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问题见解
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问题见解之一二参加工作近两年了,作为新教师。自工作以来,发现六年级学生的健康成长好坏,和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发现了这个年龄的学生的性格多种多样。学生生活短短十几年,却是个人脱离幼稚、逐步蜕变到成熟的过程,是人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过程中的学生们,既没有蜕去幼稚的一面,又仿佛已经是“小大人”了,身与心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个人的情绪情感都在经受史无前例的考验,难免会有迷茫、困惑、不知所措的时候,难免会偶尔出现混乱。这个时期,他们最需要的,是心灵的关怀与指引。我在给六年级某班上课之前,有老师就告诉我“和这个班上课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班级……”,原因是有很多学生都对老师非常有叛逆感。除了能听从语文老师的说教以外,其他老师都拿他们束手无策……音乐课算是他们还比较喜欢的课,但是每次我去上音乐课,总是能用“闹哄哄”这个词儿来形容课堂氛围。音乐课本身是带给孩子轻松的乐土,所以我当然不会选择用权威去压服他们,使课堂安静,按照我的计划有序进行。这样音乐课就失真了。如今的孩子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紧张的情况比较大。特别是六年级的孩子存在很多心理问题----偏执、敌对,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感;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人际关系紧张;对学业没有信心,精神抑郁、情绪低落;焦虑、心情烦躁不安;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差;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当他人强于自己,心理就会极不平衡;严重的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戒备心理、逆反心理等。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坏的影响。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初期,变得比较独立,但他们仍希望获得教师的注意和喜爱。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这也是为什么个别的孩子总是吵到让你头疼,也许他并不是不喜欢你这个老师的课,而正是因为喜欢这个老师的课才会变得如此吵嚷。目的只想让老师多注意他。而反过来,也有些孩子因为某些不健全的判断,讨厌老师。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再盲目地接受教师的权威,他们可能会在背后批评教师。他们非常在意规则及处罚是否明确,如果规则和处罚稍有不一致或不公平时,他们就会抱怨、不满。对他们吵嚷、叛逆的态度,经过粗略调查发现,受家庭方面因素影响较大。这让我不由想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而且父母是儿童青少年的第一位老师,如果家庭的不和睦,不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及学习成绩,而且对孩子心理健康也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父母的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而且父母要全面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信任自己,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才能成为可敬可信的人。其次,父母对孩子要有正确评价,除了关心孩子学习外,对性格、品德、锻炼、健康水平各方面也可以进行评价。再则,鼓励孩子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特别要注意的是要防止仅从孩子的学习成绩去评价好坏,更不能施加压力,这样会使他们产生紧张感,压迫感,甚至恐惧感。一些家长由于缺乏较高文化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在教育子女方面误认为“棍棒之下出人才”,“孩子面前无民主”。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为了孩子早日成才,往往采取高压手段,有的给子女目标定得过高——考试要达到一百分,要考上重点学校,长大一定要成为什么“家”。一旦发现离目标距离过大,马上“打”字当头。我们能理解父母对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但却不能有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和急躁情绪,这样只会引起与孩子之间关系紧张、对立。同时,家庭环境作用还具有深刻性的特征,首先是在关注人际关系上。家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接触频率高,而社会、学校中的人对于学生来说往往较少。不可能与家长相比。这样,家长和子女间的互相了解都是较为细致和深刻的。而其影响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社会的压力、竞争等种种原因,导致“家庭瓦解”。曾有专家表明:对于男性儿童来说,家庭矛盾及父母离异是焦虑或抑郁产生的主要根源。对于女性儿童来说,不仅可因家庭矛盾或父母离异而产生心理问题,还与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等有关。如果女孩生活在一个缺少关爱,缺乏亲情,呆板而毫无情趣的家庭中,亦易出现焦虑或抑郁症状。由此可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管是父母也好继父母也罢,应当积极为孩子提供一个和睦友爱,富有亲情和情趣的家庭环境,尽量减少家庭矛盾。尤其是父母要成为孩子的表率,不畏小事斤斤计较,做到心胸豁达、乐观,使孩子受到良好熏陶,减少焦虑及抑郁等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促进孩子身心均得以健康发育。我们再说学校教育。虽然没有家庭环境的作用大,但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成长过程的第二面镜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对于小学生,教师对他们的爱既是“亲其师”的先决条件,又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得到教师的关爱,就会使他们鼓起勇气,振奋精神。这时,关爱又成了学生信心的源泉。因此学校教育对小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就我个人而言,觉得要重视一下几点:其一是关爱才能打开心扉。我发现教师基本上能够看到学生各种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也能够认识其严重性,然而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必要的处理手段。有时候因为处理不妥反而更糟。一些老师借助开班会、组织参加、听报告,开展演讲与绘画等活动来增进师生的了解。而大部分教师则是放弃不管,任其自流,认为没有希望了,或是把学生的特殊问题当作思想问题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法去加以解决。这样当然效果适得其反了。其二是要沟通。我们说沟通才能缩短距离。教师首先要教学生学会交往。最近我考虑开设一个小园地,希望孩子们能把自己的不愉快通过书信或当面交流的方式传达给我,我们一起探讨解决。目的是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建立正常的师与生、生与生等人际关系。养成社交活动的兴趣,学习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术,在众人面敢于表达自己正当要求和不同意见。其三是要以真挚的感情,诚恳地态度和学生相处。师生关系紧张时引起学生不信任的重要原因。教师如果自己心理失调,他们是不会理解学生的行为的,不但在学习上不能帮助学生,并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会起相反的刺激作用。因此,和小学生相处。首先要取得他们对你的信任。应该民主。这样,他们就会把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动如实反映出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他们,使他们觉得我们是他们真正值得信赖的朋友。教育的关键是爱字当头,没有教师的爱,就没有教育,也就没有差生的转化。爱是一种巨大的改造力量,爱能使坚冰化水,顽石变玉。教师只有爱字当头,诚心相待学生,掌握差生自尊心强而又得不到尊重的心理矛盾,用体贴与爱抚的态度对待差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彼此尊重、相互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鸿沟完全可以填平,问题学生戒备性的心理障碍也是完全可以矫治和清除的。总而言之,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天生素质如何发展,与他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孩子来说,父母离异或重新建立家庭,已经是一种缺憾,不能因为父母离异或重新建立家庭再给孩子带来新的缺憾。只有以情换情,以心换心。最终孩子会从阴影中脱离出来。这样,才会有一个健康而充满希望的孩子。在学校教育上,则突出一个“爱”字。埃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孩子显得更为明显。而师爱不仅是教师道德情感的核心,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只有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爱字当头,以诚相待。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多多给孩子一些主动适应的机会,才能让这群“小大人”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积极生活、勇敢、充满希望和信心地面对人生,为美好的明天绘出灿烂的蓝图。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特点(1)情感日益丰富,道德感有很大的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增强。(2)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成人监督。(3)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六年级学生的情感内容日益丰富,社会性道德感有很大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有所增强。行动的冲动性和受暗示性大为减少,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他们果断性和坚持性还比较差,还依赖于父母或教师的监督。2.小学六年级学生个性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在正规的学校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在独立性、批判性以及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水平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组织性、纪律性、勤奋、坚毅等优良性格特征,逐渐获得健康发展。其个性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发现和探索新自我(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3)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4)依赖中求独立,出现对成人的反抗当学生升到小学六年级时,变得比较独立,但他们仍希望获得教师的注意和喜爱。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再盲目地接受教师的权威,他们可能会在背后批评教师。他们非常在意规则及处罚是否明确,如果规则和处罚稍有不一致或不公平时,他们就会抱怨、不满。小学生喜欢成群玩耍,这个“群”的人数多少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低年级,一般是2----3人的小集体,他们常在一起游戏或做作业。这个“群”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住地接近或某种偶然机会的结合,这样的结合自然是不牢固的,容易分化。这个阶段,如果某个小学生被小集体排斥,显然也会感到痛苦,但对其心理影响程度不太大。因为由于另外的偶然原因,这个孩子又会参加其他的小集体。到了中年级,小集体人数增至7人左右;当升入六年级时,小集体人数又减少到3----4人。这时候小集体的形成基础是彼此同情、共鸣、爱和相互尊重,所以结合的稳定性增强,个人受朋友的影响也随之增大。这时,如果某个学生被集体排斥,他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不想继续上学。总的说来。小学六年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期,这一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此时打下的教育基础,将影响每个学生的一生。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个性尚未定型,还有较大的可塑性,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或家庭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小学六年级学生在个性发展上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甚至倒退,因而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青春期通常称为青春发育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相当于小学后期和整个中学阶段,一般指11-19岁年龄阶段,其中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为少年期(青春早期),十四五岁到十八九岁为青年初期(青春期)。六年级的学生就处于青春早期。在这个时期,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甚至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绪不很稳定。造成这种情况的最主原因,是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与性的成熟。因此,注意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十分重要。2.对异性的关注。希望异性关注自己并受到异性喜爱,喜欢和异性在一起。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有女孩子在场,男孩变得格外兴奋,以男子汉的姿态博取女孩子的喜爱;与男孩子交往,女孩子更爱打扮,眉目传情,故作姿态,以引起男孩子的注目。在异性方面表现自己,互相取悦、吸引,是健康的性心理。3、个体心理的发展。青春期中,人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大加强了,不但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广泛、稳定,而且渐渐形成了看待事物的标准,使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以及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但由于意志力还不够坚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尚在发展之中,所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容易灰心、颓丧,或者会出现理智不能驾驭感情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搞好教学之外,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使他们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有个健康的心理发展。要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有一个平和而又激情的生活,使他们享受成长的快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怎么样的1超前的社会适应性原则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我们的学生不仅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且更应该是今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能适应今后发展了的社会环境。因为我们的社会正在迅速发展变化,如果我们的眼光短浅,教育目标没有一定的超前性,只是根据当前社会、甚至是过去社会的需要来指定教育的目标,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因此,我们要面向
本文标题: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问题见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606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