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形状补间动画
11、《形状补间动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逐帧动画与补间动画在制作工作量及存储空间上的区别。2.知道补间动画的工作原理及分类。3.体验形状补间动画的作用及主要特征。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任意变形工具对选定的图形对象进行形状上的变形。,学会在选定第一帧后,通过属性面板进行形状补间动画的创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会进行简单的形状补问动画的创建。(2)体验形状补间动画的主要特征。2.教学难点。学会在选定第一帧后,通过属性面板进行形状补间动画的创建。课前准备吃西瓜.swf,吃西瓜.fla,吃西瓜l.swf,吃西瓜l.fla,模拟打乒乓球.swf,模拟打乒乓球.fla,圆形变方形.swf,红色变黑色.swf,字母A变字母B.swf。教学总时数1第1教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引导学生欣赏两个内容几乎相同的动画“吃西瓜.swf”和“吃西瓜1.swf’',并从动画的内容和动画文件的大小进行比较。2.引导学生汇报观察结果。3.用Flash打开“吃西瓜.na”和“吃西瓜l.fla”,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动画关键帧的数量及时间轴所呈现内容的区别。4.小结。5.揭题:第11课形状补问动画。二、补间动画分类及形状补间动画特征1.讲授:补间动画可分为形状补问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两类。2.课件出示:形状补间动画也称为“变形动画”,它的作用是生成一个形态到另一个形态的变化。这个形态可以包括形状、大小、位置、颜色等。3.分别演示刚才提及的几个形状补间动画实例,引导学生说出属于哪种形态变化。三、创作《跳动的球》动画1.引导学生先阅读教材第62页~64页“l.创建关键帧”~“4.创建补间动画”之间的内容,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尝试进行《跳动的球》动画制作。2.教师巡视,个别辅导。3.引导学生通过快捷键(Ctrl+Enter)测试已完成的动画。4.分别转播几位同学的作品,引导学生说出不正确的原因。(1)感觉不出小球在移动。(2)感觉不出小球在形变。(3)从圆形小球到椭圆小球的形变是很突然的,感觉不出连贯性。5.分别请几位同学帮忙改正错误,转播其操作过程。6.小结。7.引导同学改正错误,并完成教材第64页“步骤5”和第65页“步骤6”的内容。8.展示评价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参与作品评价。四、创作其他的形状补间动画1.播放动画实例:“模拟打乒乓球”、“圆形变方形”、“红色变黑色”、“字母A变字母B”。2.出示任务。任务说明与提示:(1)制作“模拟打乒乓球”动画,可在发送的文件里直接制作,主要是在乒乓球图层中创作乒乓球的形变动画。(2)圆形变方形动画,记住在最后关键帧中先把圆形删除,然后再绘制一个方形。(3)字母A变字母B动画,记住首尾关键帧通过文字工具输入指定的字母需要把字母通过两次CRTL+B打另外,需要在尾关键帧中把形状“A”删除。(4)操作熟练的同学能完成几个动画就完成几个,操作不熟练的同学尽量完成两个动画。(5)要求制作的动画都是形状补间动画。(6)要保存文件。3.发送“模拟打乒乓球.fla”文件到学生机。4.引导学生选择任务,完成任务。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予以必要的提示,并对活动过程予以适当评价。5.展示学生作品,对活动过程及成果进行适当点评。五、总结1.引导学生填写教材第66页的评价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2.总结梳理本课所学,通报学生学习情况。作业设计通过让学生欣赏范例,学会自己分析,制作其他形状补问动画的任务,提高动画制作的技能。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随笔)
本文标题: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形状补间动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491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