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他去世时,在长安街上曾经出现过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场面,联合国也曾破例降半旗向他致敬。留学时的周恩来黄埔军校时的周恩来开国大典时的周恩来批阅文件时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自学指导一我会认崛铿锵juékēngqiāng崛起铿锵铿锵自学指导二我会写dìyìbózūzhèn帝义伯租振fànchuǎngfánxúnrǎng范闯凡巡嚷fùchéng妇惩•租界热闹非凡洋人得意扬扬巡警耀武扬威妇人衣衫褴褛围观无可奈何自学指导三:分部分第一部分:()写周恩来刚来到沈阳,就听到伯父叹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想去看个究竟。第二部分:()讲周恩来在租界看到中国妇女受到洋人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巡警也帮外国人镇压中国人,并由此明白“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第三部分:()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四部分:()写周恩来在少年时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1--67---89---1617自学指导二齐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1、哪句话给我们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铺垫?2、哪个词语可以让我们体会出东北当时的危机形势?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焦点阅读2--5自然段,回答问题:1、根据意思说出词语。比喻对事情的原委追问到底。2、哪个词语表明周恩来对“不能去外国租借地”这件事的关注,想弄个明白?3、找出与课题中“中华崛起”意思相反的一个词语。打破沙锅问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中华不振齐读第六自然段,回答问题:1、本段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2、本段最后一句是什么句?作用是什么?3、根据意思说词语。心里不明白,有疑问无法解答。疑问内容的省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疑惑不解自由读第七自然段,回答问题:1、哪两个字体现出周恩来一心想到租界看个究竟的好奇心和决心?哪个字又可以表现出他们去租界的豪壮?2、哪个词语说明租界的景象与别处有很大的不同?3、哪两个词语可以反衬出别的地方冷冷清清,商业萧条?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大不相同背闯闯齐读第八自然段,回答问题:1、找出本段的一处对比,并想想由此可以揭露出什么?2、找出本段对围观的众人动作描写,并想想它突出了什么?3、想一想本段的反问句可以突出围观中国人对待这件事是什么样的心情?无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揭露出人们在巡警的压迫下敢怒不敢言。中国妇女的哭诉与洋人的得意形成鲜明的对比,揭露帝国主义在我国的猖狂。默读第9--10自然段,回答问题。本段是什么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齐读第11---13段,回答问题:1、哪个词可以说明周恩来正在认真思考,与其他学生踊跃回答形成鲜明对比?2、什么地方可以表现出周恩来为救国而读书的决心,显示出其与众不同的远大志向。3、周恩来的回答与大家的回答有何不同?其他同学读书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周恩来则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把个人学习与民族振兴联系在一起。清晰而坚定静静地齐读14---15段,回答问题:1、哪个字表明魏校长听到周恩来的回答后内心的惊讶心情?齐读16段,回答问题:本段连用三个感叹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魏校长被周恩来的话所感染,也从侧面突出周恩来的志向远大。再齐读17自然段,回答问题: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点明文章中心。十二岁的周恩来刚来到沈阳,听到伯父说(),这使他疑惑不解;闯进租界,周恩来亲眼看到(),这让他明白了伯父说的话的含义;修身课上,周恩来说出()。中华不振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华人与狗不准入内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一天,虹口医院的几位医生想进入公园游玩,却被巡警强硬阻拦,不准他们进入。为此,他们向上海的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几天后,租界当局回了一封信,只见上面冷冷地写道:“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人有进入公园的权利。”许多中国人被激怒了,他们联名写信向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反对洋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政策,但上海的租界当局根本不把中国人的抗议放在眼里,依然强硬地答复“不准备给予中国人这项权利。”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周恩来从租界回来以后,他常常在想:-------------------------------------------------------------------------------------------------------------------------------------------------------------------------------。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1、搜集爱国的名言。2、阅读周总理的其他故事,进一步了解周总理。作业:
本文标题: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62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