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休闲心理研究现状评述
AdvancesinPsychology心理学进展,2014,4,393-399PublishedOnlineMay2014inHans.://dx.doi.org/10.12677/ap.2014.43055393TheOverviewoftheStudyonLeisurePsychologyXiYang,QingqingZhao,YuxianHuang,JinfuZhangResearchInstituteofEducationandPsychologyofSouthwesternEthnicGroups,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Email:cerelia_yang@163.comReceived:Mar.4th,2014;revised:Mar.18th,2014;accepted:Mar.25th,2014Copyright©2014byauthorsandHansPublishersInc.Thisworkislicensedunderthe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InternationalLicense(CCBY).’slives.Thepresentpaperhasanalyzedthepre-viousstudyabouttheconceptofleisure,theresearchonleisurepsychologyfrommotivationofleisure,constraintsofleisureandleisureexperiences,andthecontributionfromChina,thenhassummarizedtheshortageofpresentstudyandtalkedaboutfuturestudy.KeywordsLeisurePsychology,MotivationofLeisure,ConstraintsofLeisure,Flow休闲心理研究现状评述杨茜,赵清清,黄玉纤,张进辅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Email:cerelia_yang@163.com收稿日期:2014年3月4日;修回日期:2014年3月18日;录用日期:2014年3月25日摘要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进行的,为达到身心放松、体能恢复、心情愉悦、自我提升的目的休闲心理研究现状评述394的一种业余活动或生活状态。休闲心理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详细阐述了人们对休闲的认识和理解,从休闲动机、休闲障碍、休闲体验几个方面介绍了休闲心理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成果,并且分析了我国对于休闲心理研究的贡献,并提出了当前休闲心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关键词休闲心理,休闲动机,休闲障碍,畅爽1.引言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腾飞,人们的劳动时间相应减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如何分配闲暇时间、提高休闲质量变成了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面临的问题。当今社会,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打发时间和消除疲劳的活动,而是寻求更具挑战性和建设性的休闲。2.休闲概念的提出和定义西方对于休闲的定义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被称为“休闲学之父”的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他认为休闲是一种深思的状态,是一种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的状态,也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所推崇的沉思、从容、宁静、忘我等人生最高境界。他的观点偏向于将休闲看做一种存在状态。同样将休闲当做存在状态而下定义的还有皮普尔(1963),他将休闲与宗教节日联系起来,提出休闲是身体、心理、灵魂的自我开发机会,认为休闲不仅是心灵上的,还是应身上的态度和灵魂的状态。由于时间相对比较容易量化,许多学者从时间的角度对休闲提出定义。布莱特比尔(1963)将休闲定义为去掉生理必需时间(ExistenceTime)和维持生计所必需的时间之后,自己可以判断和选择的自由支配时间。基斯特(Gist,1964)和弗瓦(Feva,1964)认为休闲是人们从劳动或者其他义务工作中解放出来,自由地放松、转换心情,取得社会成就并促进个人发展的可利用的时间。而从时间的角度来定义休闲难免失于片面,法国学者葛拉齐亚(转引自:李仲广,2003)认为,休闲是由个人感知和认定的一种感觉品质,不能说自由时间内从事的活动就是休闲,相反地,无论从事什么活动,只要个人主观上获得了休闲的体验,那便是休闲。纽林格(1981)认为,休闲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进行的、从中得到幸福与满足的、与个人内心世界密切相关的体验与心态。我国学者马惠娣(2001)把休闲概括为“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认为休闲要在寻求快乐的同时,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他们将休闲看做一种主观观念。也有学者从活动的角度来定义,皮尔斯(Pierce)(1980)认为,休闲是自愿性而非强迫性的活动,休闲的目的并不在于维持生计,而在于获得真正的娱乐。N.P.米勒(Miller,1963)与M.R.杜恩(Duane,1963)认为休闲是自由时间、娱乐、竞赛三者的综合体。张广瑞、宋瑞认(2001)为,休闲是人们在自由支配时间里,可以自由选择从事某些个人偏好性活动,并从这些活动中享受惯常生活事务不能享受到的身心愉悦、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与发展等等。李仲广和卢昌崇(2003)认为休闲是以自身为目的的自由活动,休闲是人们在自由时间里所自发选择的。3.休闲的类型与结构3.1.纳什的休闲层次理论纳什(1953)把人们的对闲暇时间的利用形式分为几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进行了评分。评分为1的休休闲心理研究现状评述395闲形式主要包括娱乐、寻求刺激、摆脱单调、消磨时间等活动;更高一级评分为2的活动则被命名为投入情感的活动,例如欣赏音乐、歌剧等;评分为3的活动是积极参与的活动,这种活动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欣赏活动,而是如戏迷去看戏这样,参与更深入的活动;评分为4的活动是创造性的参与活动,例如发明家、画家、作曲家从事的活动;评分为0的活动是指对自己造成伤害的活动;而对社会造成危害的活动评分为负分。应当注意的是,纳什将赌博、吸毒、色情等对参与者或社会造成有害影响的活动都纳入了讨论并分类,而我们通常讨论的休闲并没有包括此类活动。如图1。3.2.三要素理论法国学者杜马哲迪尔(1967)提出了休闲三部曲:第一是放松(Relaxation),他认为放松是休闲之始,人需要通过放松来克服疲劳;第二是娱乐(Entertainment),娱乐能发挥休闲的转移功能,使人们脱离自我以及所关注的事情,达到超然忘我的境界;第三是个人发展(PersonalDevelopment),这也是休闲最为持久的组成部分,它使人们作为个体得以扩展,使视野开阔,生命更有意义。其中个人发展最为重要,人们可以通过阅读、旅行,接受教育等获得信息、形成观点,深化并扩展情感,借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并找到努力的方向。3.3.整体论整体论的代表人物是音乐家MaxKaplan(转引自:张广瑞,2001),他认为休闲就是人们主观认为是休闲的活动或事物,自愿性愉悦是休闲的要素,只要符合自己的意愿并从中感受到快乐,就都具有休闲的属性,应该把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不能把一天分割成工作和休闲等不同的部分。43210负反社会的行动(ActsPerformedAgainstSociety)伤害自我(InjuryorDetrimenttoSelf)娱乐(Entertainment)、寻求刺激(Amusement)、摆脱单调(EscapefromMonotny)、消磨时间(KillingTime)投入感情的参与(EmotionalParticipation)积极的参与(ActiveParticipation)创造性的参与(CreativeParticipation)无限Figure1.Hierarchyofleisure图1.休闲层次休闲心理研究现状评述396整体论虽然指出休闲不可分割,却认为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休闲进行研究。通过随意抽样询问人们休闲时所从事的活动内容,将之记录、积累并经过分类后得到了“休闲谱系”(LES,LeisureExperienceSpectrum)。从“休闲谱系”中可以看出,休闲分为保养、休息、成长、交往、运动、思考、社会交往等侧面。如图2。3.4.活动层次理论美国马里兰州大学的教授依索-阿霍拉(Iso-Ahola,1980)根据自由选择和内在动机两个变量,将人们工作外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必需的非工作活动”,即自由选择程度较低、内在动机较弱的活动;“自由时间活动”,即有一定自由选择和内在动机的活动;“休闲活动”,即有高度的自由选择与很强的内在动机的活动。他还指出,休闲并非消极无事地闲着,而是有着积极的意义,人们可以通过休闲实现自我、追求高上的精神生活、获得“畅爽”的精神体验。3.5.我国对休闲活动的分类研究李仲广和卢昌崇在《基础休闲学》一书中,将休闲分为八个类别,分别是创造活动,如发明、绘画;搜集活动,如收藏古董、集邮;教育活动,如书籍研究、旅游;竞争性运动和游戏,如篮球比赛、下象棋;非竞争性运动和游戏,如露营、钓鱼;观赏活动,如看电影、听收音机;社会团体活动,如参加社团组织、参加管弦乐队等。4.关于休闲的研究4.1.休闲的动机J.L.克罗姆顿(Crompton,1979)认为,休闲的基本动机是“打破常规”,人们的动机主要来自社会、心理和文化三个方面。具体说来,则有:逃离感到无聊的环境,人们通过暂时性地变换环境来摆脱困顿无聊感;勘察和评价自我,休闲是一种重新评价自我和发现自我的机会;放松,这是休闲的永恒动机,是指人们花费时间去追求感兴趣的活动;回归,人们想回溯到一种更简单、更天真、更稳定、更有人文关怀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达到身心平衡后,还会自愿回到日常生活;增进血缘关系,人们通过休闲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增进感情;社会交往,休闲也是结交朋友、拓展社交圈子的重要途径;新奇性,具有好奇心和热爱冒险行为的人比较喜欢休闲过程中的新体验;教育,人们通过休闲提升自己或者教育子女;声望,也有人为了社会声望而从事休闲活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已经不是特权阶级的专利,这一动机逐渐消退。运动思考社会交往成长保养休息Figure2.Holisticperspectiveofleisure图2.整体休闲观休闲心理研究现状评述397贝维·德赖弗(1992)对户外休闲的动机进行了研究,发现人们进行户外休闲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五种:试验,如冒险,挑战极限等;个人发展,如学习,发现自我等;社会因素,如增进家庭关系,拓展社交圈子等;自然欣赏,如观光等;寻求改变,如休息,环境转换等。李仲广和卢昌崇将参与休闲活动的动机归结为几个方面:欣赏大自然,从现代工业化文明中获得暂时解脱;暂时逃离或忘却日常的工作、生活、情感等方面的责任;寻求回归自然的活动形式;创造性地发挥平时受到压抑的个人潜能;全身心地放松;有机会遇到或结识不同的人;结识异性并在减少社会压力的情况下交往;寻求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家庭活动;寻求刺激;获得成就感、挑战感和竞争感;提高个人修养并获得某种反馈;消磨时间,避免无聊;求知性的审美活动;利他主义行为;获得社会承认及提高在非正规组织中的地位。4.2.“畅爽”(Flow)理论奇克森特米哈伊(1975)结合前人的经验,对音乐家、作家等收入不多却能把兴趣与工
本文标题:休闲心理研究现状评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606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