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木构建筑中最能体现唐代木构建筑特征的一例。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2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的平面形式称为金厢斗底槽3一、佛塔•佛塔原是佛徒膜拜的对象,根据用途不同分为经塔、墓塔。•类型可分为:–楼阁塔:可登高远眺,平面唐以前为方形,五代起为八角形。(河南登封嵩岳寺塔、西安大雁塔)–密檐塔:一般不用作登高远眺,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西安小雁塔)–单层塔:多用作墓塔,或在其中供奉雕像。(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喇嘛塔:多作为寺的主塔或僧人墓。分布在西藏、内蒙。(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在高台上建塔5座,中央的高大,四隅的矮小。–小乘佛教佛塔:见于云南傣族地区,外观较细高、秀逸。4第二节明清皇家苑囿•明清皇家苑囿特点:–功能上分为居住接见的宫室部分和供游乐的园林两大部分;–造景思想: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建筑及布局相对宫廷建筑要活泼、自由,但和官僚私园相比,又显得堂皇壮丽。–在具体造景方面,多利用地形变化,适当点缀山石;花木布置方式多做群植、成林布置;利用地形起伏,组织水景。5第三节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为了满足官僚地主和富商的生活享乐而建造的。•基本设计手法–1、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有自己的特点,但又互相贯通,联为整体。“步移景易”、“对景”–2、水面处理方面:•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池岸不易僵直,也不能太高,多用石、土等材料。–3、假山处理•石、土并用,都必须于自然山林形象相接近。–4、建筑处理•建筑既是观赏对象,又是休憩场所;•通常围绕山池花木布置;•体量小巧,空间流通–5、花木以单株欣赏为主,以老树为难得。6三、清漪园(颐和园)•颐和园的布局可分为四部分:–(1)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官室部分;–(2)万寿山前山部分;–(3)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4)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面积4000余亩,水面占3/4。•此园利用万寿山一带地形加以人工改造,造成前山开阔的湖面和后山幽深的曲溪、水院等不同境界,水院等不同境界,是造园手法上成功之处。•佛香阁的有力体量成为全园的构图中心。一、寄畅园•选址成功,将惠山、锡山借景入园,增加园景深度,建筑在总体布局上所占比重很少,以山水为主,显得开朗、自然风光浓郁。7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不可分割;统治阶级将顺天意作为其统治的理论依据。模拟天象秩序以求合法和永恒。1、祭祀建筑一般是最重要的建筑。2、城市布局模拟星象方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汉长安、明清故宫等城市布局模仿北斗七星、墓室壁画星象图等)第一节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二、物我一体的自然观对自然的态度是顺应、包容、模仿,建筑环境追求最大的自然化。例子:中西方园林设计的思想基础、形态各异。中国园林追求高仿真的自然化的设计,欧洲古典园林为几何式构图园林。8三、阴阳有序的环境观是对环境秩序的认同,事物存在的两面性,即:正反、阴阳、天地、昼夜、水火等。1、方位存在主从关系,以东为尊,先左后右。2、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依存又主次有别。山为阴、水为阳,南为阳、北为阴,高为阳、低为阴等。四、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内向型:受数千年来农业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决定,国家城市强调内部发展,无对外拓展的野心;由于封建社会长期的封闭式管理和限制人员流动,城市建设注重家庭为单位的建设,即合院式住宅为主,对城市公共空间(公园、开放空间、交往空间)关注甚少。尚祖性:血缘崇拜导致对祖先、传统、制度的较强的维护,思想领域的变革较少发生,建筑制度较少发生变革,传统木构建筑形制得以传承。中庸:过犹不及,避免思维的变革,是一种维护传统的有力工具。9第二节选址与布局•一、对环境的分析和利用–近水利而避水患(满足农业灌溉)–防卫性好(定都主要原因)–交通顺畅、供应有保障(元大都)–注重小气候(通风、日照)–理想的景观模式(将景观与自然天象、节气联系起来,相信景观对人的生存质量的必然影响,容易导致迷信观念)•二、对环境的改造和变通–理山、治水、调整方位•趋利避害、兴修水利(都江堰、大运河)、调整方位、修建风水建筑(风水塔、风水林)•变通方位,建筑布局不拘泥南北向,主要取向“好”的“方位”。10•建立在嫡长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度维护了古代社会的秩序.•这种以院落空间为经营基础的对称秩序成为大至城市、小至建筑群的理想模式,一旦有可能就予以实现,尤其是皇家建筑和官府建筑。•三、几何关系与均衡对称•中国传统建筑群中的均衡对称不同于一般形式上的完全的轴对称,其差别在于一方面受阴阳观念的影响,中因传统建筑群不仅关注形式,尤其关注其内涵。•建筑群的均衡对称布局理想一旦受具体的场地、地形、交通等因素制约,就不得不作实际的调整。•古代匠师正是通过巧妙的对位调整,在改变绝对对称关系后保持原有的均衡追求。11四、同构关系与自然次序•园中围绕水面的诸多建筑物轴线并不互相干行。•所有的法线都指向一个大致确定的中心区域(不是—个点),•每个建筑物的扭转即使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在一定的程度内,法线指向中心区域的相互关系并末变化,这就是在变换条件下保存不变的关系,是种拓扑关系。•称之为向心关系。向心关系互否关系•相邻的轴线在以接近互相垂直为特征,不断地改变着方向,这种在长轴方向上互为相反、互为否定的趋势在对建筑面作平行移动时并不改变,因而也是一种拓扑关系,称之互否关系。•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的山与水的构成关系上尤为明显。12•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立面互相包含的关系。–颐和园万寿山东坡有一水院“谐趣园”,昆明湖中有一小岛南湖岛。一为山中之水,一为水中之山.互含关系•中国众多的古典园林虽千差万别,都在这二个方面可以找到相同的结构关系,因而这三种关系都可称为同构关系。•可以找到太极图来统一表达它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了易经思想的,它形象地蕴含了向心、互否、互含三种关系。•甚至可以发现若干著名园林的平面与太极图同构。13•梭柱:《营造法式》中已有梭柱做法,规定将柱身依高度等分为三,上段有收杀,中、下二段平直。•柱的断面、高度与建筑尺度有关系。•柱径与柱高的比例变化是从大到小。三、构架细部•“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使檐口呈一缓和曲线。•“侧脚”:为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军饷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山面向内倾斜8/1000,角柱则在两个方向都有倾斜。•“都柱”:建筑平面内只有一根柱。•“通檐用二柱”:建筑在进深方向仅有两列柱。(偃师二里头夏宫一号殿)•金箱斗底槽:平面柱为内外两圈的形式。(佛光寺大殿)•满堂柱式:大明宫麟德殿14•单槽:以内柱将建筑平面划分大小不等的两区。(晋祠圣母殿)•双槽:以内柱将建筑平面划分大小不等的三区(大明宫含元殿、故宫太和殿)•分心槽:在门屋建筑中,用中柱将平面等分为的形式。(蓟县独乐寺山门)•副阶周匝:在建筑主体以外加一圈回廊的形式。(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15第八章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节概说一、近代中国建筑的历史地位1、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筑呈现二元化特征2、新旧建筑体系并存二、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1、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随着殖民输入的建筑(教堂、领事馆、洋行、银行、商店、工厂等)是本时期新建筑的主要构成;2、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末租界地城市建筑活动大为频繁,建筑规模、数量逐步加大,建筑设计水平明显提高;建筑类型更为丰富。3、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社会处于战争状态,建筑活动趋向停滞状态。现代建筑教育体系开始形成。16二、传统复兴1、中国传统建筑旧体系的“洋化”、外来建筑体系建筑的“本土化”;2、后期“中国式”的特点是在现代建筑中关注屋顶、屋身的组合。代表人物:墨菲(辅仁大学)3、南京中山陵的设计竞赛开始了中国建筑传统复新的活动;中国建筑传统复新的活动中的建筑类型主要有:宫殿式混合式以装饰为特征的现代式第二节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一、洋式建筑:折衷主义基调1、早期:“外廊样式”(以带有外廊为主要特征)2、欧洲古典式:折衷主义建筑17•一、历史格局–解放后初期的建筑活动多从属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改革开放后,建筑市场化活动逐步开展,建筑思想、建筑潮流大量涌现,但不够成熟,与本土传统的建筑文化结合不够紧密。第一节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第九章现代中国建筑二、历史分期和各时期建筑状况–自律时期(1949-1978)•学习苏联经验,“古典主义”成为设计潮流。•“国际式”建筑风格受到批判。–开放时期(1978-现在)•建筑活动与市场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建筑师逐渐关注市场需求和国际建筑界的思潮变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18•一、自律时期的作品与思潮–1、历史主义的延续与发展,代表作品有:•重庆人民大会堂等第二节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2、务实与求索•对建筑风格、建筑地域文化的探索和尝试。–3、政治因素建筑作品•国庆工程: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4、新建筑的尝试•扬州鉴真和尚纪念馆(1973)19•二、开放时期的作品与潮流–1、域外建筑师的作品•北京香山饭店•上海金茂大厦–2、中国建筑师的实践与思考–(1)中国特色建筑的再探索阙里宾馆(1985,戴念慈)古典的建筑元素、院落组合为主,表现传统意境。–(2)南国新风与深广建筑师群•广州白天鹅宾馆–建筑为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内庭园空间为岭南园林风格。–(3)时代技术美的追踪•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度468米–东方明珠塔十一个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球体晶莹夺目,从蔚蓝的天空串联到如茵的草地,描绘出一幅“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如梦画卷。20–(4)在结合层面上的开拓•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位于中国南京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该馆占地2.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该馆保持原地形地貌,建筑成一座纪念性的墓冢。–(5)新古典风韵的创造•北京丰泽园饭店–几何式构图元素、精致的建筑细部,比例精巧。–3、“欧陆风”–欧式建筑风格,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主要运用现代技术材料制作出古典的形式,借此再现区域的文化和传统。–喷泉、罗马柱、雕塑、尖塔、八角房这些都是欧式建筑的典型标志。21–欧式风格有多种:•典雅的古代风格、•纤致的中世纪风格、•富丽的文艺复兴风格、浪漫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庞贝式、帝政式的新古典风格,在各个时期都有各种精彩的演出,是欧式风格不可或缺的要角。–欧洲风格在建造形态上的特点是:•简洁、线条分明、•讲究对称、•运用色彩的明暗,鲜淡来对视觉进行冲击。•在意态上则使人感到壅容华贵。•典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正因为欧式建筑的风格具有另人们感到无限向往及产生遐想的力量,所以才能够促使众多房产商们趋之若物,纷纷将资金投入到欧式房产开发的浪潮中去,以求获取自身的最大利益。但最后真正能够开发出具有正宗欧式风格建筑的恐怕却是为数不多。而将诸多风格融入一体的更是凤毛麟角。22•一、社会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重大进步;–思想领域反封建、反宗教神学运动;–借助古典文化反封建文化,从“人文主义”出发,主张个性解放,宣扬人的现世幸福高于一切,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神学的统治。–在文艺复新运动中,不仅建筑,包括绘画、雕刻、工艺美术、文学、音乐、戏剧在内的整个欧洲文学艺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第七章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23•建筑界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复兴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取代象征神学的哥特建筑风格。•意大利:文艺复兴起源、中心,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二、文艺复兴建筑特点:–1建造大量世俗建筑:府邸园林、城市广场、园林建筑,风格世俗化–2不论世俗建筑、宗教建筑,均表现出对古代经典建筑艺术的回归,古典柱式成为建筑造型的主题。半圆形拱券、穹顶用来对抗哥特建筑的尖顶、尖券造型。24–3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如:骨架券、双层穹顶外壳等。–4建筑类型大大增多•建筑师们灵活变通、大胆创新、把古典柱式同各地建筑风格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三、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15—16世纪)•意大利建筑文艺复兴运动分期:–1早期:15世纪初,建筑师:
本文标题:中外建筑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85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