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1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2课时)庄浪二中孙顺娟【教学内容分析】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是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寻找本课的最佳切入点,拓宽学生的思维是该教学内容的关键。所以本人采取了透析探究法教学,将教材的知识情景化、直观化,并以各节知识点为线索,通过设计问题将知识逐步联系和展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在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上都是特别重要的,故应该重点讲解,注重探究。【学生情况分析】从知识储备来看,由于初中地理的学习不是很系统,导致初中与高中地理的学习就缺少了连贯性,因此高中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较差,加之这部分内容理论难度较大,故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从学习热情来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有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故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过程,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3、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判断某地风向。方法与能力1、教会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的学习方法。2、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问题的探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2【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过程。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3、大气的水平运动。难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引起的等压面的凹凸变化及高低压分布规律。2、影响风向的几种作用力。【教学方法与策略】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并因此获得发展2、多媒体展示教学法: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具、教学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同学们,你我相聚在白银,实属一种缘分,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白银日报》中书写一段见证你我一面师生缘的契约,打开日报(幻灯片开始放映《白银日报》)一起走进属于你我的世界。请读报!(待学生读完报纸的最后一句话——“那就让我们一起期待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后用迫切的语态衔接)而那一刻的恍然大悟就在今天这节课(板书课题)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齐声朗读《白银日报》头版头条——《谁才是罪魁祸首》全文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3(第二课时)讲授新课首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29页正文部分,思考并回答屏幕上的三个问题(板书)一、大气运动(一)概况(过渡)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已经知道大气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到底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板书)(二)热力环流在地面受热均匀的情况下,空气没有上升和下降运动(幻灯片演示),但是如果当A、B两地冷却,C地受热时,即当地面受热不均时,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为了更直观的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观看下面的这个热力环流的实验视频(播放实验视频)(提问)1、通过观看这个实验视频大家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地理现象?2、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3、这种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4、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地面受热不均时,阅读、思考、回答观看实验视频,探讨原因思考、讨论、积极回答对简单问题通过自学的形式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突破难点问题设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增强合作探究的主动性4讲授新课近地面受热多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受热少的地方空气就会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由于高低气压不同,于是形成一个由高压流向低压的空气环流圈。我们把这种简单的、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形式就叫做热力环流(边讲解,边动画演示)(合作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动画演示与讲解我们基本上了解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接下来我们分组完成一个探究活动:每四人一组,每人拿一本书充当一个等压面,依据我们得出的结论,相互配合,设计出热力环流的等压面模型(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并邀请其中一组到讲台上做示范)(承转)看来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很强,接下来检验大家的理论分析能力,看大家能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板书)(三)常见的热力环流聆听、反思记录动手、讨论、合作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思维的闪光点与不足,以求更完美的发展增强动手和合作意识,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5讲授新课(探究活动)1、让学生在波涛的轻音乐中愉快的完成课本30~31页“活动内容”2、展示山谷风的形成过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精神问题回归通过上述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相关地理现象的分析,我想此刻真相应该浮出水面了,谁才是罪魁祸首呢?(引导、分析、总结)析图讨论回答问题激发兴趣、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讲授新课(承转)的确,事出必有因,无风不起浪,那么何为风呢?(板书)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请大家阅读课本31页“大气的水平运动”这部分内容,结合相关插图思考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在不同的作用力之下风向有何变化?3、风向与这些力、力与力之间有何关系?(待学生回答后简单总结,要求学生记住一些结论)阅读,思考、分析、回答该部分理论层次较深,理解困难,课标要求让学生仅记住结论,不要求理论分析,故简化处理6课堂小结思考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强化理解作业设计教材32页活动题练习巩固知识强化理解板书设计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运动(一)概述(二)热力环流(三)常见的热力环流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一)风的形成原因(二)不同力作用下的风向特征高低纬度间热量的差异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大气水平运动7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过程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与探究题,把抽象的大气运动与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欲望,而且还可以实现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因此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和坚持执行。
本文标题: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552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