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新发展——生态自然观第三章、生态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第二节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与科学基础第三节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1.基本观点2.马、恩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1.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2.马、恩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2)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3)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4)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统一在现实社会中,人作为一种能动的存在物,以其实践活动不断加深自然界的分化,使得天然自然不断转化为人工自然,并且实践的这种作用越来越强、越来越明显。这种实践作用的突出表现就是导致了生态危机,进而引起了对生态危机的反思,形成生态科学。这就为生态自然观的确立提供了现实根源和科学基础。第二节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与科学基础1.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2.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生态科学3.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生态危机”1)生态平衡与生态危机2)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⑴人口激增⑵自然资源短缺⑶环境污染加剧,生态恶化3)对生态危机的反思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功能系统。1)生态平衡与生态危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及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功能系统。这种系统按作用又可分解成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生物的消费者、生物的分解者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共同发挥作用并形成一个整体。人类实践的不断加深和扩大,导致自然界的原有平衡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被打破。对人类关系最密切的自然平衡即生态平衡也被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组成、各个种群的数量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输入、输出等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特征生态系统是开放的非平衡态系统,它吸收太阳能并经由光合作用而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又通过蒸发、呼吸、微生物分解等多种渠道向外界输出物质和能量,其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及其无机环境之间有着源源不断的物质、能量、信息流。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反馈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使系统稳定在一定的状态下,这被称为自然平衡。但是,如果系统中出现了某种涨落,当涨落被放大到失稳的临界点时,自然平衡的打破是不可避免的。在人工自然中,人的活动正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引起和放大涨落的力量,它所引起的自然平衡的改变有时远远超过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平衡的改变。生态系统本身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如森林的生长、动植物的繁衍)和自我修复的调节能力(江湖的自净化等),能在一定限度内吸收、净化、转换人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但是,现代人类对生态平衡的干预已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导致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工业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其中尤以人口、资源、污染问题为突出和紧迫。这些问题意味着生态环境正向着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化。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危机人口问题是各类生态问题中的首要问题,是引发其它生态问题的基本问题。⑴人口激增全球人口呈现出明显的加速增长趋势。人口(亿)102030405060时间(年)180019301960197419871999时间间隔(年)13030141312再生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和不可再生性资源(煤、石油等矿物资源)。自然资源:自然界中能为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产生资料的来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⑵自然资源短缺(不可更新的资源面临耗竭)主要表现在非再生性资源的枯竭、短缺、污染,可再生性资源的锐减、退化、濒危。其中,土壤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等问题尤为突出。“资源危机”①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大规模丧失,使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已被视为当今世界头号生态问题)、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②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破坏直接导致动植物资源短缺。③矿物资源也在危机之中。“资源危机”世界土地沙漠化面积已达3800万平方公里。亚洲占32.5%,非洲占27.9%,澳大利亚占16.5%,北美和中美洲占11.6%,南美洲占8.9%,欧洲占2.6%全球土地沙漠化已严重威胁到100多个国家。森林以每年20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减少。资源问题淡水资源危机当今世界上有80个国家的20多亿人正面着淡水资源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到2010年,还将增加8个国家。在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许多国家的代表都认为,缺水是个世界性问题,水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资源问题土地荒漠化加速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有38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的总和,并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有10亿以上的人40%以上的陆地表面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我国目前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其中沙化土地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全球性环境问题当今世界五大问题:人口、资源、能源、粮食和环境,而事实上,这五大问题实质上都是生态失衡问题,广义上都属于环境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现代环境问题引起所谓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最为严重的问题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已超越了国界而成为各国无法回避的共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要求各国采取共同的行动。撒哈拉沙漠:它东西长约5600公里,南北宽约2000公里,总面积约920万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非洲面积的1/3。目前正以每月0.8公里的速度向南推移,而有的地方最高的速度竟然高达3.2公里。资源问题不可再生资源耗竭石油储量的综合估算,可支配的化石能源的极限,大约为1180~1510亿吨,以1995年世界石油的年开采量33.2亿吨计算,石油储量大约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天然气储备估计在131800~152900兆立方米。年开采量维持在2300兆立方米,将在57~65年内枯竭。煤的储量约为5600亿吨。1995年煤炭开采量为33亿吨,可以供应169年。铀的年开采量目前为每年6万吨,根据1993年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估计可维持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资源问题森林资源锐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森林被喻之为地球之肺。它的急剧减少会导致严重的生态危机。如:绿洲沦为沙漠水土大量流失干旱缺水严重洪涝灾害频繁物种纷纷灭绝温室效应加剧资源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地球上生物约有300万-1000万种以上,但至今有案可查的仅150万种。在目前的生物种系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现在每年在非洲热带雨林中还能发现200多种新植物。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上的原始森林已由19世纪的55亿公顷减少到现在不足28亿公顷,每年减少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其中1100公顷是热带雨林。无数的动植物在人类还没认识它们之前就随着原始森林的砍伐、污染、围湖填海等原因提前从地球上消失了。资源问题被灭绝的和濒危的多样性的意义——生物物种在地球上的灭绝速率竟比其自然过程加快了约1000倍。——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生活物质和重要的生存环境。——人类生存:一种植物灭绝就会引起10-30种其他生物的丢失;——一个国际研究小组估计,如果一些濒危物种灭绝,依赖这些物种的6300个物种可能也会消失。资料由于人类的活动引入环境的物质和能量,造成危害人类及其它生物生存及生态系统稳定的现象。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或者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⑶环境污染加剧,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目前全球规模的污染主要是酸雨蔓延、臭氧层耗损、温室效应。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的“温室效应”。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温室效应示意图1861~1993年全球陆地表面气温和海洋表面温度合成平均的逐年变化图中直方图是逐年的全球平均温度,曲线是经过滑动平均后的结果,实线和虚线分别取自Jones在1994年和1988年的统计结果,其变化趋势表明了温度在波动过程中是逐步增高的。统计表明,过去1万年气温才增高10℃,相当于每百年增加0.1℃;而1880年以来,整个北半球的平均气温每百年升高0.3~0.6℃。环境问题臭氧层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臭氧层破坏环境问题成因后果措施臭氧层破坏制冷剂等释放含氟利昂(氟氯烷)的气体。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臭氧层空洞美国航空航天局提供的影像中,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像巨大的蓝色水滴。美国航空航天局2000年9月8日宣布,南极上空2000年9月3日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283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国土面积的三倍。环境问题酸雨这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我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人们对酸性排放物已经有了控制,但仍然还有酸雨现象。大气尘埃可能是造成酸雨问题的另一原因。酸雨环境问题成因后果措施酸雨燃烧化石燃料及冶金过程中放出的SO2、NO、NO2等酸性气体,形成PH5.6的酸性的雨、雪、雹、雾等。酸化土壤、酸化江、河、湖、沼,破坏植物体、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回收SO2,NOX,开发清洁能源,倡导清洁生产。酸雨产生示意图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3、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4、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5、水俣(Yu)病事件(1953-1956年)6、骨痛病事件(1955-1972年)7、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8、印度博帕尔事件(1984年)9、印度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1986年)10、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1986年)恩格斯的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既取得了空前的物质文明,伴随着文明,全球化的危机更在昭示人类必须深刻反思自身的行为。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超越应是人类的必须选择,生态文明则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必由之径。⑷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所致。3)对生态危机的反思⑴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危机。⑵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⑶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全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传统价值观: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表面上看是工业化的产物,但实质上却是与人类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分不开的。传统价值观,是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依据这种思想,人类应用科学技术,开始了大规模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才产生出全球性的问题。人类中心主义源起普罗达哥拉斯:认为人为万物的尺度;阿奎纳:理性是决定一切事物的卓越性,智力越高者越具卓越性。他认为地球上只有人类具有智力,因此地球上所有
本文标题:第三章生态自然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77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