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它不仅追溯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演变、发展过程,而且还探索影响这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数学史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数学内容,而且涉及历史学、哲学、文化学、宗教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内容,是一门交叉性学科。纵观数学史的长河中,正是无数数学家不懈的钻研和探索,让数学史这条河流越流越宽,让后代见识到更多的逻辑论证体系,让数学更加的融入生活。数学家描写的数学史上的大事迹泰勒斯•约公元前600年希腊泰勒斯开始了命题的证明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25年?~公元前547年?,此指泰勒斯的鼎盛年,下同)是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约公元前625年生于小亚细亚西南海岸的米利都,早年是商人,曾游历巴比伦、埃及等地,学会了古代流传下来的天文和几何知识。泰勒斯创立了爱奥尼亚学派,企图摆脱宗教,通过自然现象去寻求真理。他认为处处有生命和运动,并以水为万物的本源。泰勒斯在埃及时曾利用日影及比例关系算出金字塔的高。泰勒斯最早开始了数学命题的证明,它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在数学史上是一个不寻常的飞跃。•约公元前540年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勾股定理,并导致不可通约量的发现毕达哥拉斯学派亦称“南意大利学派”,是一个集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于一体的组织。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毕达哥拉斯学派斯所创立。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5世纪被迫解散,其成员大多是数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家。它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探讨美的本质的学派。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无论是解说外在物质世界,还是描写内在精神世界,都不能没有数学!最早悟出万事万物背后都有数的法则在起作用的,是生活在2500年前的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出生在爱琴海中的萨摩斯岛(今希腊东部小岛),自幼聪明好学,曾在名师门下学习几何学、自然科学和哲学。以后因为向往东方的智慧,经过万水千山来到巴比伦、印度和埃及(有争议),吸收了阿拉伯文明和印度文明(公元前480年)。毕达哥拉斯•公元前430年希腊安提丰提出穷竭法安提丰是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一位古希腊智者的代表人物,他是柏拉图的同母兄弟。关于他的身平事迹,史书记述不多,而且颇多有争议。《释梦》《论和谐》《论政治家》和《论真理》但留传至今只有《论真理》的残篇两段。公元前480-403古希腊早期十大最伟大的演说家(Atticorators)之一。安提丰是诡辩家和同一时期的苏格拉底经常争论,他活跃在雅典的政治事务中,寡头政治的拥护者安提丰认为自然法就是平等,“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安提丰在研究化圆为方问题时,提出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穷竭圆面积,从而被认为是穷竭法思想的提出者。•约公元前380年希腊柏拉图在雅典创办“学园”,主张通过几何的学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另有其他概念包括: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经济学图表等含义。柏拉图主义(Platonism)是数学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数学哲学观点,它起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此后在西方数学界一直有着或明或暗的柏拉图主义观念,19世纪,它在数学界几乎占了统治地。20世纪初,数学基础三大学派的争议刚趋平息,柏拉图主义观点又成为讨论的热点之一。柏拉图主义的基本观点:数学的对象就是数、量、函数等数学概念,而数学概念作为抽象一般或“共相”是客观存在着的。柏拉图认为它们存在于一个特殊的理念世界里,后世的柏拉图主义者并不接受“理念论”,但也认为数学概念是一种特殊的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们是不依赖于时间、空间和人的思维的永恒的存在。数学家得到新的概念不是创造,而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描述;数学新成果不是发明,而是发现。与之相应的,柏拉图主义认为数学理论的真理性就是客观的由那种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存在决定的,而这种真理性是要靠“心智”经验来理解,靠某种“数学直觉”来认识的,人们只有通过直觉才能达到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数学世界”。•公元前370年希腊欧多克索斯创立比例论•约公元前335年欧多莫斯著《几何学史》欧多克索斯(Eudoxus)约公元前400年生于尼多斯(Cnidus,今土耳其西南部),约公元前347年卒于尼多斯。精通数学、天文学、地理学。他首先引入“量”的概念,将“量”和“数”区别开来。欧多克索斯对数学的第二个贡献是建立了严谨的穷竭法,并用它证明了一些重要的求积定理。•约公元前300年希腊欧几里得著《几何原本》,是用公理法建立演绎数学体系的最早典范亚历山大里亚的欧几里得(希腊文:Ευκλειδης,约公元前330年—前275年),古希腊数学家,被称为“几何之父”。他活跃于托勒密一世(公元前323年-前283年)时期的亚历山大里亚,他最著名的著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提出五大公设,发展欧几里得几何,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欧几里得也写了一些关于透视、圆锥曲线、球面几何学及数论的作品,是几何学的奠基人•公元前287~前212年希腊阿基米德,确定了大量复杂几何图形的面积与体积;给出圆周率的上下界;提出用力学方法推测问题答案,隐含近代积分论思想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大里亚,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多为希腊文手稿。•公元前225年希腊阿波罗尼奥斯著《圆锥曲线论》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usofPerga)约公元前262年生于佩尔格;约公元前190年卒,数学家。他的著作《圆锥曲线论》是古代世界光辉的科学成果,它将圆锥曲线的性质网罗殆尽,几乎使后人没有插足的余地。•约公元250年希腊丢番图著《算术》,处理了大量不定方程问题,并引入一系列缩写符号,是古希腊代数的代表作丢番图(Diophantus)是古希腊亚历山大学后期的重要学者和数学家(约公元246—330年,据推断和计算而知)丢番图是代数学的创始人之一,对算术理论有深入研究,他完全脱离了几何形式,在希腊数学中独树一帜。•约公元263年中国刘徽注解《九章算术》,创割圆术,计算圆周率,证明圆面积公式,推导四面体及四棱锥体积等,包含有极限思想刘徽(约公元225年—295年),汉族,山东临淄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公元410年希腊许帕提娅,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家,曾注释欧几里得、丢番图等人的著作她的父亲赛翁也精通数学、天文。她协助父亲校订欧几里得和托勒密的书,以后这些书便成为这些经典著作的范本。她还注释过丢番图的《算术》和阿波罗尼奥斯的《圆锥曲线论》,可惜均已遗失。她不信奉基督教,是亚历山大新柏拉图主义学派的领导人物。她有雄辩的才能、丰富的知识和端庄秀丽的外貌。•公元462年中国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以22/7为约率,355/113为密率(现称祖率)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中国祖冲之和他的儿子祖暅提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的原理,现称祖暅原理,相当于西方的卡瓦列里原理(1635)祖暅,祖冲之之子,同其父祖冲之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现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纪可谓祖暅对世界杰出的贡献。祖冲之之子祖暅总结了刘徽的有关工作,提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即等高的两立体,若其任意高处的水平截面积相等,则这两立体体积相等,这就是著名的祖暅公理(或刘祖原理)。祖暅应用这个原理,解决了刘徽尚未解决的球体积公式。该原理在西方直到十七世纪才由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BonaventuraCavalieri﹞发现,比祖暅晚一千一百多年。•公元600年中国刘焯首创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后发展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僧一行,724)和三次内插法(郭守敬,1280)刘焯(音:卓)字士元,信都昌亭(今河北冀县)人。公元544~公元610年。隋代天文学家。着力研习《九章算术》、《周髀》、《七曜历书》等;还著有《稽极》10卷,《历书》10卷。提出新法,编有《皇极历》,在历法中首次考虑太阳视差运动的不均匀性,创立用三次差内插法来计算日月视差运动速度,推算出五星位置和日、月食的起运时刻。这是中国历法史上的重大突破。僧一行是唐代最著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天文学家。僧是和尚,一行是法号,原名张遂,天赋聪敏、潜心窥测,717年他来到京城长安,为唐玄宗顾问。他把数学和天文学结合起来,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公式;他组织并领导的在全国的12个点对北极高度和日影长短的测量,是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的实测;他对历法科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推算出“开元大衍历”,后世有人称赞它“历千古而无误差”,可惜他的著作后来全部失散了。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字若思,汉族,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1981年,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约公元625年中国王孝通著《缉古算经》,是最早提出数字三次方程数值解法的著作王孝通,中国唐代算历博士,生卒年代已不可考。武德九年(626)时曾任通直郎太史丞,并参加修改历法工作。王孝通的主要贡献在数学方面,他的专著是《缉古算经》。唐显庆元年(656)国子监设“算学”,以“十部算书”为教科书,列《缉古算经》为十书之一,并规定此书学习年限长达三年。•公元820年阿拉伯花拉子米著《代数学》,以二次方程求解为主要内容,12世纪该书被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拉子米(al-Khwārizmi,AbūJa'farMuhammadIbnMūsā)),全名阿布·贾法尔·穆罕默德·伊本·穆萨·阿尔—花拉子密。伟大的阿拉伯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家。花拉子密自己的名字被误传为拉丁化的“algorism”,后来该词具有“计算艺术”的意思,即我们今天所称的“算术”(arithmetic)(而古代的所谓算术则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数论”)。•约公元1050年中国贾宪提出二项式系数表(现称贾宪三角和增乘开方法)贾宪,北宋人,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约13世纪中)著作所抄录,因能传世。杨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这就是著名的“贾宪三角”,或称“杨辉三角”。《详解九章算法》同时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公元1202年意大利L.斐波那契著《算盘书》,向欧洲人系统地介绍了印度-阿拉伯数码及整数、
本文标题: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54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