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研究
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研究摘要:纵观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将会计信息系统划分为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存在的特点与不足,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看到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缺陷与风险,也揭示出未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关键词:发展历程、不足与风险、发展趋势一、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历程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时期开发的会计信息系统,也深深地烙上了当时企业管理体制的印记。与此同时,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与企业管理的发展是既相互适应又相互推动的。可把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初始性开发的软件阶段(1979年~1988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理论界开始研究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并逐步建立其会计理论结构模型,出现了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研究。最早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工资的管理与核算,以及会计核算中的业务处理上。因而这一阶段的软件开发,不仅缺乏广泛性与一定深度,而且水平也有限。会计软件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当时采用和推行的是非商品化定点开发的初始性软件。单项业务处理型软件阶段(1988年~1993年)所谓单项业务处理型软件,是指软件功能只能满足一定业务的一般记账、算账和报账要求的软件,而不是简单地以模块的多少加以区分。其目的是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核算型软件阶段(1993年~1998年)由于单项业务处理型软件的商品化,使得各软件公司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迫使各公司对自己所设计的软件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进而扩展对软件的项目和功能的开发,使会计核算对软件的全面需求得到满足,实现了核算型软件发展阶段的到来。管理型软件阶段(1998年~当前)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科学管理对会计工作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在软件研制开发及其商务竞争的推动下,会计软件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势在必行。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应从一开始就具有规范化的总体设计与系统分析,力求克服同一内容在不同模块中的刈裂、数据重复输入、缺乏勾稽关系与控制机制,使软件既具有单元性、整体性、系统性,也可以集成一体化运行;既具有财务管理功能,也可对生产经营中的物流进行反映与控制。二、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不足与存在风险1�现行电算化会计系统虽然表面上与手工会计系统有很大的不同,但本质上只不过是对手工会计系统的简单模仿,仅仅是信息处理手段有了改变,并没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业务重组理论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改革。2·在电算化实施中,财务数据与业务不能共享,致使财务软件只在财务部门使用,不仅与企业外部信息系统隔绝,而且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连接,财务部门录入的数据,基本上只是单纯为了记账,完成事后对业务的反映工作。3·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有形记录较手工会计系统大为减少,账务处理结果及数据文件都存储在计算机或磁盘等电子介质上,不像手工会计系统那样直观,特别是在磁盘上更改数据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在计算机内部,会计数据无论是形态还是结构却发生了变化,这对会计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都造成了威胁,一旦出现舞弊行为,后果将是严重的和难以发现的。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不足,也使其在运用实践中有必然的风险。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1.计算机硬件风险。调研的样本企业中,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有单机和C/S两种,两者硬件都存在自身功能失效的可能,也会同时受到零组件性能的限制,令硬件出现寿命的限制性,如硬盘的损坏,突然断电造成的主板和CPU的损害,受潮湿、磁化、辐射等各种物理损伤,这些破坏都能令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混乱或会计数据毁损。2.会计软件开发设计方面的风险。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一般由会计软件客户端和后台数据库两大部分构成。无论C/S架构、B/S架构还是单用户系统都是如此,依靠人机界面和软件客户端将各种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再将需要的信息处理后反馈给用户。因此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至关重要的是数据库控制和管理。我国目前使用的会计软件中,有些对数据库未采取任何的保护措施,有些虽然采取了措施,但比较薄弱或形同虚设。3.网络安全风险。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各个孤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连成一体。由于网络所依托的1NTERNET/INTRANET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TCP/IP协议,虽然网络技术不断的提高,但网络依然存在着安全漏洞,计算机安全漏洞已不断地被人利用,严重威胁着会计数据的安全。4、人才缺乏风险。会计信息化成败,人才是一个关键。我国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缺乏符合会计信息化管理要求的领导者。实现会计信息化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团队,发挥每一名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特长,与学校信息化目标保持一致。这些需要财务领导者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洞察力,然而这样的财务领导人才正是目前高校所缺乏的。②高校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人员技术知识呈现两极分化状况,即懂计算机的人,财务管理知识比较缺乏;有财务管理经验的人,计算机技术又不够强。要想进行深层次的会计信息化,就要培养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三、应对风险措施1、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拥有网络安全意识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前提,许多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都和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有关。2、采取安全技术手段(1)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如交换机、大型计算机等),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安装不间断电源(UPS)等措施。(2)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例如,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等。(3)网络隔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隔离卡来实现的,一种是采用网络安全隔离网闸实现的。(4)技术性措施。近年来,围绕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许多技术解决办法,如数据加密、防火墙、漏洞扫描、入侵检测、数据处理功能保护、数据备份等。数据加密是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到达目的地后再解密还原为原始数据,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截获后盗用信息,保障信息被人截获后不能读懂其含义。3、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安全防范体系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电子数据处理的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措施。一般控制适用于较广范围的风险,重点是对程序的控制;应用控制主要针对特定系统的风险,其重点是输入过程的控制。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这为实现会计信息化搭建了良好的运行平台,关键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化的优势,保证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其中实现会计信息化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会计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适应新方法,开拓新思路,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保证会计信息化在高校的全面实现。四、未来发展趋势(一)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衔接度加强,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靠拢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主要子系统,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子系统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一个孤立的会计信息系统,其管理功能是有限的,远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管理的需要。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思想不断创新,这种创新不断对信息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在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时,必须基于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活动。纵观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每一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都和管理思想的创新分不开,都是实现管理思想的载体。(二)企业网络化促进企业之间信息传递与交流加强随着网络及电子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是依托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通过内部网、外部网和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电子商务的同时,将网络技术应用到会计中,完全代替人工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原始凭证的录入、复式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能够帮助企业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三)功能模块增加之前的会计信息系统虽然也具备网络化,但因为获取的信息不够充分,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不够密切,导致分析预测都不够准,仅仅只是起到了核算、综合汇总的功能。在网络多功能化的基础之上,就要求系统不仅仅是核算,更应是通过与市场上的信息交流得出结论再向决策者提供信息,这些功能模块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增加。财务部作为中心纽带,拥有系统所有的权利,而其他部门视具体职责分配职权,这样,企业内部也相对形成一个局域网;针对外部投资者、债权人所需的信息提供一个阅读功能版块;针对企业与银行出现未达账项的情况,由于企业财务与银行的网络连接,企业系统的已达账会即时发到银行电脑上,银行的入账情况企业也能即时收到,这就需要一个企业与银行建立联系的对账模块;因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财务信息及其他许多内容都要求具有保密性,那么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备份保密或者电脑设置特定保密装置。参考文献[1]庄恩岳.计算机会计信息失真风险防范[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2]财政部.关于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Z].2009.3、高校会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李永弘�郑�伟�李�鲁[4]张瑞君,蒋砚.计算机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赵哗:论会计信息系统的挑战与展望IJ].财务会计,(
本文标题: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66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