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临港新城主城区b7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临港新城主城区B7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评价单位: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2010年8月·上海1一、说明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受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委托开展临港新城主城区B7道路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国家及本市法规及规定,并经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同意向公众公开环评内容。本文本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二、建设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临港新城主城区B7道路工程2、建设单位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3、建设地点临港新城主城区4、建设性质新建5、建设内容表1工程建设情况一览项目名称临港新城主城区B7道路工程建设单位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地点临港新城主城区范围C1~堤顶路长度2102m等级城市次干路II级红线宽度40m设计车速40km/h道路工程断面布置C1~C2六车道C2~堤顶路四车道桥梁工程新建跨内涟河、中涟河桥2座,采用三跨空心板梁结构雨水管3769m排水工程污水管1935m2,信号灯1组绿化绿化带34320m2,行道树998棵附属工程照明路灯170盏拆迁无建设周期1年总投资21497.36万元三、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功能区划(1)地表水:根据工程沿线水功能区划,工程沿线区域为Ⅳ类水质区。(2)环境空气:根据《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项目沿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区划为二类区。(3)噪声:根据《上海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2008.6)》,工程所在区域为1类区。(4)振动:执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和“居民、文教区”的振动标准。2、现状环境质量评估(1)环境空气质量根据《南汇区(原)环境监测简报(2009年度)》,2009年全区SO2年均浓度为0.038mg/m3,与2008年(0.036mg/m3)相比,浓度上升5.6%;NO2年均浓度为0.036mg/m3,和2008年持平;PM10年均浓度为0.079mg/m3,和2008年(0.074mg/m3)相比,浓度上升了6.8%。SO2、NO2和PM10都符合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2)地表水环境质量根据《南汇区(原)环境监测简报(2009年度)》,临港新城的主要水体滴水湖湖区DO年均值为8.23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类水质标准;氨氮年均值为0.366mg/l,达到II类水质标准;高锰酸盐指数、BOD5、总氮、总磷的年均值分别为6.23mg/l、4.58mg/l、1.04mg/l和0.091mg/l,均达到IV类水质标准。(3)声环境质量2010年6月的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沿线区域现状昼夜声级均可达到《声环3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4)振动2010年6月的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拟建工程沿线现状环境振动可以达到《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交通干线两侧标准或居民、文教区标准。四、评价范围(1)声环境:工程沿线距道路红线两侧200m范围内带状区域;(2)振动:振动评价范围距道路红线两侧50m范围内带状区域;(3)环境空气:工程沿线距道路红线两侧200m范围内带状区域;(4)水环境:工程沿线相交河道,桥梁两侧200m范围;(5)生态环境:工程沿线距道路红线两侧200m范围内带状区域及临时用地等周边区域;五、评价重点(1)工程分析;(2)声环境影响预测;(3)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对策建议;(4)公众参与;(5)运营期环境保护对策建议。六、主要环境敏感目标(1)声、振动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本项目地块现状为滩涂荒地,无敏感目标。道路沿线规划的居住区、学校为本项目规划敏感目标。(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内涟河和中涟河。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1、工程分析(1)预测车流量4路名路段2015年2020年2030年B7C1~堤顶路5937741386(2)项目交通噪声源强表3工程1.5m高度红线处声级预测结果单位:dB(A)2015年2020年2030年年份道路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B7(C1~C2)59.653.561.155.164.058.0B7(C2~堤顶路)60.054.061.555.564.558.52、环境影响分析(1)噪声影响预测及评价1)工程设计红线处及附近区域预测声级B7道路C1~堤顶路段红线处近、中、远期昼间声级均可达到4a类标准,路段夜间近期也均可达标。夜间C1~C2段中、远期分别超标0.1dB(A)和3dB(A),C2~堤顶路段中、远期分别超标0.5dB(A)和3.5dB(A)。在距离红线45m处,B7道路C1~堤顶路段近期昼间、夜间以及中、远期昼间声级均可达1类标准,但路段中、远期夜间声级均超过1类标准,其中C1~C2段夜间中、远期分别超标1.1dB(A)和4.0dB(A),C2~堤顶路段夜间中、远期分别超标1.1dB(A)和4.1dB(A)。2)达标距离B7道路C1~C2和C2~堤顶路段近期、中期、远期昼间和近期夜间在红线处均能达到4a类标准。C1~C2段夜间中期、远期在红线1~7m开外能够满足4a类标准,C2~堤顶路段达标距离比C1~C2段远1m。在水平无遮挡的情况下,C1~C2段昼间近、中、远期在红线13~20~45m开外才能满足1类区标准,夜间近、中、远期在红线40~59~110m开外才能满足1类区标准。C2~堤顶路段达标距离比C1~C2段远1~2m。(2)振动影响预测及评价类比临港新城内现有建成同等级道路的实测资料,估算工程沿线振动影响昼间约在60~65dB,夜间低于60dB,可达到《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混合区标准。(3)废气影响预测及评价5模型,根据预测,近期(2015年)道路红线处的NO2和CO浓度均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限值。规划中远期排放源强较近期更小,环境空气质量也可达标。道路红线以外区域空气质量可达二级标准。(4)生态景观影响分析工程运营期对生态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使征地范围内现状土地类型彻底转变为交通建设用地;区域植物系统生物量有所减少;工程区域车流量明显加大,汽车尾气、地面扬尘及交通噪声有所增加,对周围的动植物产生不利影响。但工程在建设的同时实施配套的绿化及其它措施,又将有利于使线路与外部沿线环境协调。总体上工程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5)社会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将使原有滩涂荒地转变为道路交通建设用地,一方面有助于改善交通出行,加快地块功能转换,提高土地附加值,促进沿线及周边土地资源的开发及地块的对外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沿线区域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带动区域产业开发并增强地方经济辐射力。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对于确保洋山港功能的发挥以及临港新城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意义。(6)水环境影响分析道路运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路面排水和交通事故的影响。初期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含量较高,会对收纳河道产生影响;因临港新城主城区对化学危险品车辆限行,交通事故的影响主要为事故导致车辆的汽油或柴油泄漏并进入水体等。八、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噪声影响控制措施1)采用低噪声路面,降低交通噪声声源。2)道路两侧区域采取规划控制措施:道路沿线第一排若建敏感建筑需采取隔声措施使室内声环境达标。3)夜间限制大客车通行。4)加强交通监管和道路维护。2、环境空气保护措施管理部门应加大对车辆尾气达标的监控和治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限制措施,逐步提高车辆的尾气达标率。此外,加强道路两侧的绿化建设,也可有效的抑制废气扩散。6、生态景观措施1)线路设计与灯具的选择,在色彩和造型上应与周围环境协调。2)结合噪声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来规划利用绿化带,注重乔、灌、草植物的配比,加强本土物种的应用。4、水环境及风险防范措施1)加高加固防撞墙防止车辆冲出桥外。2)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车辆上路需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3)若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突发性风险事故造成水体严重污染时,应上报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紧急处理,尽快排除污染。九、公众参与方式及阶段性成果1、第一次网上公示课题组于2010年5月25日在上海环境热线发布第一次公示信息后,未收到公众的反馈信息。2、第二次网上公示本项目第二次公示于2010年8月2日通过上海环境热线公开发布,对项目的情况和环评的主要工作内容作了进一步介绍,并同时链接了报告书简本。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属于市政道路新建项目,有一定的公益性和必要性。项目建设单位必须落实环评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污染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满足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从环保角度出发,本项目建设可行。
本文标题:临港新城主城区b7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89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