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园林的顶峰——苏州拙政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典雅、淡秀的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街178号,面积78亩。这是一座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的古典园林,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经过几百年的苍桑变迁,至今仍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格,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唐朝.陆龟蒙之宅•元朝.大宏寺•明朝嘉靖年间.为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请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并借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名“拙政园”园林的雏形•明崇祯四年.东园荒地为刑部侍郎王心一购得,取名归田园居•清朝乾隆年初.蒋棨接手园林,园林又被分为中部的复园与西部的书园•晚清.富贾张履谦接手西园改名补园;同期东园一度荒废四百年的分合•上世纪50年代,三园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成为苏州民居的典型范例。后人美其名曰中国园林之母今日的瑰宝•主要依据园林的空间位置和结构来划分园区•主要依据水体、路径、廊架和主体建筑来分割空间景区•主要通过建筑定位和一定的主题使得空间意义完整。景点水体示意图山体示意图以拙政园的主景中园为例共有22个景点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拙政园中部风貌的形成,应在晚清咸丰至光绪年间。中区现有面积约为18.5亩,其中水面占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远香堂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精巧。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种各样的景观都是围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香远溢清——周敦颐《爱莲说》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结构精巧,周围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面的陈设非常精雅,堂的正中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远香堂”三字,是明代文征明所写。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还有一片竹林。堂的北面是宽阔的平台,平台连接着荷花池。每逢夏天来临的时候,池塘里荷花盛开,当微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座山之间以溪桥相连接。山上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岸边则有众多的灌木,使得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机。远香堂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小山上有“绿绮亭”,这里还有“枇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还能看到耸立云霄之中的北寺塔。水池的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的西面有一座曲桥通向柳荫路曲。在这里转向北方可以见到见山楼。亭子的南部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倚玉轩,从这里向西走就到了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的南面有小沧浪水阁,桥的北面是香洲。玉兰堂是一处独立封闭的幽静庭院,玉兰堂高大宽敞,院落小巧精致。南墙高耸,好似画纸,墙上藤草作画,墙下筑有花坛,植天竺和竹丛,配湖石数峰,玉兰和桂花,色、香宜人。玉兰堂曾名“笔花堂”,与文徵明故居中的“笔花堂”同名。“梦笔生花”也是古时文人对创作灵感的一种追寻。在此读书作画,实是人生的莫大享受。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李白见山楼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展开。上层为见山楼,此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春季满园新翠,姹紫嫣红;夏日薰风徐来,荷香阵阵;秋天池畔芦荻迎风,寒意萧瑟;冬时满屋暖阳,雪景宜人。见山楼高而不危,耸而平稳,与周围的景物构成均衡的图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若从高处俯瞰荷风四面亭,但见亭出水面,飞檐出挑,红柱挺拔,基座玉白,分明是满塘荷花怀抱着的一颗光灿灿的明珠。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松风水阁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松之苍劲古拙的姿态常被画入图中,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有风拂过,松枝摇动,松涛作响,色声皆备,是别有风味的一处景观。香洲“舫”式结构,有两层楼舱,通体高雅而洒脱,其身姿倒映水中,更显得纤丽而雅洁。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在中国古典园林众多的石舫中,拙政园香洲大概称得上是造型最为美观的一个。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线条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香洲位于水边,正当东、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由三块石条所组成的跳板登“船”,站在船头,四周开敞明亮,满园秀色,令人心爽。烈日酷暑,此地却荷风阵阵,举目清凉。香洲船头上悬有文徵明写的题额,后人还专门为之题跋。同时石坊也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借此表白园主“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楚辞》造景手法一、藏露互补,遮隔景深(一)对尘俗喧扰的园外来说,应力求以最巧妙的手法做到“善藏”,或者说,尽可能做到藏而不露或少露。在拙政园,人们一进门,迎面就是一座错落而自然的黄石假山挡住视线和去路。这是一种“遮景”和“抑景”,但它不能阻挡尘嚣,而且能藏住园内清净美景不让外露。文学创作有“开门见山”之法,是需要给人看的一下子亮出来,毫不躲闪,让人一目了然。拙政园的入口则反其道而行,有“入门见山”之法,它把需要给人看的用山石阻挡遮藏起来,不让人一下子看到,这种曲曲折折的躲闪,遮遮掩掩的含蓄,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美,它通过“抑景”,让人渐入佳境,细细咀嚼,慢慢欣赏,感到妙趣无穷。(二)对园林内部来说,则应做到有藏有露,藏露互补苏州园林里造成藏露互补的遮隔物有种种,如花木、山石、门窗、屋宇、水流……1.花木隔2.山石隔拙政园的土石假山,只要人们不断的变换方位,不断的变换视角,眼前就能展现多层次的优美画面:或山掩曲径,或岭映峈亭,或石藏幽谷,或峰隔重楼,无不是趣味不尽的艺术境界3.桥梁隔在拙政园的中部,就有一座座低矮近水的曲桥分隔水面的。它丰富了水面的层次,使水面不致一平如镜而显得单调乏味。这样,人们就有水景可看了,或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从而产生一种宽阔而平远的意境。4.亭廊隔拙政园的“小飞虹”桥廊,横跨小溪,增添了桥廊南北的景观层次。特别是它那略带弧曲形的屋面,檐下精致的挂落,屈指可数的几根廊柱,均架于水上,构成空灵而优美的遮隔物,将其后面景色遮得若显若藏,若明若暗,极大地丰富了这一带的景观和层次。如在“小沧浪”凭栏北望,透过“小飞虹”,可以遥见荷风四面亭,而画面以建山楼为远方的主要背景,其后还有景物隐约二、映衬对比,多样统一(一)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映衬对比,多样统一(二)景物与景物之间的映衬对比,多样统一拙政园的亭,以屋基平面和立柱多寡而论:圆形而立五柱的如笠亭;正方形而立四柱的如松风亭、嘉实亭等;正方形而立十二柱的如梧竹幽居亭;长方形而立四柱的如放眼亭;长方形而立八柱的如绣绮亭;六角形而立六柱的如宜两亭;八角形而立八柱的如天泉亭;平面呈“凸”字形而立八柱的如涵青亭;平面呈扇形而立六柱的如:“与谁同坐轩”亭……以屋顶形式而论:一般依其屋基平面分别建园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其宝顶式样也有所不同。此外还有卷棚歇山,如绣绮亭、雪香云蔚亭,而“与谁同坐轩”亭则带有卷棚庑殿式格局。拙政园的亭,基本上都是单檐,单天泉亭独用重檐,这有打破了单一。此外,屋角反翘式样有水戗发戗和嫩戗发戗两种。前者如绣绮亭、绮虹亭,其风格朴实端庄于玲珑飞翘;后者如松风亭,反翘作了夸张性的强调,具有秀逸、轻扬、活泼、飞举的美学风格以结构类型个空间体量而言:拙政园诸亭大多为四面临空的独立亭,单也有倚墙而建的半亭,如涵青亭就连接着墙廊,倚虹亭和别有洞天亭也都是半亭,墙上各开一门,其形一方一圆,遥遥相对,各有个性,成为联系东中西三部的必经之路,这也是别具匠心。拙政园那么多亭子,其体量也大小各殊。笠亭是微型的,在山上林间不甚显眼,而天泉亭则是大型的,八角重檐,内外双层,在平地极为突出。三、虚实相生,时空交感拙政园小中见大,少中见多,离不开虚实相生的美学。虚,这可说是苏州园林的生命所在(一)门窗框景之虚拙政园是虚实并用,门窗之虚颇为杰出(二)内外借景之虚游人如在梧竹幽居听西望,可见北寺塔依然高耸,把园林空间的边界推到了数里之遥。这一园外的塔景之虚,还给横向展开、具有平远特征的池山风光增添了纵向的景观,取得了虚实相生、纵横相破的审美效果。(三)水中倒影之虚拙政园有海棠春坞,是春日品赏海棠风韵的好去处;有荷风四面亭,是夏日品赏水面风来、荷香四溢的极佳景点;有待霜亭,是秋日品味“洞庭需待林满霜”诗意的山亭;有雪香云蔚亭,是冬日赏梅,捕捉暗香浮动的理想之地。这样,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在绮绣亭,有“晓丹晚翠”匾额,也点出了朝暮景色之美的殊异。建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聚景作用《园冶》:“轩楹商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说的是园中的楼台亭阁都是为了观赏周围的山水,欣赏园中的景色。如:拙政园的玉兰堂,为了避免过大体量对园林景观造成影响,往往用小院围合,淡化建筑外观形象,在建筑周围点缀山水,增强山林气氛,并向室内引伸。“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因而它们的收纳和聚集的作用更明显。二、点景作用一亭一榭一轩点出了诗情,点出了画意,点出了山水的灵气。如拙政园的远香堂,为满湖莲花所环抱,成为整个景观空间的一个部分。“凡图中楼台亭宇,乃山川I之眉目也”,说明山水如无建筑点缀,则眉目不清。由于建筑装点,山水增色,景观生动,风光无限。“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一座空亭,可以成为山川灵气吐纳的交汇点。园林中景观建筑的设置,可以点出风景的特征和内涵,有助于明确景观主题和意境,强化景观的价值。感悟:拙政园的空间营造中,运用了对景、隔景、障景、框景、空间渗透、虚实相生等多种造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中拓展无限的时空观念,犹如一幅延绵不断的山水画,感性的气氛与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始终弥漫在“宛自天开”的山山水水之中除此之外,拙政园中还通过人与空间的交流,营造了一种物我同一的境界,从而让人对该场所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这就使我们认识到:只有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相结合的空间结构才能够真正的打动人故事典故故事典故故事典故
本文标题:拙政园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747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