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级宏观-第十二讲:预期理论
第10章预期理论预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预期理论的演进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静态预期、外推预期、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等预期形成假设。本章从理解预期的一般性概念入手,回顾了预期理论的发展,重点考察了理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的宏观经济模型。当把理性预期引入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分析之后,形成了卢卡斯总供给曲线(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以及理性预期的宏观经济模型,依据此模型分析了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并得到了不同的政策含义。一、预期理论的发展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中,凯恩斯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使预期与不确定性问题逐步进入经济研究的视野,而理性预期学派则使预期成为经济理论中重要的研究范畴。早期西方经济学文献中谈到的预期更多地相当于预测等概念,但早期经济学家已经看到了对未来判断的重要性以及预期对现实经济运行的影响。其中,瑞典学派的事前与事后分析对预期理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凯恩斯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中确立了预期在经济分析中的地位。凯恩斯集中了相当大的注意力来研究一般预期状态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影响,他分析了不确定环境中的长期预期,指出长期预期的形成涉及到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并认为预期本身是不确定的,是一种难以把握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活动与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明确的。凯恩斯理论的深刻之处在于提出了预期的概念,但同时又指出了预期的不确定性,他认为,长期预期常常处于无理智的波动中。理性预期学派把预期作为内生变量来处理,他们认为,理性预期是经济学基本假设的自然推广,因而与最大化假设相关;同时强调了理性预期在分析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时的重要性。在经济学上,预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一般说来,狭义的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商品市场价格波动的预测;广义的预期是指包括投资者、消费者等经济行为主体在做出行动决策之前对未来经济形势或某一经济变量所作的预测。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和心理范畴,预期影响着经济主体的现实行为。预期直接来源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正是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才有必要对未来进行预期,以确定其经济决策。在市场价格变动的动态市场环境中,作为一个在市场经济中活动的经济行为者会对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形成不同的预期,根据这种预期做出适当的经济决策,以实现其经济效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和历史的时间中,决策是事先做出的,结果是事后得到的”。在预期理论的演进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静态预期、外推性预期、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等预期形成假设。1、静态预期如果在t-1期预期t期的价格,认为:Pte=Pt-1(10.1)其中,Pt-1为t-1期的实际价格,Pte为t-1期预期的t期的价格。这种预期称为静态预期。我们在微观经济学中学习的蛛网模型中的价格预期就是静态预期,生产者认为,本期的实际成交价格就是下一期的预期价格,并据此进行生产。静态预期最为简单,假定经济主体完全按照过去已经发生过的情况来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形势,进行预期所获取的信息是关于过去的特定时期t-1期的,行为主体仅仅考虑了经济变量前期特定方面的信息,其处理信息的方式也是建立在所有行为主体采用同样方式预期和忽略学习效应的基础之上。因而,预期经济变量水平等于经济变量前期水平,在预期中没有随机变量的扰动。2、外推预期外推预期是指对未来的预期不仅依据经济变量的过去水平,而且还应建立在经济变量的变化方向的基础上。这种预期不仅要依赖于经济变量过去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还依赖于该经济变量所显示出来的变化方向或变化趋势。以价格预期为例,如果预期t期的价格水平:Pte=Pt-1+α(Pt-1-Pt-2)(10.2)其中α称为预期系数,这种预期就是外推预期。它表明t时期的预期价格Pte等于前一时期的实际成交价格Pt-1加上(或减去)前两个时期的实际成交价格之差(Pt-1-Pt-2)。即生产者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不仅应以价格的过去水平Pt-1为基础,而且还要考虑已经显示出来的价格变化的方向或趋势,即t-1期的价格Pt-1与t-2期的价格Pt-2的变动(Pt-1-Pt-2)。如果α>0,则预期t时期的价格将大于t-1时期的实际成交价格,以往的这种价格变化的趋势会继续下去;如果α<0,则未来时期的价格将下降,价格变动的趋势发生逆转;而α=0,则意味着Pte=Pt-1,这就是静态预期。α的值却决于人们的情绪,乐观的人预期价格上涨的趋势将继续下去,从而α>0;悲观的人则认为价格上涨只是暂时的,从而α<0。在外推预期模型中,行为主体的价格预期是建立在t-1期和t-2期的价格水平基础之上。因而,在外推预期模型中,t-1期做出的供给决策是以t-1期和t-2期的实际价格水平作为依据。t期产品的供给量Qts是被假设为前两期的价格Pt-1和Pt-2的函数。在外推预期模型中,行为主体进行预期所获取的信息来源于经济变量过去的特定时期t-1期和t-2期的特定方面的信息,即仅仅考虑了过去的价格变动方向,通过引进预期系数α,根据经济变量的变化方向,预测经济变量将要达到的水平。由于行为主体的乐观与悲观程度不同,从而会得到极不相同的预期价格值。3、适应性预期适应性预期是说经济主体会根据自己过去在做出预期决策时所犯错误的程度来修正在以后每一时期的预期。同样的,如果预期t期的价格为:Pte=Pt-1+β(Pt-1-Pt-2)0﹤β﹤1(10.3)这里,Pte、Pt-1分别是生产者在t-1、t-2时期预期的t期、t-1期的产品价格,Pt-1为t-1期产品的实际成交价格,而β往往被称为适应系数或修正因子,它决定了预期对过去的误差进行修正的速度,这种预期就是适应性预期。在适应性预期下,对t时期产品的价格预期等于对t-1期产品的预期价格加上(或减去)t-1期所揭示的预期误差(Pt-1-Pet-1)的一定比例(β)。如果t-1期的实际价格水平高于预期,则对本期的预期价格将基于对t-1期的预期价格向上调整;如果实际t-1期的实际价格水平低于预期,则对本期的预期价格水平将向下修正。在适应性预期条件下,对t期的价格预期Pte是对过去一些列价格的加权平均数,距离现在越远,权数呈几何递减,因而对当前预期价格形成的作用越来越小。适应系数β反映了预期的修正速度。当β的值较低时,对t期的价格预期修正缓慢,t-1期的实际价格水平对它几乎没有影响;β接近于1,对t期的价格预期对t-1期的实际价格反应就很迅速;当β=1时,Pte=Pt-1,可以看出,静态预期是适应性预期的一个特例。很显然,相对于前两种预期的形成机制而言,适应性预期更加复杂,更为接近现实。适应性预期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卡甘(Cagan)在1956年提出的,后来由美国货币主义经济学家佛里德曼加以推广,成为其货币和通货膨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点在于理论上的简洁且易于运用,预期系数β的统计估计值也很容易得到。然而,适应性预期也存在着严重缺陷。这种预期机制完全是向后看的,它只是汇集了被预期变量的过去值,仅仅根据过去的经验来预测未来,完全忽略了当前存在的对未来预期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可得信息,例如政府的经济政策,因而当前可得的新信息无法在预期形成过程中发挥任何作用。这一点,在理论逻辑上首先是违背了经济分析的一个基本前提,即经济主体的行为是理性的。而且,预期形成机制中的权数是通过引进适应系数β,呈现几何递减的滞后分布。越是过去的实际水平,所获分配的权数越小。尽管几何权数的优点能使预测变得容易,但不足以证实这种处理信息的方式有效地反映了客观实际。不管是静态预期、外推预期还是适应性预期,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人们只是凭借过去的经验对未来做出判断,没有充分利用与预期相关的其他变量所提供的有用信息,因此又被统称为非理性预期。约翰·穆斯(J.Muth,1961)认为,这些预期是不合乎理性的,所以缺乏说服力。因为在任何经济社会里,人们的经济行为都会是合乎理性的,即他们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寻求最大的利益,包括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上述预期都只是利用了过去的信息,而把当前的一切可供利用的信息和他们对政府政策效用的知识排除在预期形成机制之外,没有达到理性人的行事准则。这也导致了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在内在逻辑上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假定经济主体的行为是理性的,会利用一切信息追求利益最大化,如生产者会在充分信息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会在充分信息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而在宏观经济分析中考察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时,却假定由各微观主体加总形成的宏观总体的行为是非理性的。专栏10-1静态预期下的蛛网模型蛛网模型反映了商品的市场价格、供给量和需求量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时涨时跌、时增时减的交替变化规律。该模型最为典型的应用是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旦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既定,在生产过程未结束之前无法中途改变生产规模以适应需求变化的,本期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需求量和下一期的供给量。蛛网模型的公式表述如下:Qtd=α-βPtQts=γ+δPteQtd=Qts这里Qtd是t时期产品的需求量,它取决于t时期产品的成交价格Pt;而Qts是t时期产品的供给量,它也是产品价格的函数,但要注意,这个产品价格是生产者在t-1时期预期的t时期产品的价格Pte而不是t时期的实际成交价格Pt。在静态预期下,Pte=Pt-1,通过联立方程组,可以得价格水平为:依次类推,可以得到n期的几个水平为:1ttPP假定在t期价格达到均衡且不再变化,则有Pt=Pt+1=…=P*(均衡价格),则均衡价格从而,当时,limPn=P*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和产量都逐渐趋向于均衡,这种情况正是蛛网模型的收敛形态;当时,limPn=∞,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的波动幅度愈来愈大,实际价格Pn振荡不收敛,最终离均衡价格P*越来越远,产量也远离均衡水平,这种情况正是蛛网模型的发散形态;这说明,实际价格Pn随时间的推移振荡,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始终与均衡水平保持一定距离,循环往复,既不向内收敛,也不向外发散,这种情况正是蛛网模型的封闭形态。二、理性预期的宏观经济模型1、理性预期(1)理性预期的定义所谓理性预期就是指经济当事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为避免风险或获得最大收益而运用过去和现在一切可获得的信息,对所关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状况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测(高鸿业,1996)。理性预期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约翰·穆斯(J.Muth)1961年提出的。穆斯指出,“为了完成动态经济模型,人们利用了各种预期公式。但是,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表明,各种假设关系与经济运动的方式有相似之处”。穆斯认为,由于预期是对未来事件有依据的预测,所以它们在本质上与相关的经济理论的预测是一致的。……我们把这种预期称为“理性的”。1ttPP仍以价格预期为例,根据理性预期,在t-1期预期的期的价格水平为:Pet=E(Pt︱It-1)=E(Pt)(10.4)式中,Pet是在t-1期预期的t期的价格水平,It-1是在t-1期所获的所有信息集合,E(Pt︱It-1)是t期的价格水平在t-1期的信息集合条件下的数学期望。理性预期下的预期价格水平取决于t-1期所得到的信息集合It-1。定义预期误差为εt=Pt-Pet=Pt-E(Pt︱It-1),则(10.4)式又可写为:Pet=Pt+εεt(10.5)根据理性预期的假设,E(εt)=0,即理性预期Pet是实际价格Pt的无偏估计,同时,预期Pet已充分利用了信息集It-1所提供的信息,过去的预期误差对预期Pet将不能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这表明,理性预期假说认为,经济主体会充分有效地利用所有可得的信息来形成一个无系统性偏误的预期。当然,理性预期并不意味着经济主体的主观预测必定与客观实际完全一致。所谓理性预期只是假定,经济主体根据t-1时期获得的所有相关信息计得的数学期望值将是最好的预测,经济主体在t-1时期形成其预期时已经没有任何可得信息可以系统地改善预期错误。如果理性预期之值与实际发生的数值不一致的话,那么这种预期误差只能来自于t-1期无法预知的在t期发生的随机干扰,所以预期误差只能是随机的不可改善的。专栏10-2理性预期下的蛛网模型在理性预期下,蛛网模
本文标题:中级宏观-第十二讲:预期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69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