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 浪淘沙·感事-原创译文
浪淘沙·感事明刘基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生机,奠定昂扬的基调。B、“鸿雁”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季节,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C、上片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梦中之物。D、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E、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2)鸿雁南归”看似平常,其实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其作用。(3)“没个人知”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之情,词人在这首词中“郁结”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答B、E、D(A、奠定飘零凄凉的感情基调;C、是推陈出新,蝴蝶是实有之物,如在梦中寻觅花枝而栖,却只能飞上寒枝。D、“孤高”判断无据。)(2)①点明高秋季节,营造一种凄凉的意境。(1分)②暗示词人的思归,点出作者避难江湖的处境,反衬词人的失落与无绪。(2分)③思归不一定就是回家,也意味着“梦”的归宿,心灵的安顿,传达出诗人对实现人生抱负的渴望。(2分)(3)①飘零江湖的悲愁与失落;②实现人生抱负的无望而执着;③人生失意的自怜与自爱;④才华被埋没的孤苦与怨恨。【解析】本词借景抒情,要想明确情感的内涵,可抓景物深入探究其中蕴藏的深意。“凋枫自落”暗指作者晚年飘零江湖的失意。“鸿雁南归”思归之情,思归更有深意,结合背景可知,避难江湖期间,希望安定,这个安定应该是心灵的安定,国家的安定,所以其中寄寓的应该有无法实现的人生抱负。再抓一些关键词品析,“飞上寒枝”“清露自凋”“没个人知”,写出了才华无人知晓的孤独惆怅与悲愤。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译文: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际,深秋时节,大雁南飞,夕阳把冷冷斜晖撒照在草地和雾霭上,一片冷清,一片凄凉。蝴蝶不知深秋来临,百花已残,仍如在梦中寻觅花枝而栖,却只能飞上寒枝。每当我伤感失意凭栏远眺时,心中总是充满莫名的悲伤,深秋最美最艳的枫叶好像是春天盛开的红花一样可爱。然而枫叶只是在秋霜清露中独自凋零飘落,没个人知道。鉴赏:从词中写景抒情的字面看,这是一首秋兴词,既然题为“感事”,则是非泛泛悲秋嗟暮之作。上下短短两片中,选用了诸如“凝恨”、“惆怅”、“伤悲”、“绝怜”等只抒情绪的字眼,又点缀了“冷”、“寒”、“清”、“凋”、“落”等渲染烘托性的词语,两相融合,营造了一个凄绝孤苦的意境。笔者推测,刘基于元末乱世,羁孤未遇,这首词很有可能作于避难江湖时期,触物感事,自是易伤遭际,因此,我们不妨将此词看作是词人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上片写景,很有宋人婉约含蓄的词境。“鸿雁南归”不仅点出高秋季节,也暗示出人的思归。归,不一定指回家,它也意味着理念的归宿,心灵的安顿。雁阵的随候而归,正反衬了人的无绪与失落。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正是“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之情景,因暮气烟岚的笼罩,连西坠的夕阳都仿佛凝固不动了,在外是凄迷之草色,在内是望远之悲心,心绪之凄黯与望眼之迷蒙两重意象叠合,读之令人难以忘怀。歇拍二句,凝重苍茫的画面,被一双蝶翅的轻轻扇动所点破。正当独立苍茫、黯然销凝之际,蓦见一只蝴蝶落在了萧条的秋枝上。这是词人“凝恨”的焦点,也是上片词眼所在。清人吴衡照云:“青田‘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翻用《南华(即庄子)》,有做熟还生之妙。”(《莲子居词话》)所谓“做熟还生”,就是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这个“梦蝶”之典,不知被多少文人千万次的使用过,无论是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锦瑟》),还是崔涂的“蝴蝶梦中家万里”(《春夕》),都不外乎将梦比作蝴蝶般无拘无束,自由飞翔,蝴蝶是虚,梦境为实;而刘基笔下却反转过来,蝴蝶是实,梦境为虚,正是使事不为事所使。试看词人笔下的蝴蝶,它哪知秋花已落,秋香渺渺,仍在苦苦追寻,绕枝而飞,这是怎样的一种无望而执着的梦想啊!它比“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之句(郑谷《十日菊》)更为凄婉,与“拣尽寒枝不肯栖”(苏轼《卜算子》)同样执着,而多一份痴情。上片以景起,下片以情结。句句不离秋意,处处关系伤怀。“倚阑”二字,收束前所描绘秋景的视觉角度,将镜头由远及近定于凭栏而眺的人,是写景转入抒情的过渡,也是二片之间针脚细密的暗接。“倚阑”而望,本为洗目澄心,纡怀散郁,为什么到头来其结果总是“伤悲”呢?盖因此时此地,最招惹眼目、触动词心的事物是红如春花的枫叶。在词人眼里,秋枫红叶自有它绚烂多姿的色彩,并不比春天的姹紫嫣红逊色,可是,却没有赢得世俗的怜赏关爱,滋润它的唯有夜夜凄清的秋露。诚如漙露易得零落,枫叶也终会飘坠,但它自生自落,迟暮凋零之前,在无人知晓中,仍迸发出这般惊心怵目的默默的美丽。这里与其说是对枫叶的爱赏怜惜,倒不如说是词人的自怜自爱。“没个人知”,道出词人心中多少不遇之牢骚怨恨!其实,秋叶宛转飘零尚有词人的怜惜,而词人的委屈埋没又有谁体贴相慰呢?近人刘永济《词论》云:“小令尤以结句取重,必通首蓄意、蓄势,于结句得之,自然有神韵。”持此以论,刘基的这首词结句正有蓄意蓄势,自出神韵之妙。“没个人知”,恰是作者刻意要吐出的心中郁结,却自始至终借雁阵蝶梦、冷烟斜晖、红叶清露等一路铺垫,以致最后收得画龙点睛、叫破全篇之效。(熊盛元)浪淘沙·感事明刘基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译文: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际,深秋时节,大雁南飞,夕阳把冷冷斜晖撒照在草地和雾霭上,一片冷清,一片凄凉。蝴蝶不知深秋来临,百花已残,仍如在梦中寻觅花枝而栖,却只能飞上寒枝。每当我伤感失意凭栏远眺时,心中总是充满莫名的悲伤,深秋最美最艳的枫叶好像是春天盛开的红花一样可爱。然而枫叶只是在秋霜清露中独自凋零飘落,没个人知道。鉴赏:从词中写景抒情的字面看,这是一首秋兴词,既然题为“感事”,则是非泛泛悲秋嗟暮之作。上下短短两片中,选用了诸如“凝恨”、“惆怅”、“伤悲”、“绝怜”等只抒情绪的字眼,又点缀了“冷”、“寒”、“清”、“凋”、“落”等渲染烘托性的词语,两相融合,营造了一个凄绝孤苦的意境。笔者推测,刘基于元末乱世,羁孤未遇,这首词很有可能作于避难江湖时期,触物感事,自是易伤遭际,因此,我们不妨将此词看作是词人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上片写景,很有宋人婉约含蓄的词境。“鸿雁南归”不仅点出高秋季节,也暗示出人的思归。归,不一定指回家,它也意味着理念的归宿,心灵的安顿。雁阵的随候而归,正反衬了人的无绪与失落。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正是“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之情景,因暮气烟岚的笼罩,连西坠的夕阳都仿佛凝固不动了,在外是凄迷之草色,在内是望远之悲心,心绪之凄黯与望眼之迷蒙两重意象叠合,读之令人难以忘怀。歇拍二句,凝重苍茫的画面,被一双蝶翅的轻轻扇动所点破。正当独立苍茫、黯然销凝之际,蓦见一只蝴蝶落在了萧条的秋枝上。这是词人“凝恨”的焦点,也是上片词眼所在。清人吴衡照云:“青田‘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翻用《南华(即庄子)》,有做熟还生之妙。”(《莲子居词话》)所谓“做熟还生”,就是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这个“梦蝶”之典,不知被多少文人千万次的使用过,无论是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锦瑟》),还是崔涂的“蝴蝶梦中家万里”(《春夕》),都不外乎将梦比作蝴蝶般无拘无束,自由飞翔,蝴蝶是虚,梦境为实;而刘基笔下却反转过来,蝴蝶是实,梦境为虚,正是使事不为事所使。试看词人笔下的蝴蝶,它哪知秋花已落,秋香渺渺,仍在苦苦追寻,绕枝而飞,这是怎样的一种无望而执着的梦想啊!它比“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之句(郑谷《十日菊》)更为凄婉,与“拣尽寒枝不肯栖”(苏轼《卜算子》)同样执着,而多一份痴情。上片以景起,下片以情结。句句不离秋意,处处关系伤怀。“倚阑”二字,收束前所描绘秋景的视觉角度,将镜头由远及近定于凭栏而眺的人,是写景转入抒情的过渡,也是二片之间针脚细密的暗接。“倚阑”而望,本为洗目澄心,纡怀散郁,为什么到头来其结果总是“伤悲”呢?盖因此时此地,最招惹眼目、触动词心的事物是红如春花的枫叶。在词人眼里,秋枫红叶自有它绚烂多姿的色彩,并不比春天的姹紫嫣红逊色,可是,却没有赢得世俗的怜赏关爱,滋润它的唯有夜夜凄清的秋露。诚如漙露易得零落,枫叶也终会飘坠,但它自生自落,迟暮凋零之前,在无人知晓中,仍迸发出这般惊心怵目的默默的美丽。这里与其说是对枫叶的爱赏怜惜,倒不如说是词人的自怜自爱。“没个人知”,道出词人心中多少不遇之牢骚怨恨!其实,秋叶宛转飘零尚有词人的怜惜,而词人的委屈埋没又有谁体贴相慰呢?近人刘永济《词论》云:“小令尤以结句取重,必通首蓄意、蓄势,于结句得之,自然有神韵。”持此以论,刘基的这首词结句正有蓄意蓄势,自出神韵之妙。“没个人知”,恰是作者刻意要吐出的心中郁结,却自始至终借雁阵蝶梦、冷烟斜晖、红叶清露等一路铺垫,以致最后收得画龙点睛、叫破全篇之效。(熊盛元)刘基三首词赏析眼儿媚刘基烟草萋萋小楼西,云压雁声低。两行疏柳,一丝残照,数点鸦栖。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闱。有词以来,春愁秋怨,以出自闺中女性口吻居多,要想跳出于众作,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这首《眼儿媚》立意并无新颖,是一首秋晚曲,也是一首闺怨曲,但它的落笔角度与方式却有些特别,犹如铺纸濡笔而作画,全词是以秋草秋树的深绿做底色渲染背景的。首句即从草色落笔,将心伤神惘、低徊不已的相思幽怨揉入一派如烟似絮、粘连暮云的草色中,而“两行疏柳,一丝残照,数点鸦栖”,与烟草围绕中的小楼一角,都不过是这大块苍凉暗绿背景里的点缀和衬托。画面虽无人物,情绪已酝酿充分,人物已呼之欲出。下片仍然就绿色进一层渲染。王维诗云:“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山中送别》)——如今秋草也绿了,远行的人会不会归来呢?与这种痛苦难言、形影孑然的单相思对照,下面紧接的“人在武陵溪”一句是那
本文标题:浪淘沙·感事-原创译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80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