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对于一节数学探究课的教学反思
对于一节数学探究课的教学反思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取数学知识,而且要重视获取这些数学知识的过程即亲身经历的数学探究活动。我想数学之所以能赋予人以创造性,就因为数学的探究充满无穷的魅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思维,享受数学思想之美、数学方法之美,陶冶人的情操。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的真谛是探究。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产生的静态的数学教育观正恰恰忽视了学生主体在课堂上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数学知识是纯客观的东西,数学学习不应是一种探索性活动”。所以得出的结论是要想学生数学学得好,就要题目做得多,做的题目愈多,在测试中碰到的概率愈大,成绩就越好。这样做的后果不但使学生在题海中越陷越深,而且抹煞了学生的创造力,甚至是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之对应二期课改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尝试设计展示了这节“太阳下的旗杆高度”的探究课程。经过了自身对于这节课近一个月的思考和实践,并在听取了点评后,在探究课的教法上悟出了些心得,也产生了些困惑,在此提出,供有志于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的同仁共同思考、摸索。一、选题探究性课程强调以数学问题作为切入口,以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继而引发同学之间更为广泛的交流,这就给探究课题的选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别于传统课程,探究性课程更需要选择开放性问题作为载体进行学生的研究活动。开放性问题是一种只有原则性要求的一题多题式问题(选自张远增先生主编的《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正因为开放性问题对于条件、结论、探究方法上的多源性才给了学生以广阔的思考探究的空间。其次,探究性课程的选题必须具有适切性。本来嘛教无定法,时时要因授课对象的不同而随着变化。如果课题选择对于授课学生本体偏难了,虽具有了一定的思维深度,但同时也削弱了学生的参与谈论探究的热情;然而如果探究课题选择对于授课学生本体简单了,虽具备学生广泛的参与度了,但不利于思维的纵向发展,使探究课程的效率降低。本人教学设计:课题:太阳光下的旗杆高度.教学效果和专家点评学生探究活动的参与度极高,且贯彻了数形结合、函数以及类比、归纳等多种数学思想,但提供学生思考的深度还略显不足。二、研究性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关系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与“课题研究”是有所区别的,每一节课需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只有将“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教学的效果。若学生在探索某一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探索某一定理的发现过程;在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时,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而在需要教师引导的时候,就应该点拨学生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并且要恰倒好处。因此,在一节课中,研究性学习可以体现在教学的某一部分、某一环节上,而整节课若只研不引,只能使学生的研究失去方向,降低探究效率。本人教学设计:一引:以《周髀算经》中的《陈子测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探究,测量事物可以选择的不同方法教学效果和专家点评1)《陈子测日》的小故事引入有新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课改学科整合的理念。将学生带领到操场上走出课堂。利用大自然的情景来为教学服务。三、探究活动的组织在探究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是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在不受所谓“暗示”干扰下,自主研究,合作交流,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在活动过程中学到东西、激发兴趣。然而,事实上口号好叫,事情难做。教师常常是带着答案和种种教学目标走进课堂,当学生的探究远离目标答案时更是抓耳挠腮,急不可耐,纷纷用起了所谓的“提示”,试图将学生拉回“正确”的航向,这不是旧瓶装新酒,又是什么?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就是从传统教学模式中长大的,教学生涯的前几年也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不足为奇。关键是要肯实践,在实践中摸索、体悟出在探究活动组织过程中自身应有的角色定位。探究活动组织过程还有几个细节要注意:1)探究活动开始前要留有个体自主思考的时间。探究活动需要交流,但拒绝盲目交流,、盲从交流。“盲目交流”指的是学生思考尚未充分时就展开交流,就像一个运动员热身运动没有做好就急着上场,交流的内容必然缺少质量和深度。“盲从交流”指的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在思维缓慢的学生尚未充分思考前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但打断了这部分学生的自主思考而且久而久之便会产生惰性,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而要避免这两个现象就须在正式交流之前舍得给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不宜问题刚提出即组织讨论。2)教师介入时间不宜太早。教师在学生讨论时究竟应该做什么呢?我认为教师在此时应该深入到每一个小组中去参与、聆听学生的讨论。这时教师要克服自身两大“冲动”。一者,学生讨论久久不入正规,急啊!怎么办?还是多少提示一下吧;二者:哇!学生好了不起,没多久就有人想出精彩方案了,喜啊!结果呢?立即请该团队学生展示方案。其实这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在作祟,注重结果,不注重学生得到的过程,这违背了探究性课程的初衷。所以越是在这时候,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研究和交流的时间。3)对于困难学生的关注、引导。如果说传统教学是老师给学生打气,好同学漏气少甚至没有,学习能力弱的同学漏的气多,但毕竟还有气。而探究性学习则是学生自己给自己打气,这直接后果是懒于思考的学生彻底没气!话虽重,但确是事实!所以在探究性课堂中要着力注重对于困难学生的引导和鞭策。一方面,在分组时就要特别关照小组长要带着这类学生一起讨论,运用集体的力量把他拉入正题;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深入小组时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鞭策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同时利用规则的力量,可以考虑在展示时随机抽取组内成员展示结果,使得他们不得不动脑。4)探究活动中学生自我展示环节的组织。这是探究性课程活动的华彩所在,要使活动有一个精彩的高潮,教师在其中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在平时课堂中就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使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保持高效率。其次,要对学生每一种方案,不论正确与否,不论繁琐与否,都要给予热情的、积极地、正面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第三,对于探讨结果要提炼本质,适当总结。不要对于某种方案进行单独点评,而是对于整体进行提炼。让学生充分获得肯定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具有更加深入的思考!教学效果和专家点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极高,特别是在操场上测量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智慧和合作精神。但在后面教室中的成果展示时学生对测量结果的总结局限在了对测量结果的汇报上,而忽略了这堂课的整个过程中的成长体会。以上就是本人对于这堂探究性课程的反思,请各位同仁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标题:对于一节数学探究课的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63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