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高中历史月考试卷讲评精品课件
——历史试卷讲评材料题审题做题一般思路:1、看题型,明主题。2、联系专题知识,寻求归属感。3、看设问,用心“四审”。(1)审提示语(2)审限定语(时地人、国、主体)(3)审答项语(4)审赋分4、精看材料:带着问题寻找相关有效信息5、有效表达:•26.(15分)《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2分)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分)•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4分)材料四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2分)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1分)(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2分1、看题型,明主题。题型:综合型(分析、评价为主)主题:从问题形式上有内涵式也有外延式;从内容上史论结合型。2、联系专题知识,寻求归属感。专题知识:必修三专题一汉代儒学,董仲舒,孟子。3、看设问,用心“四审”。•《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2分)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分)(1)审提示语(2)审限定语(3)审答项语(4)审赋分据材料一,概括,为此。董仲舒的,汉武帝,具体主张,措施1+1或21+1+1+1或2+2•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4分)(1)审提示语(2)审限定语(3)审答项语(4)审赋分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怎样的,这些主张,当时主张,作用2+2材料四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2分)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1分)(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2分)(1)审提示语(2)审限定语(3)审答项语(4)审赋分据材料四,概括,体现,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善治,治国,历史地位的途径,理念,认识2+1+2材料一: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国。明万历九年(1581年)。有利玛窦者始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书成未用。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其自行其教。——引自清朝《文献通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有什么新变化?(2分)•材料二:(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马克垚《世界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在18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并概括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8分)•材料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趋势。(5分)1、看题型,明主题。题型:综合型(分析、评价为主)主题:从问题形式上有内涵式也有外延式;从内容上史论结合型。2、联系专题知识,寻求归属感。专题知识:明清之际的中国,近代中西方状况,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探索救国之路。3、看设问,用心“四审”。•材料一: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国。明万历九年(1581年)。有利玛窦者始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书成未用。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其自行其教。•——引自清朝《文献通考》•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有什么新变化?(2分)(1)审提示语(2)审限定语(3)审答项语(4)审赋分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较之以前,新变化2分•材料二:(近代中国)18世纪末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马克垚《世界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在18世纪末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并概括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8分)(1)审提示语(2)审限定语(3)审答项语(4)审赋分根据材料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国,18世纪末,“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近代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原因,影响4+4或2+6或6+2•材料三:•《海国图志》《民报》孙中山题词《新青年》(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趋势。(5分)(1)审提示语(2)审限定语(3)审答项语(4)审赋分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分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其/态度变化共同点,趋势.2+3或3+2或1+4或4+15、有效表达:(1)内涵式问题,内涵与外延结合式问题都要联系材料进行解答。第一、精摘抄;第二、巧概括第三、抓关键;第四、忌重复(2)充分利用问题和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适度转换,整理,运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第一、多提炼;第二、多术语第三、用分值;第四、多角度(3)外延式问题,必须充分联系教材。(4)段落化、标题化、序号化。(5)字迹清楚工整,杜绝错别字。•材料一: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国。明万历九年(1581年)。有利玛窦者始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书成未用。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其自行其教。•——引自清朝《文献通考》•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有什么新变化?(2分)------------------------------------------------------------------—————————————西学东渐5、有效表达:(1)内涵式问题,内涵与外延结合式问题都要联系材料进行解答。第一、精摘抄;第二、巧概括第三、抓关键;第四、忌重复(2)充分利用问题和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适度转换,整理,运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第一、多提炼;第二、多术语第三、用分值;第四、多角度(3)外延式问题,必须充分联系教材。(4)段落化、标题化、序号化。(5)字迹清楚工整,杜绝错别字。•材料二:(近代中国)18世纪末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马克垚《世界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在18世纪末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并概括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8分)——————-----------——————外延式问题,必须充分联系教材:必修一鸦片战争•材料三:•《海国图志》《民报》孙中山题词《新青年》(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趋势。(5分)5、有效表达:(1)内涵式问题,内涵与外延结合式问题都要联系材料进行解答。第一、精摘抄;第二、巧概括第三、抓关键;第四、忌重复(2)充分利用问题和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适度转换,整理,运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第一、多提炼;第二、多术语第三、用分值;第四、多角度(3)外延式问题,必须充分联系教材。(4)段落化、标题化、序号化。(5)字迹清楚工整,杜绝错别字。材料题审题做题一般思路:1、看题型,明主题。2、联系专题知识,寻求归属感。3、看设问,用心“四审”。(1)审提示语(2)审限定语(时地人、国、主体)(3)审答项语(4)审赋分4、精看材料:带着问题寻找相关有效信息5、有效表达:(1)内涵式问题,内涵与外延结合式问题都要联系材料进行解答。第一、精摘抄;第二、巧概括第三、抓关键;第四、忌重复(2)充分利用问题和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适度转换,整理,运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第一、多提炼;第二、多术语第三、用分值;第四、多角度(3)外延式问题,必须充分联系教材。(4)段落化、标题化、序号化。(5)字迹清楚工整,杜绝错别字。试卷讲评应追求的境界——喝牛奶要品出芳草的清香!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月考试卷讲评精品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83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