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七章佛教建築與地理風水《尚書.召誥序》云:「成王在豐,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周禮.地官司徒》曰:「唯王建國,辨正方位,體國經野……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地中,天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乃建王國焉……凡建邦國,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由上可知周代的城邦建置,就是順應天地,先利用土圭以測日影(景),將四正方位辨明,然後依照禮制建設邦國。《四庫全書提要》說:「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曆法、樂律、韻學、兵書,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至繁。」卜居、建城乃是“順乎天而應乎人”的工程,為中國古代的文化重點之一。故知被列為古代“上九流”之堪輿家、占卦術士乃將《周易》所論之理論,發展成為一種環境工程上特殊的數術學問,運用流傳至今不斷。敦煌《宅經》亦云:「壽命長短,一代盛衰,百年榮辱。占宅者,見形勢氣色,草變遷移,禍福交並,吉凶代謝。……乃是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非夫博物明賢,無能悟斯道也。」古人對於邦國、城鎮、民宅之建設,是運用《易經》的道理,累積無數經驗,從失敗中逐步修正而完成的。歷經數千年以後,所發展出一個很有特色的學問,那就是“地理風水學”。“漢傳佛教”之佛寺建築是佛教在漢地生根,所發展起來的建築群。當然離不開中國建築的範疇,也完全離不開“地理風水學”的考量。那什麼是“地理風水學”?就是“堪輿學”。許慎說:「堪,天道也;輿,地道也。」指的就是老祖先運用《易經》裡天文、地理的原理,來建造城市、住家的一種特殊學問,正是所謂“數術窮天地,製作牟造化”的選址規劃表現。但是要如何了解什麼是“地理風水學”?首先要了解的是太陽系與地球的關係。○身為太陽系的成員要了解太陽,讓我們看看它是如何從「無」誕生的。《首楞嚴經》說:「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佛陀與現代科學家都認為宇宙從「空──無」中誕生,是從一個不論光或物質,甚至時間或空間都完全不存在的不均勻狀態下,突然誕生了十的負三十四次方公分的超微小宇宙。而從不均勻的「無」誕生的宇宙,不是只有我們這個宇宙,科學家認為可能同時有好幾個宇宙正在誕生或縮回。由於空間互相排斥的「偽真空」的能量,就是「大暴脹」﹙inflation﹚的原動力。便從十的負三十四次方秒之內暴脹了十的一百次方倍所產生「相變」,轉化成低能量的普通真空,再全部以熱能的形式釋放出來,誕生了充滿光的炙熱火球宇宙「大爆炸」﹙BigBang,自然“造物”的一剎那﹚。2大爆炸的初期,由熱能造出了夸克﹙Quark﹚、電子的基本物質。在此同時,相反電荷的反物質,也和物質一起被生產出來。而反物質顯然比物質少了些,物質與反物質相遇,就發出光,而成對消滅。所以,“初期宇宙”只剩下未消滅而殘存下來的物質,就是夸克、電子等成為「基本粒子」的東西。宇宙誕生之後,最初形成的星球是由氫氦等較輕的元素構成。星球內部發生核融合反應,首先是氫與氫結合成氦,從氦產生碳,然後產生氧、氖、鎂、硫、鈣、鐵等較重的元素,此時就稱為「重星」。大約一百五十億年以前,銀河系裡頭有一顆重星球臨終,而發生超新星的大爆炸,其震波把周遭的氣體壓縮,使氣體發生密度不均勻的收縮,於是產生了新星球,由於氣體的聚集、壓縮,內部產生高溫、高密度,其中心部分發生核融合,“原始太陽”就開始散發光芒。後來“原始太陽”收縮,周圍的殘留氣體由星球的旋轉而慢慢聚集成為圓盤狀,這就是原始太陽系。大約四十六億年前,在原始太陽系星雲裡面,重原素沉澱在圓盤的赤道面,微塵聚集成為微行星。微行星經過不斷的撞擊並合為一體,於是九大行星中的地球也誕生了。大約在四十億年前,微行星的撞擊漸漸減少,不久地表與大氣開始冷卻,大氣中含有的水蒸氣造成豪雨傾盆降到地球,形成了海洋,原始細菌生命就在海洋中誕生……。我們這一個太陽系是兩千億顆星球組成的本銀河的一部份,本銀河系又是本宇宙的一小部份,而另外還有無數無量的宇宙存在著。地球帶著月亮以每分鐘一千八百公里的速度環繞太陽旋轉,太陽又帶著地球以每年二千四百億公里的速度環繞昴星﹙Subaru,ThePleiadesStarCluster,七姊妹星團﹚旋轉,每轉一週需時數千年;昴星又環繞不知名的中心旋轉……,相互之間就是靠著星球間的強大磁力在牽引著,讓彼此間懸空而不墜。太陽綿綿不斷地以熱能(拉)提生萬物,地球若失去太陽,一切生存條件就消失了,所以古來智慧的宗教均崇拜太陽,是故我人首先應了解太陽。我們的太陽正在發光中,「光子是構成光的粒子,光是電場與磁場的波。」陽光的幅射能譜構成電磁波譜,包括宇宙線、X-光射線、電視波、無線電波、紫外線、可視光波、紅外線。無色的可視光波本來是多種色光的聚合而成,經過折射後,就有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等的色光,被花草、動物選取了美麗的色彩,就這樣讓視覺人生顯得多彩多姿。這些色光又各被佛教的某某佛所代表,也被其他宗教的神祇所代表。太陽強大的能與人人本具的“佛能”可比喻是同一性質。太陽一直在操控著地球一切生物的生長,在古時候人們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也難怪自古就有許多宗教崇拜太陽,世界上很多民族都自稱是“太陽族”、“日種”。日本的空海大師就視太陽為“大日如來”。宇宙力量人格化的結果是出現了人形神,如日本神話中的「天照大神」也是太陽的女性化,所以以紅日為其國徽,稱日本國。宗教3或神話也是在述說自然界那不可思議的現象。西元1978年,以《在4080兆赫上額外的天線溫度》論文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A•彭齊艾思和W•威爾遜兩位科學家,從宇宙中接收到一種從未發現過的不規則電波,大量波長為7.35cm的微波噪音,不受時間、季節、氣候的影響,這些微波不是來自本銀河系,而是來自宇宙的一個更大空間。天體物理學家彼勃爾斯說:「這種微波噪音應該有一個背景,而這個背景便是早期宇宙的遺物。這種“宇宙背景幅射”並不局限於微波,它還包括紅外光、可見光、紫外光、χ射線、γ射線等。」“宇宙背景幅射”是維持宇宙本身存在的能量,似乎中國幾千年來所認為的“氣”,即是二十多年前才被發現的“宇宙背景幅射”。而地球本身外殼、內核相對逆向磨擦,也放射出強大的“電磁波”﹙electromagneticwave﹚,從北極光就可看出來,因此形成了“地球磁場”,產生地心引力,讓地球上的萬物懸空而不墜。為了感謝及愛護地球,也有許多民族敬拜地球為母親,如希臘神話稱為蓋亞「大地母神」﹙Gaea﹚。又,印度的土地神「地尾」﹙Prithivi﹚是女性,取大地能孕生萬物,應屬女性而以女神稱之。可知佛教的〈安土地神咒〉中,土地神是位女神。中國隋朝以後,也以「后土娘娘」稱土地神祇,「后」是母性,不是現今鄉間所拜的「土地公」,「土」是萬物之母,后土是「地母之尊」的意思,似乎受了佛教的影響。日本帝塚山女子大學教授望月信成研究地藏菩薩的來歷,發現地藏菩薩也是“印度教”的「大地之神」所轉化。以上是現代科學給我們重新對太陽系的瞭解,在還沒有離開地球移民到其他星球前,本太陽系中唯一有生物的地球上,具高度智慧的人類,遠在6700年前,就發現了宇宙的特性,華人的老祖宗伏羲氏,根據古聖人所傳,以「先天八卦」表明了地球空間環境其不變、變的奧秘,就是《易經》理論的根由。因此我們必須了解老祖宗如何看待及適應這個可敬的地球。可惜我們太早發現了太陽系的這個奧秘,而無法﹙那時候就不打算﹚繼續突破,幾千年後的科學發明就比歐美國度落後。﹙若要知道更詳細部分,請看筆者所編的《大爆炸之後──人類宗教文化發展簡史》一書﹚○《易經》是中華古科學,不是宗教,但後來與各宗教有關。歷史上信奉佛教“密宗”的遼﹙西元916-1125年﹚、金﹙西元1115-1234年﹚兩朝與後來改變而堅信道教的南方宋朝﹙北宋西元960-1127年;南宋西元1127-1279年﹚,形成南、北壁壘分明的態勢,更使得漢人基於民族性的自尊,常嘲笑北方佛教徒修什麼「八正道」,說那是「胡說八道」,或許這就是該成語的出處。由於南方宋、明“理學”以及道教的的盛行,更加讓佛教徒排斥中華古科學,尤其因4為道士把〈八卦〉符號穿戴在身上,從此有部分佛教徒便說《易經》、〈八卦〉是外道,至今還是如此。可是中國佛教《大藏經》中偏偏有一大堆的中土“後造經”,都是借用《易經》及八卦的思想編纂而成,還被知名的禪師、律師所習用。可是這種矛盾,使某些不了解因由的,標榜所謂「純佛教」信仰者,依然耿耿於懷,唯恐避之而不及。古人說:「天道左旋、地道右轉。」由於朝陽性的關係,所以,在北半球形成的颱風、龍捲風、炊煙、藤蔓、花瓣都是以「順時鐘」方向旋轉向上;在南極都是以「逆時鐘」方向旋轉向上,這就是自然界的特色。佛教徒繞塔、禪坐後經行、咒輪的旋轉都是以順時針方向右繞而行,是否有用意在鬆懈身體中受地球自西向東轉旋緊的“中脈”,值得深思探討。當然居住南半球的佛教徒,在平時的順時鐘情形下,是否修行時要逆時針左繞,也應一併考量。《易》為古聖人所作,傳于伏羲氏,紹述于神農、軒轅,繼承于堯舜及夏后氏,周文王因而變化之。約西元前四千七百年前,世界上的宗教還未創立之前,「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伏羲氏繪製的「先天八卦」又稱「伏羲八卦」(FuXi`sEightTrigrams)是以“乾” (陽Yang,theactive)、“坤” (陰Yin,thereceptive)上下代表太陽系空間形成的特性,把自然環境用最簡單的符號表現出來,完全無關乎宗教。「後天八卦」是約西元前一千二百年前,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由羑里[今河南湯陰]的困頓時期,根據「先天八卦、六十四卦」研究出來的。所以,「後天八卦」又稱為「文王八卦」﹙KingWen`sEightTrigrams﹚。後天卦的繪成比先天卦慢了三千五百年之久。(周文王西元1135年逝)有學者立論說「文王八卦」為「時間圖」,舉出《說卦傳》曰:「帝出乎震(thearousing),齊乎“巽”(conformity),相見乎“離”(shiningbrightly),致役乎“坤”(thereceptive),說(悅)言乎“兌”(enjoyment),戰乎“乾”(theactive),勞乎“坎”(waterydepths),成言乎“艮”(keepingstill)。」如果把「帝」字以古中國地區植物生長的情形來說明,則甚能清楚為何說「文王八卦」是「時間圖」。植物於「震」(Zhen)卦的春分季節冒出芽;到「巽」(Xun)卦的立夏時,平齊的初長成;到了「離」(Li)卦的夏至時,則可望知成長的為何種植物;在「坤」(Kun)卦的立秋時,長得就像能役使的軍隊般壯觀;那麼「兌」(Dui)卦的秋收季節,會帶來了甚大的喜悅;但是為了明年的再度結果收成,必須度過寒顫﹙戰﹚的「乾」(Quian)卦立冬期以及「坎」(Kan)卦苦寒的冬至期;然後保藏的種子、野外的植物將在「艮」(Gen)卦的立春時開始播種生成,這就是植物循環成長的過程。那麼為何「文王八卦」是「時間圖」?這就十分清楚了。相對於「先天八卦」有學者立論認為是被應用為「空間圖」,而為何〈陽宅學〉談的5也是「空間」之運用,卻以「時間」特性的「後天八卦」來使用,這也是必須解釋清楚的。我人皆知〈八卦學說〉(theEightTrigramsTheory)源自《易經》﹙IChing﹚,是最早應用在北半球(theNorthernHemisphere)的古代中國大陸(AncientChinesemainland)地區,而對用來作為“地理”(Topomancy,Geomantik)、“風水”(FengShui,Geomancy)“陰”(Yin)、“陽”(Yang)宅的判斷,也是一直離不開以〈八卦理論〉(LogicoftheEightTrigrams)作為〈方位學〉(theDirectionTheory)的基礎。唐密不空法師於《宿曜經》以為空、風、火、水、地,逆其次第,配於東、西、南、北、中;青、赤、黃、白、黑,採即事而真之意,且依本覺下轉之本有胎藏界十因之義也。;善
本文标题:佛教建筑与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0234 .html