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讲义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动物的主要类群根据结构上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2、腔肠动物的主要类群(p3页图片)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3、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活、生殖、运动。生活习性:生活在水草茂盛溪流中,一般固着在水草上形态:长约一厘米,圆柱形,身体呈辐射对称,身体分不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辐射对称的身体结构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和进行防御。结构:结合p3结构图说出右图中各结构名称。生活:水螅的身体由两层细胞构成,即内胚层和外胚层。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想通,吃进去的食物在腔内消化,吸收(细胞外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是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生殖:出芽生殖(条件好),有性生殖(条件差)运动:丈量式或翻筋斗式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5、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营养丰富,具有强热解毒的功效;珊瑚虫分泌石灰质骨骼堆积成珊瑚礁,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庇护所。6、涡虫有哪些结构特点与自由生活方式适应①涡虫的身体可以分为前后、左右和背腹,背腹扁平,成两侧对称。这样的体型使动物的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的运动、捕食和防御。②前端(头部)感觉器官集中,黑色眼点可以感光,耳突产生嗅觉,能够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③身体的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身体分为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中胚层有肌肉,更有利于涡虫运动。7、寄生种类扁形动物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寄生生活方式相适应①这些寄生虫的消化器官很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靠夺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②他们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普遍退化③但他们的生殖器官却特别发达(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8、常见寄生类扁形动物(P5)掌握形状,寄主9、扁形动物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10、寄生种类扁形动物和人类的关系寄生种类扁形动物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如含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叫米猪肉,误食生的或未煮熟的米猪肉后,幼虫进入人体小肠,能发育为成虫,对人体造成危害生活中为避免寄生虫感染,应该注意:不食用生肉制品,切生、熟肉的刀和砧板要分开,食用螺类时要高温灭菌,尽量避免接触有钉螺的水域等。11、你认为水螅和涡虫哪一个更高等,为什么?(见第6题)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线形动物的种类线形动物因体形细长如线而得名,有些自由生活(如土壤线虫)有些寄生在人、动物、植物体内(如蛔虫、丝虫、钩虫、蛲虫、小麦线虫)2、蛔虫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寄生生活方式相适应①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②它的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但内部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不能蠕动,靠吸食人体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物生活。③蛔虫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可以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3、蛔虫生活史成虫在人体小肠内交配,雌蛔虫每天产卵20万粒左右,蛔虫卵随寄主的粪便排出,在适宜的条件下,受精卵会发育成感染性蛔虫卵。感染性蛔虫卵进入人体,人就会得蛔虫病。4、蛔虫对人类有哪些危害?你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卫生习惯?蛔虫在人体内分泌毒素,能引起失眠、烦躁、磨牙等症状。寄生数量多时会引发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所以我们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不清洁的生水,管理好粪便,处理杀死感染性蛔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5、线形动物主要特征身体细长,成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6、常见环节动物蚯蚓、沙蚕、蛭(P10、11页图)7、蚯蚓(P10图)运动:①蚯蚓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可以使躯体运动更加灵活。②蚯蚓体壁上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使身体蠕动肌肉作用:收缩舒张刚毛作用: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固着、支持、增加摩擦力呼吸:靠湿润体壁完成呼吸,体壁可以分泌黏液,蚯蚓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蚯蚓环带(靠近头部)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蛋白质和黏液,形成一个套在环带外面的蛋白质环,繁殖时,蛋白质环会携带1到三粒受精卵从蚯蚓身体上脱落,形成卵茧。受精卵在茧内发育成小蚯蚓。8、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9、蚯蚓为什么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10、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11、环节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沙蚕:鱼虾蟹饵料蛭:唾液中含蛭素,能防止血液凝固,提取制作抗血栓药物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优良蛋白质饲料12、大雨过后蚯蚓为什么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13、如何区别某种动物是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两者身体虽然都很细长,但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有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1、常见软体动物(P15图)2、蛏的结构功能(P14图)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外套膜:保护(包裹柔软的身体);分泌物形成贝壳。足:运动鳃: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蜗牛等陆生软体动物通过外套膜呼吸)3、蛏是靠什么结构获取食物?通过身体后面的入水管吸入水,水流经身体一些器官后,再通过出水管排出体外。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残渣。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5、大多数软体动物都有贝壳,所以它们比环节动物高等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软体动物是要比环节动物高等,但高等的原因是运动、呼吸、神经、生殖器官更发达高等了,而不是因为有贝壳的保护。6、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珍珠粉可入药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7、节肢动物概述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占所有动物种类总数的80%以上,也是分布范围最广动物类群,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甲壳类、多足类、蛛形类(P17图)大多数节肢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昆虫类)某些种类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多足类)有的身体分为(蛛形类、甲壳类)节肢动物不同的身体分部与它的运动方式及防卫机制是相适应的。8、蝗虫结构及功能(P16图)头:触角(分节,有触觉、嗅觉)复眼(视觉)感觉、取食口器(咀嚼式,取食)胸:两对翅膀:前翅保护、后翅飞行运动三对足:前足、中足(爬行);后足(跳跃)腹:气门(气体进出)气管(气体交换)呼吸、生殖生殖器官(生殖)9、轻捏蝗虫身体,坚韧的体表(外骨骼)对蝗虫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10、软体动物的贝壳与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点:都起保护作用不同点:昆虫的外骨骼和附肢分节,可使运动更加灵活,还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而软体动物的贝壳限制了动物的运动能力11、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体表有外骨骼,可以适应陆地陆地生活。繁殖能力强有翅会飞,增加了活动范围和取食范围(有翅的意义)身体和附肢分节,运动更加灵活(分节意义)感觉器官发达用气管呼吸,呼吸系统完善体型较小,对空间和食物需求12、总结蝗虫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同11题)1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14、比较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相同点:身体都分节不同点:环节动物:体节没有具体分化,体表湿润。节肢动物:体节有了分化,足和触角分节,且体表有外骨骼。第四节鱼类1、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2、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①体形: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流线型(减少鱼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②体色:皮肤有色素细胞,背面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③体表:有鳞片,分泌黏液(保护、减少鱼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⑤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感觉器官)⑥鱼鳔:调节鱼体比重,帮助鱼停留在不同水层⑦游泳:通过尾部躯干部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动力:尾部和躯干部摆动平衡:背鳍、腹鳍、臀鳍、胸鳍调节身体平衡,其中背鳍起关键作用;控制方向:尾鳍⑧用腮呼吸:(鳃是呼吸器官)鳃包括四个部分:鳃盖、鳃丝、鳃弓、鳃耙。鳃的位置:在头部两侧。呼吸: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这是在呼吸。过程: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水中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渗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结果:水中的CO2增多、O2减少;鳃中有静脉血变为动脉血。3、鳃有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鳃呈扇形有多个鳃片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每个鳃片的鳃丝即多又细4、鳃为什么是鲜红色?鳃里面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新鲜的鱼鳃丝是鲜红色)5、为什么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鱼离开水时,鳃丝黏结在一起,相互覆盖,减少与水的接触面积,加之空气干燥,鱼无法从空气中得到最够的氧气,使鱼窒息而死。6、比较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探究鱼鳍的作用剪鳍法(对鱼伤害)模拟实验法(不可靠)直接观察法(无法分辨)捆绑鱼鳍法(较科学)7、鱼只靠鳍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不全面,鱼体内开始有了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鱼脊柱两侧附着发达的肌肉,产生动力,所以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5、鱼类的共同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腮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6、叫鱼不是鱼的动物鲸鱼、美人鱼(哺乳动物)、娃娃鱼(两栖动物)、章鱼、鲍鱼、鱿鱼(软体动物)、甲鱼、鳄鱼(爬行动物)。7、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以后,鱼便停止了浮头,这是什么道理?夜晚,藻类不光合作用,且呼吸水中氧气,所以黎明时氧气含量最少,鱼儿跳出水面以便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天亮之后,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中氧气含量大增。鱼便停止了浮头。8、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请根据以下提示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提示:BTB是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由蓝色变成黄色。短时间内使用BTB对鱼没有毒害。设置甲乙两个烧杯,放等量清水和BTB甲中放一小鱼,乙中不放小鱼,20到30分钟后观察甲乙中水色变化甲中蓝色变黄色,乙中无变化。第五节两栖类和爬行类1、青蛙的结构、功能、生殖、发育感觉:眼睛后方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呼吸:蝌蚪用腮呼吸成蛙用肺呼吸,但肺结构简单,不发达,所以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运动: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可跳跃)趾间有蹼(适合划水)生殖:雄蛙鸣叫:求偶,吸引雌蛙抱对:青蛙产卵和排精的行为,提高卵的受精率。体外受精: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子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变态发育(幼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体有着较大差异的发育叫做变态发育)2、两栖动物主要特征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3、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4、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有哪些结构特点与陆地生活方式相适应?(以蜥蜴为例)运动:有
本文标题: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73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