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超级工程一览【精彩组图】京沪高速铁路——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项目京沪高铁投资额:2200亿元工程期限:2008年——2013年京沪高速铁路位于中国华北和华东地区,两端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域,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所经区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人口占全国地26.7%,人口100万以上城市11个,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3.3%,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也是中国客货运输最繁忙、增长潜力巨大的交通走廊。沿线以平原为主,局部为低山丘陵区,经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北京——济南属冀鲁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势为两端高、中间低,团泊洼一带为全线最低处;济南——徐州属鲁中南低山丘陵及丘间平原,地形起伏较大,泰安段为全线海拔最高的区段;徐州——上海线路主要通过黄淮、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局部(蚌埠——丹阳)通过阶地垄岗、低山丘陵。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是软土、松软土分布广泛,尤其是武清——沧州松软土、丹阳——上海软土,埋深变化大,软土层厚、强度低,工程性质差。设计最高运行时速350km,初期运营时速300km,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按3min设计。预计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列车以时速350km运行,北京南——上海虹桥站全程运行时间为3h58min;以时速300km运行,运行时间为4h37min;以时速200km运行,运行时间为6h52min。年客运输送能力双向达到1.6亿人次。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动议及讨论,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已经拉开了序幕。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铁路网建设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静态投资每公里为1亿元人民币,正线全长约1318公里,与现有的京沪铁路走向大体并行,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途经京、津、沪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共设北京南、天津西、新济南、新徐州、新蚌埠、南京南、虹桥(上海)站等21个客运车站。京沪高铁建成后,将实现客货运分离,届时北京到上海直达只需5小时,比目前京沪铁路上的时速200公里的直达列车缩短2小时,而且列车发车时间短,高峰期将实现3分钟一列,确保旅客随时乘坐、随时有座位。全程票价约600元人民币左右。届时,北京至上海高速列车年输送旅客单方向可达8000余万人次,是一条快捷的大能力客运通道。中国在未来15年新建高速铁路计划将达到19800公里,其中高速客运专线9800公里。15年后,我国将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网。整个铁道建设计划总投资将超过3000亿美元京沪高速铁路创造的“世界第一”里程世界最长京沪高铁双线全长约1318公里,仅高架桥梁的长度就达1061公里,占全线长度的80%。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7省市,连接环渤海和长江叁角洲两大经济区,沿线人口占全国的1/4。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是西班牙马德里到巴塞罗那的高速铁路,长度为620公里。技术标准世界最高京沪高铁也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在它之前,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行速度最高的是时速320公里的法国东部线,而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京沪高速铁路将使用刚刚下线的350公里时速和以前下线的300公里时速的动车组改造型,可以满足350公里时速的要求。北京火车南站——亚洲最大客运站正在改扩建的北京南站,8月1日正式启用后将成为亚洲建筑面积最大的列车客运站,被誉为亚洲第一站。北京南站不仅是京津城际铁路的始发点和终点,也是京沪高速铁路的始发点和终点,同时还是地铁14号线和4号线的中间站。北京南站将成为高铁、地铁、市郊铁路、公交、出租零距离换乘的大型交通枢纽。新北京南站占地面积49.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这座庞大建筑地上2层,地下3层。建成后的新北京南站比北京西站主站区建筑面积多出将近一倍,可容纳1万多人同时候车。预计每天的客流量将达到10万人,2020年南站运量每年超1.9亿人次。经过两年多紧张施工,南站主体结构已经完工,正在进行轨道施工,开通运营已进入倒计时,预计于今年6月25日投入试运行。昆山特大桥——世界最长铁路桥京沪高铁昆山特大桥长164.8公里,为我国客运专线中桥梁长度之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桥梁。与一般铁路桥梁比例20%相比,京沪高铁真可谓桥上铁路,在江苏段这个比例会更高。该段总长度358公里,90%是从桥上走的。丹阳至昆山特大桥全长164公里,从丹阳开始直到昆山全部是桥。这座桥将穿越苏锡常3市。其中,在阳澄湖上一段长达9公里。除了令人惊嘆的丹阳至昆山特大桥之外,京沪高铁江苏段还有3座特大桥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桥长14公里;南京秦淮河特大桥,桥长12公里;镇江京杭运河特大桥,桥长11公里。高架桥的造价尽管比路基高,但是因造桥可以走直线,有利于提高车速。预计6月30日完工的北京南站号称“亚洲第一站”,面积等于40个足球场,号称世界第三大机场的希思罗国际机场所有航站楼加起来的面积也不及北京南站。建成之后,将容纳包括京沪高铁、京津在内的24条到发线。到2030年,每小时将有3万人,每天28万人,每年有1.9亿人在这个车站上下车。1990年12月,铁道部完成“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1994年,当时的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和铁道部课题组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重大技术经济问题前期研究报告”的深化研究。1994年12月,国务院批准开展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同月,铁道部成立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办公室。1996年4月,完成“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1997年4月,完成“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补充研究报告”,并据此上报了项目建议书。1998年10月至2000年4月,当时的国家计委委托中咨公司对“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估。铁道部按评估意见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0年1月,按国务院要求,铁道部配合中咨公司完成并上报国家计委《关于高速轮轨与高速磁悬浮比较的论证报告》。2001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和国土资源部联合颁发《关于预留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用地的通知》,要求沿线地方政府预留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用地。2003年7月至10月,完成了设计暂行规定国际咨询。2003年9月,中咨公司召开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论证会,评估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必要性、轮轨方案和磁浮方案的比选,认为高速轮轨技术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2003年12月至2005年7月,完成了设计国际咨询。2006年2月22日,国务院第126次常务会议批准京沪高速铁路立项。2006年5月至11月,中咨公司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工作。2007年8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京沪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9月12日国家发改委批准京沪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2007年10月22日,国务院决定成立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领导小组。2007年11月16日至12月1日,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家组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初步设计优化评审工作。2007年12月5日,铁道部批复初步设计。2007年12月10日,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2007年12月26日,国土资源部批复先期用地。2007年12月27日,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创立。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开工建设。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正式开工建设。北京南站——亚洲最大火车站北京南站投资额:63亿元工程期限:2006年——2008年老北京南站建于1907年,地处宣武区、崇文区及丰台区交界处,南二环、南三环、马家堡东路、马家堡西路之间,凉水河北侧。1958年建成的老北京南站当时设计的使用期限为10年,如今早已经是超期服役。2006年5月停运改建。改建后的北京南站将成为京沪高速铁路的起点,整个工程大约2009年完成,届时北京南站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新南站总建筑面积将扩大到22.6万平方米,总共5层,由地上两层、地下三层以及31500平方米的高架环形车道组成。地上为高架层和地面层,高架层主要通行的是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地面层主要通行公交车辆,以及旅客进站。地下一层是换乘大厅、停车场以及旅客出站系统,并且预留了与城市铁路连接的车站。地下二层是地铁4号线,地下三层是地铁14号线。预计2020年南站运量每年超1.9亿人次。其候车室可容10500人同时候车,到2015年北京南站的年运量将超过1.5亿人次,最先进的京沪、京津等高速列车都将在此停靠。新南站共设24条到发线,13座站台。其中普速车场内设到发线5条,3座站台,京沪高速车场内设到发线12条,6座站台,城际车场内设到发线7条,4座站台,其工程总投资高达63亿元。其中,全长为115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将于2008年7月在北京南站投入运营,其开行时速可达250公里。新南站的建设将突出环保、节能等理念,在众多大型火车站中首次采用太阳能发电。在高架候车亭屋顶中央采光带,将设置太阳能光电板,总功率为350千瓦。新南站建成后主要靠市政供电,太阳能发电系统将在白天开启,辅助解决车站用电问题。建成后的新北京南站比北京西站主站区建筑面积多出将近一倍,最大的客流量每天将有10多万人次。新建成的北京南站不但将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快捷、舒适、良好的内部乘车环境,其外形也极其气派。其设计理念里包含现代性、文化性和系统性。据了解,其椭圆形屋顶,主要材料为银色的金属铝板,中间将设有3个层次,借鉴了天坛的设计理念,隐喻中国皇家建筑的层次感和地位。根据北京市的相关交通规划,地铁4号线将以南北走向穿过北京南站,地铁14号线和市郊铁路将以东西走向穿过北京南站。改扩建后的北京南站,还将成为城际列车和客运专线等快速列车在北京到发的客运站,成为北京最“快”的客运站。新南站届时将成为国铁、地铁、公交、出租车集于一身的大型交通枢纽。建设中的北京南站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总投资:160亿元工程期限:2003年11月14日——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HangzhouBayBridge)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后世界第二长的桥梁。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60亿元。2003年11月14日开工,经过43个月的工程建设,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计划于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桥面铺装,大桥已于2008年5月1日晚11时58分正式通车。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提高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市和嘉兴市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完善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网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解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压力;有利于改变宁波市交通末端的状况,从而变成交通枢纽,实施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江、浙、沪旅游发展的需要。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7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km。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以上。大桥设北、南两个通航孔。北通航孔桥为主跨448m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通航孔桥为单塔单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大桥两岸连接线工程总长84.4公里,投资52.1亿元。其中北连接线29.1公里,投资额17.8亿元;南岸接线55.3公里,投资额34.3亿元。大桥和两岸连接线总投资约160亿元。建设工期五年左右。来自民间的资本占了总资本的一半,包括雅戈尔、方太厨具、海通集团等民营企业都参与了对大桥的投资。大桥收费年限为30年,收费标准预计为55元/辆。大桥本身的经济效益是吸引投资者看好的重要基础。据交通流量调查推测,2009年通过大桥的车流量达5.2万辆,2015年达8万辆,2027年达9.6万辆。大桥的结构为双塔钢筋混凝
本文标题:中国超级工程一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84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