的氛围中我们一般都会想到屈原“哀秋冬之绪风”,想到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那么,我们之前讲过诗人作这首词时正好南下去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诗人此时“独立”橘子洲头,又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思呢?他是不是也要抒悲秋之情呢?不是,这里明显描写的是一副色彩斑斓豪迈壮丽的秋景图,展现的是诗人阔达的胸襟。思考: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忆人忆事抒情,上阙中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看”字统领的七句直抒胸臆:怅问看万山红遍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层林尽染漫江碧透远眺仰视俯视远景近景高景低景静景动景万类霜天竞自由近观思考:读完之后你觉得上阙有哪些字用的生动传神?染、遍、击、翔①层林尽染拟人手法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②百舸争流③鹰击长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试比较“鹰击长空”与“鹰飞长空”的区别?“击”写出了雄鹰搏击长空的豪迈之情。“飞”则体现不出这种气势。“翔”本用在鸟类,在这里写出了鱼的自由轻快。“游”字则平淡无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试比较“鱼翔浅底”与“鱼游浅底”的区别?④鱼翔浅底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竟自由”,由眼前的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竟自由吗?这实际上是对被压怕人民的一种什么?(号召和呼唤)如同对被压迫的人民说:起来为生存为自由而斗争吧。这时候,诗人蓄积的情感终于爆发为直白的发问。直抒胸臆:怅问•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诗人为什么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中被压迫的人民、蓬勃兴起的各种革命力量,想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命运百感交集而“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提出革命领导权问题,抒写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上阕小结•上阕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与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复习•1.词的基本知识•2.背诵上阕赏析下片峥嵘岁月图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这是一个怎样的群体?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几句形象的概括了当时青年一代雄姿英发的风貌与气概,评论国家大事,把权贵视为粪土,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表明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旺,充满主宰国家命运的壮志豪情。①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②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③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④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⑤1915年9月,诗人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⑥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中流击水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这是一副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赏析这几句话。当年曾经与同学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层层波浪,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只的情形。返回“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设问,巧妙地对“谁主沉浮”的问题作了回答,这样,上下两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运用了象征手法,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表达了作者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思考:•“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中的作用?•承上启下,过度自然。上片故地重游,自然引起下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并且通过回忆,巧妙的回答了上片的提问,可谓衔接巧妙,浑然天成。下阕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领起哪几句?•“忆”,后八句•作者忆什么内容?革命同志、精神风貌、战斗行动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革命同志精神风貌战斗行动{想一想,说一说•“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的大概意思?翻译•这一设问句与上阕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七、总结•1、全文结构图。幻灯片32•2、总结。幻灯片33起句:“看”(写景)山上鱼(俯)天空江中树(远)船(近)鹰(仰)水底“问”:谁主沉浮(述怀)铺叙:小结:换头:铺叙:结句:“携游”所历写文章论国事蔑权贵击中流“忆”(言事)“记”:浪遏飞舟(抒情)“独立”所见文章的主旨•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抒写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作业1、背诵《沁园春·长沙》2、收集毛泽东诗歌进行欣赏
本文标题:《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87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