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X光、CT、B超、核磁共振、核医学到底有什么不同?
X光、CT、B超、核磁共振、核医学到底有什么不同?去医院会做到各种检查,CT、X光、核磁共振、核医学之类的傻傻分不清,这些检查到底区别在哪?分别针对什么情况使用?另外想知道,这些检查究竟辐射程度如何?其实这个问题困扰过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一般而言对这四种影像检查的解释是这样的:1.X光检查就是用X光给你的身体拍了一张照片的检查方式。所以X光也叫拍片子,非常的生动形象。2.CT实际上也是用X光给身体拍照片的检查方式。不过不是拍一张,而是要拍很多张,一层一层地查。3.B超是发出超声波,然后用反射的回声来画像的检查方式。4.核磁共振也叫MRI,是利用一个强大的磁场,让身体里的氢原子,先排好队再解散,接受这期间的电磁波信号,再给身体内部「画像」。然而以上解释太过普通,不符合题主要求的:用吃瓜群众都理解的方式来回答。那来试着用深入浅出、从上到下的方式来解释一下。吃瓜群众不都爱吃瓜吗,那就把检查当做挑选瓜的过程:X光检查,就是给瓜拍个透视照挑瓜。CT检查,就是把瓜切成一片一片看瓤挑瓜。B超检查,就是拿手拍一拍瓜,听回个声挑瓜。核磁共振检查,就是拿起瓜摇一摇,再观察挑瓜。这会懂了吧。还不懂的可以去超市挑个西瓜试一下。然后我们进入第二个问题:这些检查分别针对哪些情况使用,也就是说进了医院这些检查该怎么选。刚才是深入浅出的介绍这些影像检查的内容,现在用从上到下的方式介绍使用情况herewego~~脑和脊髓最常用的是CT和核磁共振;比如急性中风、脊柱外伤,一般先做CT,详细分析时可用核磁共振。脊柱(颈椎、腰椎、胸椎)骨骼问题最常用X光,其他的通常用核磁共振和CT。胸部最常用的是X光和CT;一般大致了解情况选X光,细致分析选CT,肺部检查一般不选核磁共振。心脏心脏功能最常用的是B超,冠心病最常用的是CT或者冠脉造影;核磁共振也可用于心脏检查。食管、胃等最常用的是X光,确诊时要用胃镜。腹部、盆腔最常用的是B超骨骼、四肢最最常用的是X光,诊断不明时可用CT。关节软组织及骨肿瘤检查可用核磁共振。不过需要注意,上面说的都是常规情况,不是绝对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种影像学检查原理不同,各有长处,检查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也不是越贵越好。需要根据不同部位及检查的重点,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时一种检查就够,有时要多种检查配合,为保证准确诊断,最好的办法是:最后跟大家谈谈辐射的问题。在正规医院里做X光和CT检查,所接受的辐射在正常范围以内,不用担心。要时刻记住的一句话: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谈辐射也是。而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比如孕妇或者备孕人群,在准备进行X线相关检查时,请务必告知放射科检查技师,寻求他们的建议。很多接受过X线相关检查的女性被告知检查后半年内不要受孕,其实情况远没那么严重,因为这些说法是医生们出于最大安全的考虑给出的建议,接受检查三个月后再准备受孕是非常安全的。而有些人害怕核磁共振和B超有辐射,但其实担心是多余的。与CT和X光拍片不同,核磁与B超在检查过程中没有用到X射线,不会发出电离辐射,因此这两种检查是相当安全的。比如B超就大量运用在母婴检查中。日常的说法可能不够精确,一般提到拍X光指的是平片,就是只有一张照片的那种,比如常见的做胸透,几秒钟一张照片就出来了。平片是直接透射成像,可以直接用胶片感光;CT叫X射线断层扫描,一般是一个大圆筒,躺进去,扫出来是一组照片,对应所定区域的很多层,因而可以重建出立体图像来。CT不是直接成像,而是采集到数据后由计算机重建出来;上面两种都是使用X射线成像,有一定的电离辐射,检查室会有电离辐射的标志,一般对金属无要求,但由于X射线的特点,对密度大的组织和物体成像对比度高,但软组织很难看清。B超是超声波检查的一种,不使用X射线,通过超声波的反射利用计算机重建成像,速度较快,实时可交互。常用的B超有声波发射接收的探头,需要涂抹介质减少超声波损耗。一般认为,超声波检查对人体没有危害,所以孕期检查多用B超。现在已经具备进行三维重建,加上时间维之后即常见的所谓四维彩超,当然彩色实际上是伪彩色。B超的分辨率相对不够高。MRI,磁共振,通常的序列(T1,T2)是通过氢原子核在磁场的自旋进动释放电磁波的特性成像,简单讲是这几中成像手段里面技术含量最高的。一般是一个大圆筒(超导磁体),把人放在大磁铁里面成像,对软组织成像对比度高,也是计算机重建,可以重建出立体图像,但扫描时间一般会比较长。由于大磁铁的存在,金属(铁磁、顺磁性为主)在其中易产生危险(极大的吸引力,加速,发热等)所以需要相对严格的检查,扫描室会有与磁性有关的标识,同时,检查时会有较大的噪音。工作频率一般在收音机频段,不认为有电磁辐射的危害,但强磁场暂时不认为明确的无害,不建议孕期检查。除了传统的结构扫描,磁共振还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序列做到很多其他功能,这也是这种获得了两个诺贝尔奖的高大上技术优势的体现,比如扫血管,算血流等等。磁共振的分辨率与CT相当,但一般而言检查费用会高不少。我们从吃瓜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开始。有没有电离辐射?无:B超(超声,彩超),核磁共振(MRI,磁共振,核磁)有:X线(DR,胸透,床旁CR),CT,核医学(SPECT,PET,PET/CT),DSA介入成像(注:严格意义上讲使用主磁场和射频脉冲进行成像的MRI也存在辐射,但那是电磁而非电离辐射,并没有后者足以损伤细胞乃至在大剂量下致癌的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MRI的潜在风险主要在于磁场环境下对患者携带/植入的铁磁性金属等禁忌物品的强力吸附,因RF脉冲导致的身体产热以及患者本身因梯度磁场变换的噪声和不适应检查环境产生的幽闭恐惧症。)各自是什么原理?DR:X线束穿透人体过程中由于各组织器官对其吸收程度不同,将使得剩余到达平板探测器(FPD,也就是拍胸片时需要抱住的那块板子)的X射线量出现相应的差异。再通过一定的信号转换过程,即能获得反映人体组织解剖和病理状态的黑白图像。CT:同样利用了不同组织器官对X线衰减系数有所差异的原理,但与DR最大的差异在于并非透视性的单张摄像,而是在患者随检查床运动过程中通过不断旋转的球管对划定的检查部位进行大量切片样的断层摄影;此外虽然也是以黑白两色的图像进行显示,但从照射到最终成像有一个由电脑完成的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过程,因此体现组织器官差异的灰度图像实际上是经过二次处理的间接成像,图像本身的明暗度代表对应像素的密度大小,可以CT值的量化形式进行测量比较。MRI:众所周知人体的含水量非常丰富,而“核磁共振”里用以成像的“核”正是存在于体内自由水和结合水中的氢原子核。借由设备主磁体提供的稳定强磁场,能够将平常处于随意自旋状态的众多磁性氢原子核进行足以产生宏观磁化矢量的规律排列。在此基础上,通过从外界施加与质子进动频率相同的特定射频脉冲,将引发从低能级到高能级跃迁的磁共振现象。接下来,由于激发共振现象的射频脉冲消失,主磁场将使得纵向磁化矢量逐渐恢复到被激发前的平衡状态,而被激发的横向磁化矢量则转入衰减,此即所谓T1、T2的弛豫过程。由于不同组织的质子含量有所差异,将使得在弛豫过程的同一时间点下进行接收采集会获得不同强度的MR信号。最终,信号的高低通过一系列重建和后处理,以黑白图像的明暗呈现出来。(注:与CT不同的是,MRI图像的黑白不能代表相应组织的密度高低。这是因为MRI的成像序列能够通过不同类型的加权使得最终呈现的图像优先显示不同的组织器官,因此信号高低必须结合图像对应的序列来看。)B超:用以成像的媒介是超声波。除开对不同密度组织的穿透力存在差异外,超声波在人体内还会有一系列折射、反射、散射等反应过程,通过将这些反应产生的回波信号从探头的换能器传回,再经过数字变换即可转为二维的实时视频信号。顺带一提,每次检查要抹的那堆黏糊糊玩意其实是为了防止探头和皮肤之间的空气干扰成像的耦合剂,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核医学:此处就不展开讲SPECT和PET了,核医学的各种项目和放射科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射线的来源——后者是由设备从体外进行照射,而前者是将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示踪剂送入体内,通过观察其在代谢反应中的移动变化来进行诊断。至于PET-CT,实际上是将PET和CT两种设备结合,在单次检查中同时采用双重成像方式以求更好诊断的复合体,因此其费用昂贵也有其缘由。还有一个需要被检者留意的问题,如果接受了核医学类检查后得到了不要随意走动和需要去专用卫生间小解的告诫,那并非刻意限制人身自由的为难,而是因为带有放射性显像剂进入体内后已经将被检者本身变成了一个暂时的自走放射源。这样一来在其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前,边不自主地散播射线边到处跑很显然就不厚道了。分别适用于何处?以本行放射科为例,其实并没有能够完全替代其他项目的万能检查,也没有价格越高越管用的道理,DR、CT、MRI各有千秋,一些教科书上以前说死的优缺点也因为技术的持续发展变得不那么绝对。因此对于每个被检患者来说都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去选定相应的最优检查。不过在这里还是可以把一些相对泛用的原则加以列举,仅供参考。DR:骨骼外伤和骨折复查,胸部体检,尿路结石和肠道积气/积液筛查,体内异物等CT:颅脑外伤,急性病症筛查,椎体骨密度测定,肺部病变,实质器官异常,冠心病等MRI:脊椎病变,骨骼肿瘤定性,MRA血管成像,中枢神经系统和骨关节病变等B超:腹部和盆腔异常,尤其是结石的检查核医学:骨肿瘤显像,甲状腺显像这里需要再次声明,变数众多的实际工作中检查项目的选择决不是拿着诸如上面这样的清单去按图索骥,也请千万不要看了一些科普就凭此反过来指挥医生。而具体到广大就诊者的范畴,我所能给出的最好建议是:在通畅交流的基础上相信你的接诊医师的判断,并在检查过程中遵循放射科及其他辅助科室的指示规范,如此一来对医患双方都好。希望这个答案能有所帮助。X光摄影(平片)像把面包压扁了看X光会穿过人体,不同部位吸收射线,底片上不会曝光或部分曝光,洗片后这个部位就是白色的。优点:快捷、价廉。缺点:受制于深浅组织的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有时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摄X光片才能看清。CT像把面包切片看CT的检查原理是X光会断层穿过人体,通过电脑计算后处理为二次成像。优点:可以断层看,经处理后可以显示更多信息。缺点:费用比X光摄影贵,且CT检查的辐射剂量通常高于单次X线摄影。B超像挑西瓜前敲一敲B超的原理是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计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样,边敲边看显示病灶情况。优点:多方位观察,实时成像。缺点:超声受气体干扰很大,对于肠道等含气较多的器官,超声诊断准确率会降低,所以一般肠道检查使用肠镜。磁共振成像(MRI)摇一摇再看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收集磁共振现象所产生的信号而重建图像的成像技术,简单说就是相当于用手机摇一摇,让氢质子振动起来,再平静下来,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动。优点:与CT相比,它没有放射辐射,没有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缺点:费用相对比较昂贵。PET-CTPET是利用正电子发射体标记的葡萄糖、血流显像剂等药物为示踪剂,以解剖图象方式,从分子水平显示机体及病灶组织细胞的代谢、功能、血流、细胞增殖和受体分布状况。优点: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X射线断层扫描(CT)两种诊断方式,既有解剖结构信息又提供生化指标。不仅能够显示肿瘤病灶的大小,还可以显示肿瘤内部的代谢活性。缺点:检查费用通常较高,且有辐射,故应遵医嘱,合理选择。哪些身体部位适合哪种检查1外伤骨头——粗看X光摄影、细看CT当遇到各种外伤,如果怀疑伤到了骨头,优先选择X光摄影,检查结果快速易得。若要进一步观察,可以选择CT观察细节,甚至磁共振成像观察隐匿损伤或软组织损伤。颈椎腰椎——最佳选核磁共振成像、次选CT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椎间盘疾病需要观察椎间盘与相应的神经根,要想更好观察这些软组织,最优选择就是磁共振成像。同样,对于关节、肌肉、脂肪组织检查,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的检查,磁共振成像也是不错的选择。CT可以作为观察脊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的有力补充。胸部——粗看X光平片,细看CTX光胸片可
本文标题:X光、CT、B超、核磁共振、核医学到底有什么不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70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