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教学过程教育科学系苏堪宇大纲内容(三)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概述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与基本矛盾。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基本内容在对教学过程的概念探讨的基础上梳理学术界对教学过程本质的理解,进而提出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矛盾,并着重阐述教学过程中应处理的几种关系。第一节教学过程的概念和本质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与基本矛盾第三节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第一节教学过程的概念和本质教学过程的概念如何界定?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这都是教育理论界长期努力试图解决问题。一、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经过的程序,表现为具有时间先后和逻辑顺序的一系列步骤、阶段、环节。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的发展而逐渐丰富和完善的。(一)历史上的理解1.古代以学为主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习—行”《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近代以教为主赫尔巴特:“教论”3.近代以学为主杜威:“学论”4.新的观点教为主导,学为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但注意教师的作用(二)相关知识针对教学过程只重视知识传授的现状,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提出教学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诸如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知识和能力、智力和思想品德等等的诸种关系,我们这些内容将在第三节进行讨论。对教学过程概念的理解还要涉及到教学过程的本质、基本要素和基本矛盾,我们也将在本章第一和第二节进行论述。(三)教学过程界定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人类已有知识经验并转化为自己经验,进而改造主观世界并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东西方的教育理论界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众说纷纭,各执己见。(一)国内外已有的观点我们先看看国内外已经有了哪些观点。可以按照西方、苏联和我国三个类别分述如下。1.西方的观点西方许多教育和心理学家从各自的哲学和心理学观点出发,对教学过程的本质形成了各种看法。主要有:(1)活动说:以杜威为代表。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的过程。(2)刺激—反应说:以桑代克和斯金纳为代表。从生物化的哲学观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安排刺激情境,控制反应,使学生形成适当的感应性,并通过练习和强化,最终形成习惯的过程。(3)发现说:以布鲁纳为代表。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强调儿童的自主独立,强调积极主动的发现和探索。(4)关系说:以罗杰斯为代表。认为教学过程是人与人相互作用,形成完好的人际关系的过程。2.苏联的观点(1)劳动说:这种观点可从马列经典著作中找到依据,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教育起源于劳动,从而作为教育中心的教学主要也就是一种劳动。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过程就是劳动的过程。(2)特殊认识说:这种观点以凯洛夫为始祖,并且在数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接受,在我国也影响深远。其主要观点是: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这种认识活动以人类已有的知识为主要对象,力求在较短时期内传授予大量的人类文化科学遗产,使个人认识达到当代社会的知识水平。3.我国的观点(1)认识说:认为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的认识特别是科学认识是同一的。(2)特殊认识说:认为教学过程是学习掌握已有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的认识过程;作为一种认识过程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3)发展说:认为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4)认识—发展说: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领导下学生自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以此为基础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5)适应发展说:认为教与学的本质联系是教学的基本规律,适应和发展的关系正好反映了教与学的本质联系。因此,教学的本质是适应与发展的关系。(6)双边活动说: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7)教师实践说: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需要,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手段作用于学生,变学生自发的或既成的学习方式为教师所认可的“应该怎样”的学习方式的实践活动过程。(8)认识实践说: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9)情知说: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的辨证统一的过程。(10)特殊审美说:认为教学过程不但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过程。(11)价值增殖说: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接受社会的委托,在学科教学中为了取得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的教育价值的增殖,运用学生素质形成的各种规律,和学生共同展开的价值构想、价值调节、价值实现的活动过程。(12)多重本质说:认为教学过程既不是单一的认识过程,也不是单一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序列和多矛盾的复杂过程。(二)简要分析及新的思路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特征的认识,之所以存在不同的观点,是与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有关,与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关。要揭示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关键是要有科学的方法论基础,有清晰的研究思路和正确的研究方法。因为教学过程是复杂的,若不从科学和全面的角度来分析,往往就像“盲人摸象”似的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是它们的一致缺陷。例如,在西方的种种观点中,大多都是某种心理学观点在教学论中的应用,但因为理论基础的缺陷,它们中有的排斥了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作为唯一的教学对象;有的取机械的生物化观点,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简单地推演到人类的教学过程之中;有的忽略了学生认识活动的特殊性,将学生认识过程等同于科学家的认识过程;还有的无视教学过程中知识传递的主要任务,将非主要矛盾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育和教养的统一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教养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教育过程。所谓“教养”,是指体现于各门学科中的学科知识。所谓“教育”,这里是指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所谓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会形成和改变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论中的一个基本教学规律。首先,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总会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旨在掌握特定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性。就是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方法进行学习会极大地左右他们的态度和性格。比如,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或机械地模仿教师所传授的东西,则往往养成盲从的态度和性格;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唤起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逐步自主地解决问题,就有可能养成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实现目标的态度和性格。第三,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的性质也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性格。教学过程中的教养和教育一方面彼此具有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又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制约。通过教养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形成了能力,这为教学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反过来,教育的成功与否也极大地制约着教养的成效。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更有利于教养内容的学习。2.师生的交往和互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师生的交往互动,规定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1)交往的本质属性——主体性交往是主体的生存状态与活动方式,有交往的主体,才有交往的行为,才能构成为交往活动。处于教学交往中的师与生应该是教学过程共同的主体,他们之间不是施教与受教、改造与被改造的单一对象关系,而是一种“人与人”、“我与你”的意义存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与生人格上独立,关系上平等,活动上自主,教学上民主。(2)交往的准则——相互理解理解是交往的“生态条件”,只有相互理解,才能相互沟通,相互倾听,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或说教,而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交往的文化活动。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意义的创生离不开师与生的共同努力与相互配合。(3)交往的运行机制——视界融合交往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体现了“主体间性”的存在,这种“主体间性”的实质是没有内外压力与制约的相互理解与沟通。而教学中的对话、沟通实现着参与者对现实和历史的各种视界的汇聚融合。在相互碰撞的回应中,来自对方的信息不断为自己所吸收,对各自的认识偏差,不断地加以克服矫正,新的思想、新的视点不断产生。视界融合过程就是教学的意义建构过程,也是师生吸纳人类文明、净化心灵、共同发展的过程。(4)交往的存在状态——全息互动交往是双方或多方的接触、往来、对话、沟通,教学是交往的特殊变体,是有知识和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和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的特殊场合。教学这一交往活动,不仅指向参与者的认知过程,也指向参与者情意价值观形成过程,作用于他身心的各个方面。全息互动的交往是一种能动的建构,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智慧能力的提高、主体人格的完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生产,也是精神生产的过程。交往的全息互动属性保证了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3.认识、发展和实践的结合教学过程是以诉诸于学生的认识过程为主渠道的过程,但这种过程又是和学生的发展过程和实践过程紧密结合的。首先,教学过程是以诉诸学生的认识过程为主渠道的过程,而且是学生以学生的主动认识为基础的特殊认识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但这些知识和技能能否为学生掌握是以学生的主动接受为条件的,学生学习的成功是其积极进行知识、智力、品德等方面内化的结果。其次,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通过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影响,使得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并通过因材施教的教育实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再次,教学还是学生实践的过程。理论从实践中来,还要回到实践当中去,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学习若不用来实践将是纸上谈兵,而且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的掌握理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并且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与基本矛盾教学过程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的活动过程。对教学过程由哪些因素构成的,研究者存在不同的看法。各要素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关系?这是教学理论和实践必须关注的问题。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对于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论。在涉及“基本要素”这一问题上,学术界使用了“基本因素”、“主要因素”、“基本成分”等概念,各种观点尽管使用的概念及分析角度在字面上有着很大不同,但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教学系统的必不可少的单元、部分或内因,具有必不可少性与相对独立性。(一)国内外教学基本要素分析概述国内外教学论者对教学要素的分析,基本上有两种排列方式;一种不分类别,凡是与教学有关的要素,统统排列在一起,可以统称为“单维说”;另一种则可以称为“多维说”,根据一定标准把与教学有关的要素归以类别区分开来。1.单维说这种分析方式是比较传统的,可以看成是从“三要素说”向“七要素说”的叠加。“三要素说”的提出者有日本的长谷川荣、苏联的达尼洛夫和我国西南师大的刘克兰等,认为:“教师、学生、
本文标题:第七章--教学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61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